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中国民间美术的现状和发展

作者:石国银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并积累起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整个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原始文明的仰韶文化以及商周文化,秦汉文化有着密切的血缘联系。
  我国民间美术的作者主要是广大农民、牧民和手工艺人,不仅因为民族众多、地域广大,其艺术的形式也繁杂多样,实用与欣赏兼有,并表现出强烈的地方色彩。民间美术是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它以造型为主,诉诸人的视觉功能。由于视觉艺术的载体品类众多,特别显得绚丽多彩,几乎使用了所有的天然特质材料来塑造形象,无处不表现出劳动者的智慧和才能。他们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的艺术训练,从事艺术活动完全出于自发,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的需要,所以无拘无束,不带任何艺术规范上的框框,颇有“放手直干”的味道。虽然有的作品显得稚拙、粗犷,不合艺术的“常规”,但是从不矫揉造作,反而透出了质朴、率真,表现出淳朴之美。不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反映了一种美好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对乡土的真情、对理想的追求、对幸福的祈望,并由此体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形成了我们民族的风貌和民族的气派。
  一、中国民间美术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前所未有地飞速发展,在国际上奠定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化上对世界也有了更深远的影响,中国也在这短暂的二十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工业、农业、交通、环境等各个方面都以开放的姿态迎接着未来。作为民间美术发源和产出的民族和民间地区同样承受着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和影响。思想观念、审美意识、生产方式、物质生活环境等都在发生着变化。
  工业革命的到来敲响了小农经济的丧钟,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思潮所带来的审美价值将民间美术挤到了审美趣味最边缘,时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给世人带来了一系列全新的东西:五颜六色,光怪陆离,而民间美术那些泥、布、纸、木、竹、棉等粗劣材质所映射的品质已完全不能再施展其原有吸引力。现今,人们对民间美术的关注与偏爱更多的是一种猎奇式的怀旧情结。最可怕的是民间艺人在人们的淡漠中陆续谢世,后继的女儿、媳妇、姑娘们也因二十年发展带来的审美观,尤其是价值观的改变,而对民间手艺不屑一顾,在世的艺人要不观洋人、商人鼻息而动,从而被迫改变自己创作力的原汁原味,要不就自生自灭或走入旁门左道。毫无疑问,民间美术的岌岌可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趋向
  在今天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在外来文化强烈冲击下,今日民间美术又该如何应对?文化和习俗是人类根据自身生存的需要创造出来和自然形成的,它必然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变是必然的,是不可逆转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以发展的观点去探讨和研究它,从中找出文化变迁的规律,指导发展民族文化的工作。我认为,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趋向有三个,即与现代艺术相融合,民间美术品的商品化,民间美术转变成新的艺术形态。
  1、与现代艺术相融合
  在今天科学高度发展的科技时代、信息化时代,人们的自然观、价值观、审美观都发生了变化,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在这冲击浪潮中,民间美术同样也不可避免地经受考验,但这并不表明民间美术将被现代艺术所取代。民间美术自古传承至今,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也在时间的推移中增进了文化的稳定性,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毁灭的。我们应收集、宣传民间美术作品,将其纳入相应的研究范畴,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改造,融入新的创作体系,与现代艺术相融合。
  民间美术有着那些掌握高超技艺的职业艺术家们难以感悟、体验和表现的方面。最贴近生活的民间艺人能用最朴素、最纯真、最强烈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对生活的最深刻感受,这才是艺术的真谛。民间美术也一直受到艺术家的关注,历史上多少有成就的艺术家都向民间美术学习、从中汲取营养,创造了许多优秀作品。高更、马蒂斯、莫底力阿尼、毕加索、亨利·摩尔等伟大艺术家都曾专心学习和研究民间艺术和原始艺术,对民间艺术和原始艺术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进行了创造性的借鉴,把民间艺术和原始艺术中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
  民间美术的简朴、率真之情感动了相当一部分艺术家,于是学习民间美术成了一种热潮。首先应该从情感上、观念上理解和认识民间美术的气质、精神、内涵、形式,在完全吃透和掌握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将民间美术的精神和艺术语言与自己的语言融成一体,使之成为更为独具特色的创作语言。有不少的艺术家从民间美术中获得灵感,借鉴了民间美术的语言,创造了一批艺术佳作。历次的全国性美术展览中不少获得奖项的均是民族民间风格的。
  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虽然属于不同的文化圈,但是它们在追求单纯、概括、简洁的手法和表现真诚、直率的情感时却有极为相似之处,它们之间的沟通更为容易,这也为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的融合铺平了道路。
  2、民间美术品商品化
  在当今商品经济的社会里,艺术品走向市场是自然而又合乎规律的。民间美术品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进入市场也是一种趋势。发展经济的目标,促进了市场,促进了旅游业,民间美术也以神奇而绝妙为旅游者所关注,这就刺激了民间美术由过去民间艺人为自身创作转而为商品的生产而流向市场。但是,不少外国游客大量购买民间美术品,使大批优秀的、精美的、古老的或珍贵的民间美术品外流。还有,由于商品化生产的利润驱使,出现偷工减料、迎合游客心理,使得许多民间美术品失去了淳朴的本色。但是这些问题终究挡不住经济大潮带来的民间美术品市场的发展,关键是政府要有计划组织专家指导民间美术品的正确生产方向。
  民间美术品与市场结合是一个必然趋向,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正确看待它。尽管在这中间有许多问题有待去研究和解决,但民间美术品走向市场,增加了民间艺人的经济收入,改善了民间艺人的社会境遇,继而继承其艺术技艺的持久力,同时进一步改善与之相伴而行的民俗文化及宏观生存土壤,毕竟利多弊少,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3、转变成新民俗的组成部分
  民间美术依附于民俗活动,民俗是民间美术存在的根基。社会进步带来了全方位的环境变化,伴随着的是观念的变化,传统的民俗也必然发生改变。地方独特的民俗活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继续保持;悠久的传统地方文化吸取外来文化的营养,成为新的独特文化。民俗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民间美术的消亡。
  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也不再是过去那样封闭与落后,大门的打开,使得人们认识到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明确了奋斗的目标。外来文明和现代文化确实开始动摇着千余年的传统自然经济形态的社会基础,从观念到行为都在发生变化,但是尽管如此,千年的基石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倒塌,由农业经济转到完全的现代科技和商品经济仍需要相当的一段时间,农村城镇化的目标还要继续努力。所以,只要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继续存在,民族地区的居住生活方式还将保持,民俗活动不但不会消失,在政府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倡导下,民俗活动还将在传统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内容和色彩,形成新民俗。民间美术作为民俗活动的必要工具,也会更加丰姿多彩。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千余年的文化碰撞之中,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根基,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更加完善自己。从历史看,中国也曾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但中国文化的系统完整和稳定性使自身有了强大的溶解外来文化的能力,中国文化的变迁始终不会改变其基本的结构和特征。今天,我们不必担忧我们的文化会被西方现代文化所同化,不同根基的文化也不会轻易被同化。文化需要相互的影响,文化需要多元的存在,多元化和多样性有助于人类生存能力的增强,多元的文化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会受各种文化的影响,但只要民间的民俗生活继续存在,民间美术的活动仍在继续,民间的美术作品依然是民族的、地方的。民间美术品的内容、题材、样式会随着创作者的观念变化和民俗的更新而发生变化,但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不会改变。民间美术有着更加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