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春潮涌动摧坚冰

作者:杨振雩





  
  2月15日上午11时,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修水县最偏远的布甲村42户村民家中终于通电。来电了,村民们忙着打开家中的电器,村民徐世友更是高兴得燃起了鞭炮。至此,九江地区山山岭岭亮亮堂堂,因冰雪造成的18万多停电户全部恢复供电。
  作为江西电网的重要能源支撑网架,九江电网不仅承担着九江市460万人民的生产生活之需,还肩负着华中地区装机容量最大的九江发电厂向省主网送电的重任。九江电网因冰灾损失惨重,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2亿元。九江供电部门快速反应,全员参战,力保主电网供电平稳,没有出现大面积停电。创造了在全省恢复供电速度最快的奇迹。
  从2008年1月11日开始,来自贝加尔湖地区的强冷空气入侵江西,带来持续半个多月的低温雨雪天气。一轮接一轮的冻雨、冰雪,让九江所有露天的供电设施都披上了厚厚的“铠甲”,多条线路覆冰厚度超过30毫米,最厚覆冰将近100毫米。线路不堪重负,瓷瓶绝缘大幅度降低,九江电厂外送线路通道、庐山输电线路及多条主干线路连续跳闸、断线、倒塔,九江电网遭遇了五十年来最严峻的考验。
  面对前所未有的险情,九江工区员工没有出现半点畏缩,他们饿肚子,冒严寒,用一双双冻裂的手将一条条线路接通,将一个个障碍消除。
  1月20日凌晨3时20分,工区接到险情报告,220kV浔妙Ⅱ线出现跳闸。半小时后,员工们就赶到出现故障线路的山脚下。此时的山区,冰天雪地,树枝挂满冰凌,四野覆盖着厚雪,许多被压垮的树木挡住去路,不时发生断裂甚至倾倒。突击队员们冒着被砸伤的危险,踏着湿滑的冰雪,顶着刺骨的寒风,一步一步往上爬,手上脸上被冰凌和树枝划出道道伤痕,却不敢有丝毫松懈。平时20来分钟的路,耗去了2个多小时。直到14时左右,抢险队员才赶到44、45号塔基下。他们发现,杆段架空地线断落,随时可能碰触导线,进一步扩大灾害。
  14点30分,突击队开始破冰登上四十多米高的45号塔上进行抢修,四个小时的作业,基本完工。此时天色渐暗,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还须检查45号塔架空地线的锚固情况,否则不能送电。已在塔上连续工作四个多小时的队员们,尽管已疲惫不堪,仍自告奋勇要求再次登塔。
  庐山日均气温持续零下10度以下。唯一主动脉110KV妙庐线、备用线路35KV周小线不堪覆冰重负12次断线,10KV配网险情不断。山上居住着4000多户居民,一旦主电网断线,全山将陷入断水断电的困境。庐山,因而成为九江电网抢修的主战场。
  1月29日凌晨4时,庐山电网主动脉110kV妙庐线断线,全山停电。九江供电公司立即组织抢修队,20名抢修队员在海拔1200米处的49号铁搭,连续激战七个小时,终于在当晚10时35分恢复正常供电。
  庐山滴水成冰。放在口袋里的矿泉水居然结成了冰。上铁塔时,手套会牢牢地被冰雪粘在铁杆上,难以动弹。
  庐山仰天坪山高,林密,雪深。为确保江西701电视发射台和军用通讯等重要用电单位线路的畅通,从1月26日至30日,庐山供电分公司抗冻救灾抢修队队长陶少华带领队员们,顶着零下15度严寒四上仰天坪。26日中午12点,仰天坪又因倒树压断线路停电,陶少华二话不说,立即带队上路。抢修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18点,由于在电杆上作业时间超长,队员胡业珍的手脚麻木,像兵马俑似的,僵直在那,无法动弹。陶少华赶紧架起梯子上去,一把抱住他,步步移行,下到雪地,送到应急抢险车厢。看到老胡冻得手脚冰凉,说不出话,他心疼得眼泪都出来了,毫不迟疑地解开棉衣,将老胡冰冷的手脚放进自己的怀中。
  
  四
  
  当人们尚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中时,九江进入抗灾救灾的紧要关头,南京军区某部500名官兵如神兵天降般来到了九江,他们由浙入赣履行500千伏咸梦线输电线路抢险复电任务。
  2月8日,国家电网总公司通过军用飞机巡线发现500千伏咸梦线134号、135号及229号铁塔已拦腰折断。咸梦线是华中电网和江西电网连接的主线路,三座铁塔倒塌严重影响了三峡电力向江西电网的正常输送。
  铁塔分别位于武宁县境内海拔近千米的罗溪乡孟家山和海拔500米的浬溪乡田丘山顶,山高林密,人迹罕至,冰坚雪深,积雪厚处达一米高,山路坡度达70度,电网抢修异常艰难。
  2月12日晚部队风尘仆仆来到武宁县城,翌日清晨又马不停蹄奔赴抢修现场。500名官兵分兵两路,各个击破。330名开拔孟家山229号铁塔,170名前往田丘山134号、135号铁塔,主要任务是把200吨铁塔修复器材送往山顶。步行至山顶尚需两个小时左右,人力运送器材,艰难可想而知。
  最重的塔材9米长,400公斤重,需要20名战士肩挑手扛。最轻的塔材也有近20公斤,由两名战士合力运送。山道弯弯,崎岖不平,扛着长长的沉重的塔材几乎无法转身,战士们互相搀扶着,分段分批运送。
  军旗在雪山之巅高高飘扬,犹如一支嘹亮的欢歌。
  从1998、1999年抗击洪灾,到今年抗击雪灾,这支部队已是第三次来到九江了。在1998年抗洪抢险中,他们首批抵达九江,最先用血肉之躯堵在决口。不少老兵重返旧地支援灾区人民,倍感亲切。
  在1998年抗洪中,副部队长曹炳和时任营长,带领战士修堤坝,堵泡泉,如今,他再次带队到九江。他满怀深情地说,几次患难相交、风雨同舟,我们与九江人民早已水乳交融,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30岁服役12年的吴仁权,是永修县梅棠镇大塘村人,某班班长。继1998年1999年,他两度随部队参加九江抗洪抢险,今年是第三次来九江抗灾了。可是,他三次回到家乡抗灾救灾,都没顾得上回家看一眼,甚至这次部队从他家门口经过,也没有告诉家人一声。故地再战,感慨万千,他说:“能再次为家乡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2月13日,本是某连副连长叶会新的新婚之日。可是,这天他却奋战在500千伏咸梦线武宁段的抢修现场。这位来自辽宁省辽阳县的小伙子,原想利用回家休假之机完婚,不料正月初四接到归队任务。他立即耐心地向未婚妻解释,并反复向岳父母做工作,推迟婚礼。工作做通后,他提前归队。叶会新说,婚礼可以推迟,但复电抢修任务不能推迟,推迟一天,人民群众就不好受一天。
  2月15日下午2时30分,奋战在澧溪镇田丘山铁塔抢修现场的170余名南京某部官兵,抗灾救灾间隙,带着从官兵口里省下来的大米和猪肉,前去慰问太平村的两位特困户。
  在500千伏咸梦线武宁段参加电力抢修的还有湖北电力工人1300人。他们大都放弃和亲人团圆的机会,主动请战咸梦线。
  血总浓于水,军民一家亲。
  三天三夜紧张的鏖战,雪山终于低头了。
  战后,雪域冰原到处都是战士们深深的足迹,脚印下面,一条条新的道路在荒野中延伸。200吨塔材全部运抵山顶,官兵们出色地如期完成了任务,一个新的战场又等待着他们去征服。
  16日中午,簇拥在县城古艾路两侧的万余名武宁市民沸腾了。23台军车缓缓前行,牵动着人们的视线,也模糊着人们的视线。
  南京军区某部副部长曹炳和一次次向欢送人群深情致谢。他动情地说,人民军队为人民。我们这支部队就诞生在江西这片红色的热土,只要九江人民需要我们,我们部队永远是九江人民坚强的突击队!
  经过解放军的鼎力相助,经过湖北省变电工程公司20天的日夜抢修,2月22日,遭遇严重覆冰、线路全面瘫痪的500千伏咸梦线全面恢复,提前7天全线贯通,投入运行。
  雪后的九江,宛如经过一场洗礼,又呈现出江南温婉的秀色,清新而明丽,悠久的浔阳古城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刚刚从前方工地传来喜人捷报———铜九铁路铺架全线贯通。
  眼下,九江正在由抗灾救灾顺利转入灾后重建。真情,温暖,感动,这些可贵的东西,不仅仅成为人们深深的印记,而且还将成为一种无穷的力量,激励人们不断前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