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文学会使心灵清洁高尚

作者:陈世旭




是整天躁动不安、费尽心机不拿诺奖誓不罢休的一些作家来说,我总是很怀疑他作为作家的结果究竟如何。说是“体验”,是什么“体验”呢?有外在的“体验”吗?一个作家写得好好的,突然说自己要体验当老板,体验完了回来之后就成了大作家了,究竟有多大可能?有的人认为应该投入到这个那个“海”中去,但我看到的是很多投入到种种“海”中去的人再也没有回来。腰里也许缠了万贯,笔下却没有了文学。我并不是说作家当官、当老板、掌权、发财不好,但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网:现在也流行着这样的观点,目前文学已不再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所以更需要到社会上去呼吁。让大众把目光重新投回到文学的身上。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陈:我认为根本没有必要。人家不注意你,你就去涂脂抹粉。搔首弄姿,这是徒劳。如果真正要献身文坛,为文学生,为文学死,我觉得大可不必每天在媒体上保持自己的新闻性,让自己成为一个明星。说到底,作家是一个思想者,他要避开很多世俗的纷繁。当然,没有必要去当新闻人物,并不是说拒绝媒体,通过媒体可以影响很多人,这是必要的。但还是要有古人的那份心思,藏之名山,传之后世。何况实际情况还不是这样。许多好作品出版后不是照样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吗?实际上并不是没有人注意文学。但是如果想要人们像追星一样捧你,走到哪里都万众欢呼,作家需要这样吗?真正的好作品,真正有价值的文学文本不会被忽视,只是被大家所重视得不像以前那样普遍。正因为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考验作家是否能沉得住气。沉得住气,我觉得就会有好作品。而且一个时代大约也出不了那么多伟大作家,真正能够不朽的作家在一个时代里面有三个五个就够了,多数的则是一个队伍的必要的组成。而像我这样的,最多也就是个在文字生涯中讨生活的过客,人去声息,了无痕迹。这也许有点残酷,有点一将功成万骨枯。明清小说写了那么多。我们今天熟知的不就“五大才子书”吗?现在有人说没有《三国演义》了,没有《红楼梦》了,《三国演义》、《红楼梦》是种萝卜白菜种出来的吗?它需要积累。不是哪一个作家去积累,而是无数的作家在积累,一种价值观。一种审美标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才最终形成。《三国演义》的故事在民间口耳相传了多少年?《水浒传》的故事在宋代就开始流传了,直到元末明初才成书。《红楼梦》也一样,中国的医药学,中国的建筑学,中国的饮食学,中国的美学,等等,经过了多么漫长的积累?中国的市民社会在宋代的时候开始产生,无数的传奇、无数的话本在为它铺垫。我们现在也一样,不需要太多,中国如果一百年、两百年产生一个曹雪芹,也了不得。
  网:您对目前正大行其道的“八。后写作”、“网络写作”怎么看?
  陈:我还是坚持我一贯的看法。很难为文学给出一个界限,哪些是文学,哪些不是文学。如果有些事情正在发生。它存在着,就有它的道理。但是世界永远在大浪淘沙。这种大浪淘沙当然不是开个会,说谁是精英,谁是沙就行了。最无情的裁判我认为是时间,是历史。冠以各种各样的名目来引起大家的注意,这当然是一种功利。但无所谓。一个时代一定有一个时代的作家,一个时代一定有一个时代的作品,一个时代一定有一个时代的文学表达。一种表达出现了,大可不必过早地去贬低它,或者过早地为它欢呼。我看到有些“八。后写作”,思想很尖锐,有很多颠覆性的东西,我觉得很受启发。大家都来表达,然后由历史来做出裁决,这是最好、也最公平的。
  网:近期您有哪些创作计划?
  陈:(笑)我创作从来没有计划,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特没出息。我知道我不会是一个有作为的作家,只是一个有点偏执的文学爱好者,我会很认真地关注所有优秀作家的写作。至于让我制订一个计划,五年内写出什么,十年内要成什么样,我没那样的雄心。我的写作随意性很大,这是我终不成器的一个主要原因。
  网:能谈一下您对书院的感受吗?对于书院的未来您有些什么希望和建议?请您对我们的网友说几句话?
  陈:我上午刚到书院,待的时间不长。书院给我的直接感受我刚才已经说了。全国类似书院这样的设施,比如湖南的毛泽东文学院,四川的巴金文学院,我都去过。从外部环境、硬件到软件,到目前为止,万松浦书院是我在国内看到最好的。上午进入书院。我的第一感觉是很震惊的,书院达到的水准。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文化形象。
  今天我听到张炜谈到书院发展的一些想法,我觉得他的这些想法很宏大,如果他的想法都能一一实现,那么书院的前景将是非常广阔的。走在书院里。看到书院里挂的画和照片,很真切地感到有一种灵魂在起作用。不光是房子好,不光有大片松林,书院是有生命有思想的。张炜题写的“这里人人是诗人”。还有“和蔼”、“安静”就是书院的灵魂。
  如果说让我提建议的话,就是觉得你们的宣传还不够。通过书院网站,书院可能在文学青年中的影响很大。但整个中国文坛,各地的文联和作协对万松浦书院的了解好像并不太多。我觉得可不可以有选择地同外地作协组织一些学习研讨活动,让文坛对书院有更多的了解。书院有这么好的条件,可以多组织一些国际性的文学交流,这个张炜和你们已经想到了。
  我希望万松浦书院的网友们热爱书院。和我一样热爱,因为这是一座文学的圣殿。希望大家多多关心和支持书院的发展,大家因为文学走到了一起,文学会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清洁高尚。希望大家更多的关心文学,将来能够成为很好的作家。这是我衷心的祝愿。
  网:好的,陈先生,打扰您这么长时间了。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谢谢!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