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试探“狮子”的文化价值在建筑装饰中的演进

作者:秦春晓 稽立琴





  我国的“狮子”文化悠久而深远,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传统,纵观历史,其形象主要以石雕、铜铸、铁铸、木雕、砖雕等形式出现在陵墓神道上,宫殿、府邸、寺院、庙宇、祠堂中……它在建筑装饰中的意义也在不断地演进,由身份、权力发展到避邪、吉祥到护法、财富等。它已经成为了不同时代的精神标志和人文视觉符号。如,汉代的石狮拙重质朴,体现汉代扩张、强健的精神特征。从中我们体会到汉代艺术特有的古朴敦厚、单纯自然和天真烂漫的气息神韵,是人性精神的直接延伸。而六朝的石狮则神采飞扬,造型豪迈雄奇,显得力量充沛而气势夺人。中国历代的能工巧匠曾塑造过千姿百态、适用于不同场合不同功用的“狮子”形象,人们在“狮子”上寄托了“驱魔避邪、子孙昌盛”的美好愿望。
  
  一、“狮子”形象在古代建筑装饰中的运用
  
  以前我国并没有野生狮子,东汉时,西域安息国王向中国献上了第一头狮子。从此,狮子便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由于其形象给人们以威猛、勇武、强大等印象,人们赋予狮子许多象征意义,并被视为避邪趋吉的“瑞兽”。加上佛教在我国的盛行,产生了与我国的传统兽类形象结合的护法“神兽”。“狮子”的形象在建筑装饰中得以普及和推广,逐渐形成各种具有东方神韵的“狮子”形象。狮子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灵兽”,被誉为“百兽之王”。在中国,随处都可见到建筑环境中的石雕狮子。
  “狮子”这个文化载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造型风格有所不同,其文化内涵也有所区别。在建筑装饰中主要以石雕形式居多,其次是木雕与砖雕等。狮子是百兽之王,被认为是一种威严吉祥的动物,最早出现在陵墓神道上,起到避邪、守护的意思。明代以后,许多宫殿、府第、衙门前,甚至富贵人家的住宅,都设置石狮子守门,后来就是在门枕、石门楣、檐角、栏杆等建筑部位,也雕刻上姿态各异的“狮子”,成为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具有威镇四方、群兽慑服之意,以象征封建帝王之尊荣与权势。在这些建筑装饰中,“狮子”的造型不同,象征意义也有所不同。如雄狮蹄下踏球象征着寰宇的统一,是统治者权力的象征;雌狮抚小狮象征着子嗣的昌盛繁衍;也有人认为双狮之口呈45度对视状,寓意快乐与和平。此外,石狮的头上所刻之卷纹,以其数之多寡,显示其主人地位之高低,以十三为最高,即一品宫衙门前的石狮头上刻有13个卷纹,称为“十三太保”;一品官以下,每低一级,递减一个卷纹;七品官以下其门前不放置石狮子。可见,这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映。另外,在一些园林建筑中也大量运用了“狮子”这个形象。比如静园中的园中园——狮园,就别出心裁地运用“狮子”作为园林的主体,并把狮子的文化内涵同现实的环境和人为雕刻的环境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我国乃至世界园林建筑中皆极为少见,堪称园林建筑中的范本。
  在民间,狮子成为一种勇武、强大和吉祥的化身,常用石狮子装饰桥梁。金朝修建的闻名中外的芦沟桥两旁,共有140个雕柱,每个柱头上都刻有玲珑活泼的狮子,每只狮子又负藏着九只小狮子,最小的仅几厘米,其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此外,老百姓还在图章上也雕上个“狮子纽”。可见从皇宫到民间,都在借助“狮子”这个形象来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已经成为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载体,通过不同的造型特征和风格,可以清晰地把握所处时代的气息和文脉。
  
  二、“狮子”形象在当今建筑装饰中的运用
  
  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演化与推进,在建筑装饰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富有精神内涵的“狮子”形象。为了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迫切需要,“狮子”这个形象继续以石狮为主要形式,出现在不同城市繁华的街头和银行、商厦、公园的门前,作为威武、健美、财富的象征。近年也有引入西方造型的狮子,如很多银行、储蓄所门前比较写实的那种,不同于中国传统“狮子”造像,其寓意也有所不同。但是这些“狮子”只是对传统的抄袭,并没有独到的创新,不能很好的反映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由于“狮子”形象繁复,其装饰功夫不是一年半载便能成就,在急功近利成为风尚的今天,恐怕很难有人耐下心来为真正的建筑艺术倾注这样的心血。
  我们看到有些建筑装饰在设计使用“狮子”时,盲目抄袭传统造型,出现了制作粗糙、品位低下、毫无生命意义的众多石狮作品,其象征意义,人文精神荡然无存。当然,这里面有艺术语言、审美趣味、雕刻技能等问题,但最主要的是对本民族的传统优秀雕塑文化的理解、继承和发展。石狮作为一种审美的形式对揭示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和时代风貌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同样是石狮,却面对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生态,这些传统样式的石狮放置在现代城市中,就出现了隔阂和夹生,这是现代建筑装饰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无法反映现代城市的文化主流和价值取向。
  有些小城市的建筑装饰中,像江西省某市某农行前,为了象征财富,象征财源滚滚,不经任何考虑,按惯例也去定制一对石狮,但对石狮的发展历史、造型、风格、与建筑的比例关系都不去研究,结果放在银行门前的石狮就是石狮,但造型怪异比例失调,放在现代建筑装饰门前,毫无生机,不伦不类,不中不西,使人联想不出任何象征意义。再有石狮最早出现在陵墓神道上,而到了东汉时期是古代陵园墓前石雕发展的繁盛时期,以神化的神兽为主要的展现形式,到隋唐才逐渐世俗化,从虚幻走向现实。在现代的陵墓前,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家的财富,地位,也会在墓前摆放一对甚至多对石狮,以显示气派。同样,石狮的造型、风格、雕刻工艺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与雕刻师、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安放石狮子为了吉祥,用意美好,是好事,但也有弄巧成拙的事情。湖北省某县,是省级贫困县。虽然穷,但却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就是从县政府开始,共有19个党政机关的大门前都蹲着一对石狮子,有的“好事成双”,竟摆上两对。政府机关靠石狮子镇门把守,这种“避邪”方式在党机关出现,肯定有所不妥。传统文化需要发扬光大,但要切合实际,这样败坏的不仅是政府的政治形象,也败坏了自身的建筑形象。任何一件建筑装饰品,都是对城市人文生态的一种揭示,我们只对传统艺术作深刻的理解,对地域历史文化作深刻的把握,才能更好的运用传统文化,继承发展,赋予它新的人文精神和象征意义。
  
  三、“狮子”形象在以后建筑装饰中的发展
  
  关注研究传统石狮的发展历史和生存状态,是现代建筑装饰发展的迫切需要。面对当今建筑中“狮子”形象的单一化,我们不能不深刻反思。难道,“狮子”在建筑中存在的形式只是石狮?只能安放在建筑物的门前?随着历史的发展,“狮子”的形象和寓意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到了现在,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我们在平面设计、卡通设计等方面都做过大量的关于“狮子”的形象设计,也就是说,在这方面我们的思维是活跃的,而不是一提到“狮子”就停留在石狮这个具体的形象上。我们在设计时,必须尊重前人的劳动成果,扎根于人文传统,并且结合国内外优秀的设计理念,设计不同地域文化特征的“狮子”形象。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首先,存在形式多样化,如以平面的、立体的多种形式出现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不同部位,其次尝试与一些建筑材料相结合,创造不同材质的“狮子”,再次就是与国外的艺术融合。我国数千年的“狮子”文化历史中,这个外来物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东方艺术特征,我们只有开拓思维,基于传统,并将其传统发扬光大,创造出具有时代感的、新的人文精神指向的“狮子”作品,来丰富日益发展的建筑装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