首页 -> 2004年第5期

夏游格氏拷林

作者:王 萍





  与赣州交界的福建省三明市,是全国最早的卫生城之一,又是全国文明城、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这个有着那么多美丽光环笼罩的城市,一直令我神往。
  初夏,与县里的几位同志一道前往三明,参观完那里的工业园和城市建设之后,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三明市对绿色的拥有。三明城呈狭长形坐落于翠绿的山脉之间,宽阔清澈的沙溪河舒缓地穿城而行,现代化的楼宇层层叠叠,遥相呼应,嵌在山上,倒映水中,明快而清丽。河岸边的草坪与树木,织成连绵起伏的绿色条状地毯。漫步其间,让人气爽神怡。夜晚登上麒麟山顶观赏全城夜景,河岸两侧远近不同、高低错落、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把整个城市装点得绚丽多彩。眼前的三明,显山露水,山、水、石、屋无不紧紧包裹在绿色之中,果然不负“绿色生态城”之美名。
  即将启程返赣时,接待我们的石城籍老乡、现任三明市领导的老李极力推荐我们去看一看距三明市 20多公里的格氏栲,据说到过三明市的人,是一定要去那里看看的。听他这么一说,我对这个取着“洋名”的地方平添了几分神往。带着这份好奇,我们欣然驱车前往。
  一路上,空气清新透明,公路平坦洁净。到达格氏栲时,展现于眼前的,原来是一个神秘的树的世界,一个令人无法忘怀的莽莽古老森林。
  走进格氏栲,但见古木参天,浓荫蔽日。罗织成趣的藤萝缠枝绞茎,宛如金蛇狂舞。树下更是一片盎然生机:繁多幼小的乔木,五花八门的灌木丛,色彩斑斓的苔藓草蕨,缤纷绚烂的芳草野花,都能在这里寻找到自己生命的位置。
  这时,我才明白,格氏栲,其实就是我们江西俗称的椎树。此树冠幅庞大而浓密,树杆笔直而苍劲,灰褐色的树皮会随着年轮的增加,或纵裂成长条状、或浅裂成鳞片状,但那斑驳的树皮却都紧紧依附在树杆上。因此,有人又叫它“剥皮树”。由于它木质坚硬,纹理美观,耐磨性强,为工业、军事、民间的上等用材。
  那么,这偶尔也散见于我们家乡山村荒野里的椎树,何以有了这洋名,又成了这里的骄傲呢?据说 20世纪的30年代,英国有位叫格瑞米的植物学家到我国华南地区考察,首先采集到了这种树种的标本,遂定名为“格氏栲”。目前世界上仅存两片大面积的纯种栲树群落,一片在非洲,一片就在中国的三明。三明的这片格氏栲林有1.6万余亩,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古老最大片并保持原始风貌的格氏栲天然林,被专家们称为“凤毛麟角的绿色明珠”。
  走在栲林之中,满目可见成片的栲树身躯高大伟岸,轩昂峭拔。冲天的树冠成礼花状散开,抬头仰望,好似硕大的绿色凉棚。它们有的成双成对,有的 孤傲独立,有的一字排开,有的齐头并进,组成蔚为壮观的天然生态奇景。林中一株“拷树王”,高达三十多米,胸围十五米,那一身长长垂挂的紫色树皮,一如少女美丽的衣裙,又如农夫劳作的蓑衣。最为奇妙的是它的裸根,呈龙爪状匀称地竖立在树蔸四周,恰似一副人工支架,让巍然的栲树傲立于岁月的风霜雨雪之中。在树林深处,有棵主干已经中空的栲树,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演绎着枯木逢春的生命礼赞。
  然而,在这片天然雨林中,却并不是栲树的一统天下。相伴而长的古松、木荷、枫香、沉水樟,无不茁壮伟岸得令人惊讶和赞叹。它们与栲树一起,似比着攀爬、一起登高,追逐着阳光雨露,在这竞相成长与陪伴中焕发着无穷的活力与神奇。即使是树下矮小的灌木荆丛,野花小草,也如绿色的泉流,遍地喷涌。就连那些看似细长柔弱的无名藤蔓,竟也自由自在地缠绕于参天大树之上,有的似绳子一般绕于树身,有的不知是什么力量使它深嵌于树里……这片林子容纳下的植物一百多科,六百多种,亚热带雨林中能够生存的各种生命都在这里扎着深根,仿佛就是一个最壮丽苍凉的生命场,铺天盖地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响……
  宽容与竞争孕育出森林的繁茂与喧腾,,那些撑天摩云的巨栲、苍松、木荷,无疑是这场竞争中的佼佼者,它们用时间和实力铸造出这座举世罕见的绿色宝库。竞争中,林中万千物种也演变得多姿多彩。不说那些无法计数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树叶,就看那些树茎,卓尔独立的,—茎多枝的……绿色生命在这里雕塑得如此完美,无论它们是什么形态都是造物主的大手笔,都是美的选择,美的结局。正如沈从文先生曾经感叹的那样:“……一切生命无不出自绿色,无不取给于绿色……”
  林中盘旋的小路上,不时闪过人们结伴攀援。的身影。他们的脸上汗水涔涔,眼里却洋溢着喜色。在喧嚣都市中身心疲惫的人们,投身到美不胜收的山野风光里,与古树对话,与自然亲近,是这样的恬静与惬意。尤其这种苍莽的天然林已经不多了,更觉弥足珍贵。
  听导游小姐说,这片1.6万亩的栲树林至今保存完好,离不开纯朴善良的山民,更得益于]958年我国著名林学家郑万钧教授亲自考察这片林子,郑重建议要保护好这片原始森林。1960年福建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了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历届政府,当地百姓,一直恪守着“保护”的天条,即使在1958年也没有被大炼钢铁的烈火给烧掉,1968年“丈革”当中也没有被乱砍滥伐给毁掉,1978年也没有被急着分林到户……终于给三明、给中国、给世人留下了这一世界级的瑰丽珍宝。
  走出山口,回望格氏栲林,一利敬畏感陡然涌上心来。是的,生命的繁衍神奇,自然的生生不息,除了天时地利,不也需要给生命与自然—个宽容与自由的环境?不也需要给生命与自然一种敬畏与尊重的人文?这片雨林,三百多年来,躲在偏僻封闭的深山幽谷,抗击着暴雨山洪的摧残,雷电野火的袭扰,刀斧利刃的威胁,最终塑造出今天这样的万木争荣。是幸运,也是奇迹,,福建老省委书记项南曾赋诗:“山中稀世宝,人称格氏栲。风雪加战乱,千年压不倒!”
  也许当年倡导保护这片栲树林的人们并未曾想到,留下了这片林子会给子孙后代留下怎样的财富与享受;也许这片林子所在地的经济并未因此而取得什么眩目的增长;也许历任领导者们并未因此而有什么值得标榜的业绩,甚至他们为保护这片林子或许还遭遇过不被认可甚至是伤心的争论,,然而几十年后的今天,谁不钦佩当年领导者们的远见卓识!这片格氏栲林,不仅成为世界之最,为三明人留下了丰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后代留下了极富价值的科学考察基地, 更为三明市营造了一片绿色宝地。当它与三明市现代工业与城市发展如此和谐地融为一体时,展示的是令人夸羡的绿色GDP。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了这片格氏栲林,就是当年领导者们彪炳史册的政绩。
  驱车离开三明,格氏栲也渐渐离我们远去。翻越崇山峻岭,回到我们可爱的家乡江西,也见欣欣向荣的城市,也见拔地而起的工业园区,也见青山绿水,我多么渴望也能见到像格氏栲一样的古老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