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婺源二记

作者:乔延凤





  李 坑
  
  李坑是我见过的一处极有特色的古村落。
  汽车离开景德镇市,行驶两个多小时,便到了婺源县,一路上,我们所见的,都是黛瓦粉墙的典型徽派建筑,山墙上一式砌着错落有致的封火墙。在青山绿水映衬下,这样的建筑,给人以无限的静美之感。这一带的山脉,属黄山支脉,山体轮廓分明,山上林木蓊郁,青翠欲滴;更时时有一声声的鸟啼,将人们带入大自然的和谐、温暖的怀抱之中。
  李坑和山西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不同,与江浙一带的周庄、直、乌镇、南浔不一样,与徽州其它地方我所见过的西递、宏村、上庄、唐模等村庄也不一样。李坑沿着一座山麓下蜿蜒流淌的河流建村,最早是唐末皇帝后裔李洞避乱迁徙于此所建,至今已有一千几百年的历史了。
  这儿的民居坚固而美观,全建在河两岸。
  屋舍一式的砖木结构,高高的屋檐之下,是木棂门窗;门窗上雕刻着各种各样的花、鸟、虫、鱼、飞禽、瑞兽,古典文雅,栩栩如生。
  街道是青石板铺成的,两岸人家皆以木桥相交通。
  它有康定城那样的风韵,只是不如康定那么大;它有周庄、乌镇那样的古朴,只是周庄、乌镇是平原上的水乡村镇,水流平缓,而李坑建在山麓,河水湍急而长。水流湍急这一点,和康定城的流水相似。
  这儿河上搭建的木桥,几十米就有一座,形成李坑别具特色的木桥风光。
  河流里的流水,清澈见底,一些饭店、酒家楼底石阶下的河水中,还安置着养殖活鱼的网箱。这样,走进这里的饭店,便餐餐能吃到味美的活鱼了。
  我们来的时候,正值秋高气爽,阳光灿烂,风景宜人。
  沿着青石街道,我们边走边看,一种现代生活与古代风俗相融合的和谐之美,扑面而来。
  在李坑村的河沿上,有好些高大、壮观的古樟树。这些树,多数是南宋时期栽植的,至今依旧树叶婆娑,生机昂然。它们临风而立,似饱经沧桑的老人,向游人们诉说着这里的古往今来。
  只见有几位游人被一家门口摆着的一块块的圆木吸引住了。拿起来闻一闻,那圆木透着一股浓郁的清香,原来,它们是用村上出产的樟树干锯成的。
  现在,每天来李坑游览的人很多。村镇上除了饭店、纪念品店和各式杂货铺外,还开了些有当地特色的小店,将樟树锯成圆块来卖,就是李坑所特有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李坑历史悠久,又有这样的水土滋润,历史上当然也就出过不少人物。文臣武将都有。自宋至清,达官富贾近百人。南宋时期最多,还出过一位叫李知诚的远近闻名的武状元。
  达官富贾的居所,现在有不少都被保护了起来。
  李知诚家现在就是一个颇吸引人的旅游景点。
  这座古宅,位置在李坑村的最后面,为一处花园式的庭院。庭院的最后一进是花园,内有一方清澈的水池,池角有一株不算很高的宋梅,虽然历尽沧桑,依然生机勃勃,年年著花。
  从武状元家返回的路上,我们走过一座木桥,沿着一条长长的回廊,来到河对岸全村位置最高的一处楼阁。站在这时,纵览李坑全貌,真是心旷神怡。在三面青山的环抱中,李坑村屋舍参差,鳞次栉比;村庄的树木一片苍翠,郁郁葱葱。这充满生机的美,不由地让人失声赞叹!
  李坑清澈的河,在阳光的照耀之下,波光粼粼,又潺潺有声。
  这个古村落的名称,有点儿令人费解,可让人一下就记住了。
  原来,这条长长的河,水很深,当地人称深水为“坑”,而村上的居民又都姓李,自然就有了“李坑”这个有点费解又很别致的名称了。
  
  彩虹桥
  
  这是座建于宋代的廊桥,桥身全为木结构,很长,有近百米。
  桥上建有遮风雨、蔽太阳的长廊。从这一座桥上经过,随时都可以坐在廊桥内的木凳上歇息。望着远山近水,看着云起霞飞,听着鸟鸣水唱,农人、商旅,男女老少,怡然自得,真是一派和煦的田园风光!
  电影《闪闪的红星》中,宋大爷领着潘冬子,上山给红军送盐,经过白军设了哨卡的座桥,机智、勇敢的潘冬子,见哨兵连山民们挑东西的竹扁担,都要敲开来检查,知道难以过关,就一个人跑到桥下的河边,将竹筒中的盐,全用水化开,将盐水浇在自已穿的衣服上,巧妙地逃过了白军的搜查。
  我眼前的彩虹桥,便是当年拍电影里这一情节的那座桥。
  现在,这座历经近千年的桥,已成为婺源县一处吸引人的游游景点。
  桥边为适应旅游需要,已建起了楼房、街道,开了旅馆、饭庄,还有各种卖旅游纪念品的商店。进桥的入口处,是一座有两层楼高的大门。
  虽然我们到的时间已近傍晚,但和煦的阳光照耀着,这一带依然非常明亮,山光水色,一派明丽。
  从大门进去,通往廊桥的,有一条宽阔的大路,大路两旁,长满茂盛的花木和各种菜蔬,有的正开着花,有的已结满累累的果实;秋蝉和虫儿的叫声,时断时续,更增添了大自然的静美。
  我们徜徉在长长的廊桥上,流连忘返,不少人都脱下了显得累赘的外衣,一边拍照,一边赏景。
  这桥的木结构十分结实,也非常美观。木梁非常粗大,即使在风雨中,也巍然屹立。桥下水流清澈、湍急,宽宽的河面上,不时有鸥鹭和各种各样的鸟儿飞过,在蓝天、青山、绿水的映衬下,自由自在,悠然自得。山一式翠绿,山上林木繁茂。
  这儿属红壤地带,山地贫瘠。过去老百姓生活艰苦。现在,乡村由于发展多种经营,种茶植树,农业税取消了,又发展旅游,原来贫困的老区,正在改变着面貌。
  这里的山水更美了!
  我们从桥的另一头下来,走到桥下的水边,沿着河上碇步,小心地走过河去。
  这碇步稳稳地立在河水当中,水有深有浅,水流从碇步间淌过,不时激起雪白的浪花。
  中途,我们也不时停下,用双手捧起河里清粼粼的流水,那水犹如珍珠、碎玉似的,晶莹剔透。
  这时,再向彩虹桥上望去,桥体更显巍峨壮观了!
  在落霞的映衬上,历史、现实仿佛已经融为一体。
  当年红军留下革命足迹的地方,连山水都留着一种特别的色彩。
  彩虹桥下的河流,流淌着的,不仅仅是对当年革命前辈的怀念,也流淌着今天的人们对未来更加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河里游动着许多自由自在的鱼儿,水是那么的清,连水中鱼儿的鳞片,都能一片片看得出来。
  水底的藻类,一式的翠绿,那颜色令人格外心疼。
  在这山光水色之中尽兴游玩,连人也变得年轻活泼了。同来的许多老同志,竟也不禁大声地吆喝起来,长长的碇步上,不时传来嬉闹声和催促快走的叫喊声。
  有人举起了相机,抢拍下过河的镜头;有人伸手想捞水下的鹅卵石,可惜水太深了点,捞不着。
  捞不着鹅卵石的人,走到河对面后,在水浅的地方又摸起来。虽然有人双袖都弄湿了,也不在乎,当终于摸上一块满意的石头时,竟孩子似的手舞足蹈起来。
  彩虹桥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它的美丽、壮观,它的革命传奇色彩,它还让每一个来这里的人,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