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红土地上舞“龙头”

作者:胡金华





  地处武夷山下、抚河源头的广昌县,全县地理面积1612平方公里,人口23万。这个面积并不广袤的县域,却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过去,纷飞的烈火曾唱出过多少红色的歌谣。1983年军民同仇敌忾齐剿“二王”的一曲凯歌,令广昌声震中华、闻名遐迩。
  广昌又是一块美丽的土地,这里,峰峦叠翠,钟灵毓秀,雁塔风霜,盱水含情。勤劳纯朴的广昌人民世代相传,盛产着通芯白莲、烟叶、泽泻、香菇四大土特产品。尤以通芯白莲这一特产名震四海。1995年,国务院命名广昌县为“中国白莲之乡”。
  1994年的暮春,在北京八达岭———十三陵的一处名胜古迹“点将台”上,一位来自广昌这块红土地上的年轻人曾在那儿踯躅良久,他一会儿驻足沉思,一会儿踱步徘徊,一会儿瞩目远眺,他在思考着一个人生必须谨慎对待的问题:是辞去省政府驻京办事处的“铁饭碗”,还是勇闯潮头、下海经商,这人生的一步棋啊,稍不慎重一着走漏,也许就会悔恨终生。一支接一支的香烟从他的指头间化为灰烬,徐徐西下的太阳将天空涂抹得一片血红。终于,年轻人一摁烟头,一咬牙关,嗵嗵嗵地走下了点将台。第二天,一张辞职报告就摆上了办事处主任的案头。这位斗胆的年轻人后来就是1999年被评为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2000年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今年5月被授予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的广昌县昌顺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邱京望。
  乳燕初飞路迢迢
  1994年初夏的一天,天刚刚露出鱼肚白,一列从北京飞奔而来的旅行列车减速后慢慢驶进了江西省会———南昌站。邱京望背着一个简朴的黑色旅行包夹杂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中。走出车站,从街边的早餐店上买了几个包子,邱京望边吃边走,急匆匆地向着长途汽车站赶去,他要去赶省城开往广昌的早班车。客车徐徐地驶出了省城,邱京望才舒了一口气,望着窗外一掠而过的房屋、田园、树木和袅袅升起的炊烟,疲惫的邱京望头微仰着靠在椅背上,向上推了推下滑的眼镜,闭眼小憩了一会。其实,他并没有丝毫的睡意。他辞职了。辞去了铁饭碗,一个猛子扎进了海里,就只有一直往前游,没有回头是岸的指望了。想到这些,邱京望的心里一时也沉甸甸的。一路颠簸着的客车直到下午两点多才到达目的地———广昌县城。回到家里,一家大小都围坐在了一起,商讨起筹办公司的事。不久,注册资金仅5万元的广昌县昌顺公司就挂牌开业了。
  公司的经营范围开宗明义的第一项就是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批发、零售、服务。收购立足广昌,辐射周边。
  开场锣鼓响过之后,一家人一边紧张地筹措资金,准备收购农副产品;一边由邱京望带领一干人马杀回北京,通过挂靠在崇文区的一个校办企业,设立了北京市广京商贸中心,建立起一个专营昌顺农产品的销售窗口,使江西的农副土特产品优势通过北京大市场进行转化。
  邱京望虽初出茅庐,但身居北京几年来对市场的观察与洞视,使他的经商思路与市场意识敏锐清晰,他知道没有能一炮走红的农副土特产品,只有慢慢的渗透并通过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接受,才能逐渐打开销路。于是,初期的销售,他贯彻了循序渐进的思想,他把农副特产先与北京的餐饮业和四大菜市场建立合作关系,第一年他的销售额就突破了200多万元,首战告捷,旗开得胜。
  1995年,北京的商业系统开始搞“超市”试点,邱京望获知这一信息后兴奋不已,通过查阅国外相关资料,他敏捷地捕捉到这种商业零售方式的变革,是一次把昌顺产品推向市场的不可多得的良机。其时北京的东城区、西城区两家商业局下属的副食品公司成立了“奥之光”、“希福联锁业态”两个试点超市,邱京望及时与它们取得联系,“昌顺”品牌的莲子、莲芯、梅干菜、粉丝、腐竹、笋丝几个小包装产品顺利进入了两个超市的货架,半年运作下来,成绩斐然,两个联锁超市销售“昌顺”产品60多万元,1995年一年,昌顺公司销售突破了300多万元。昌顺的产品开始渐渐让市场与消费者接受,昌顺公司也开始火红起来,通过一年半的闯荡市场,摸爬滚打,一个翔实的做大做强公司的远景规划,开始在邱京望的脑海里孕育成熟:扩大产品品种,拓展销售区域,扩建营销队伍,构建销售网络。总部在广昌,管理在北京,市场在全国。清晰的思路决定企业的发展出路。乳燕初飞路迢迢。从此,昌顺公司开始迈上一条快马加鞭的康庄大道。
  红土地上舞“龙头”
  从1996年起,昌顺公司的销售总额开始成倍增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3月,昌顺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告江西昌顺集团成立;10月,经国家农业部等八部委联合审定,昌顺集团被评为全国第一批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1年,昌顺公司产品品牌“昌顺”商标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集团公司下辖8家分公司、一处工业园、21个办事处,20个生产基地、13家生产加工协作企业。2002年底,整个公司年销售收入已达5860万元,资产总额达到6046万元,所有者权益达3617万元。公司与近千家销售商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关系,销售网点接近一万个,一个依托市场营销网络,并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民营企业在红土地上正式构成。
  舞起这个红土地上“龙头”企业的当家人邱京望,每当回想起这来之不易的一切总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昌顺公司成立之初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资金问题,收购农副土特产品面对的是千家万户的农户,必须是现金收购。陷入资金困境的邱京望怀揣着第一份借款申请书走进了农业银行广昌县支行的大门,出乎邱京望意料之外的是农行领导竟爽快地伸出了橄揽枝,第一笔15万元的贷款几天时间就进到了公司的账上,大喜过望的邱京望有了银行的支持,就像扯起了风帆的渔船,加足马力远行了。除了收购资金,进入全国大型连锁超市如北京的家乐福、万客隆、燕莎、望京、北辰,上海的沃尔玛、一百、第一食品,天津的永昌、劝业场,广州的好又多、宏城、岛内价,大连的友谊、胜利,济南的银座、鲁能等等的铺底资金需求量更大,广昌农行的行领导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对昌顺公司的资金扶持却从未因领导的更换而中断,从1995年至2002年,县农行累计向公司投入贷款3422万元。2003年5月,为了扶持公司在工业园的基地建设,省农行亲自派员实地调查,又投放贷款2000万元,支持公司白莲系列产品生产技改项目的上马。2003年4月2日下午,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在广昌县视察期间,专程参观了昌顺公司的产品陈列展并听取了公司的汇报,问到金融部门是否积极支持公司发展时,邱京望深情而毫不掩饰地汇报说:“没有农行对我公司一以贯之的支持,就没有昌顺集团的今天。”孟书记听后高兴地说:“只要企业效益好,讲求信用,银行还是愿意大力支持的。”
  邱京望1987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工程机械专业,他学的专业与经商大相径庭,毫不相干,但凭着他的颖悟与刻苦,坚韧与执着,磨励与锤炼,终于成为了一个驰骋商海驾驭市场的企业家。其间他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是一般人难以体味的。
  作为一个全国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昌顺公司的发展壮大,也倾注了广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除了政策上能给予昌顺公司的优惠与扶持,人才上也给予了莫大的关怀。邱国亮是邱京望的二哥,担任广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作为一个县里的领导干部,一个国家公务员,是不能私自与商界的经商活动沾边的,但为了支持昌顺公司的发展,经县委请示市委同意,邱国亮被派驻昌顺公司担任常务副总经理,为期二年,全力协助邱京望抓管理工作。俗话说:“打虎要靠亲兄弟,上阵全仗父子兵。”县委能作出这样的决定,出台这样的措施,去扶持一个民营企业的发展,委实是难能可贵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