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千古文人侠客梦

作者:杨小燕 张渝生





  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掘开历史文化的河床,轻轻拭去历史厚厚的尘埃,凸现在时间之流上的是众多江西文化巨人的名字,灿若群星,光耀史册——解缙就是其中的一位。2008年6月,再现解缙传奇人生的电视剧《大明奇才》在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引起了广大观众和各大媒体的关注,可谓众说纷纭,评论如潮。
  我认为《大明奇才》是一部历史文化含量很高的电视剧。全剧以解缙的活动为轴心,以明朝洪武至永乐年间二十余年的历史为时代背景,以幽默诙谐的风格为观众讲述了解缙聪慧的少年时期、曲折的仕途阶段,直至他官至文渊阁,主持编纂完成了令他名垂青史的《永乐大典》这一段最辉煌的生命历程。看得出来,编导竭力把解缙塑造为一个为国为民而又富有个性色彩的文侠形象,通过这个形象来诠释一个千古文人的侠客梦,寄托自己对中国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希望。
  电视剧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解缙“怀抱利器、以济天下”的理想主义精神境界。解缙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系君国,位卑而不敢忘忧民。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他慷慨陈词,针砭时弊,以忧劳兴国谏君勤政;冒死面圣,直言谏见,揭穿乱臣贼子弄权谋私的阴谋诡计;力主册封宅心仁厚的高炽为太子;诱导朱棣免除江西等灾区的税粮……他不在乎官位的高低,只求一席能为国尽忠之地。无论是身为大臣还是贬为知事,他胸膛里始终跳动着一颗为国为民的耿耿忠心。然而,“忠言逆耳,谀词好听”,许多大臣为了自保不敢说真话,甚至为了一己功名,为了迎合皇帝而阿谀奉承,甚至助纣为虐。像剧中的吴光、曹萱等就是这样的奸佞小人。解缙不与他们沆瀣一气,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危,他借曲谏君,压制宦官,送瘪稻给皇上,砸碎镇国之宝等所作所为,看似大逆不道,实则为国御侮,为民造福,忠心可鉴。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心雄万夫,保国安民,治国平天下的壮志和刚正不阿,正直敢言的性格,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
  剧中的解缙虽没有唐伯虎、纪晓岚的风流神韵,也没有萧峰、郭靖的盖世武功,但他那自由不拘、至情至性的侠义精神,让观众感受到直抵灵魂深处的撞击。“夫侠者,盖非常人也。虽然以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难兼之矣。”解缙无疑就是这种以“义”为本的“非常”之人的精神写照。他宽厚仁义,尽管吴光利用各种机会诬陷他,他却始终以朋友之心善待吴光,并且不计前嫌,设法救他的性命;为救替朱允炆解梦的大臣他冒死撕揭皇榜;为铲除地方恶霸钟祥才、贪官兰文睾他不畏强权,秉公执法。他对父母仁孝双全,对恩师尊崇备至,对妻子疼爱有加,对子女言传身教,还有那对于挚爱红颜的一曲衷肠,无不显示出英雄侠客的侠骨丹心,剑胆柔情,确实让千万观众为之荡气回肠!
  荧屏上的解缙确实不仅是一个文人,还是一个剑客,超群的智慧和胆识就是他的宝剑。他一改文人只敢将剑藏在枕头底下的懦弱,带着宝剑行走江湖,奋进人生。从他的传奇故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剑拔出鞘时闪烁的智慧之光。
  初出茅庐,面对尚书大人的考问与奚落,解缙当仁不让,巧喻妙对,引得满座皆惊;参加乡试,怒斥主考官徇私舞弊,在当众辩卷中,以聪慧的幽默和超人的机敏,辩得刘主考哑口无言。剧中,解缙的表现始终是才气横溢,智慧超群。无论是滕王阁上妙联冠盖古今,还是弈棋亭上六步应对之妙,解缙真不愧有曹子建七步成诗之高才。殿试中,解缙锋芒毕露,技压群芳,口吐珠玑,妙语迭出,“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巧对“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令众臣交口称赞。“新建石城乐平乐安”妙对“永修铜鼓万年万载”,各嵌江西四个县名,简直是天衣无缝!“女居左子居右世间定配好人”对“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配成一副歌颂大明日月齐辉、人丁兴旺的拆字绝对!解缙超人的才气在皇宫引起轰动,上至天子,下至众臣,乃至后宫无不为之惊叹。由此可见,解缙之博学多才,非常人所能及。电视剧从头到尾都贯穿着解缙的奇思妙想,奇文妙句,或幽默诙谐,或精致机巧,像是一颗颗闪烁的智慧之星,映亮了全剧,不仅将解缙心灵的智慧展示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让观众品味到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优美与绝妙。尤其是先帝灵前,一张白纸成奇章,句句皆“白”字,字字泪千行,天子众臣,无不感动涕零,解缙聪慧敏捷的才华也被展示得淋漓尽致。在整个剧中,解缙一次次的妙语连珠、化险为夷,不仅使剧情一次次峰回路转、跌宕起伏,也让观众在为他的超人智慧叹服的同时获得了极大的审美享受。
  当然,官场如战场,这不是光靠文才就能解决问题的。解缙为官二十余年,等于经历了一场持续二十多年的战争,每一次生死回旋之中,他总能凭着智慧超群的文韬和高人一筹的武略与对手斗智斗勇,躲过一次又一次明枪暗箭,最终取得胜利。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朝中无人莫做官”,解缙却完全凭着自己超群的才华和胆识连奉三朝,赢得三朝皇帝的赏识,官至文渊阁,一步一步实现“怀抱利器、以济天下”的远大抱负。剧中解缙的形象十分鲜活,他似乎是一个集众人之智慧于一身的智者。他不同于一般的文人胸怀大志而无治国安邦之才,也不同于一般的武侠有勇无谋。他足智多谋,才华卓绝,这是其独具魅力之处,也是让观众耳目一新的最主要原因。
  解缙是剧中最主要的艺术形象,这一形象的塑造决定了全剧的成败,也决定了全剧的思想艺术层次。编导充分利用了有关解缙的正史记载、野史传说、民间故事,加上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将文人的英锐才气与侠者的大智大勇融为一炉,塑造了解缙这一个生动的“文侠”形象。看得出来,编导是有意把解缙身上所具有的仁、义、忠、孝等儒家所大力倡导的德性品质与为国为民的侠义信念相结合,构建了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英雄主义理想人格范式,这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不懈追求的梦想。我想,这种理想主义的精神,无论是对于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的中国人,都应该是有意义的。但是,从题材选取的角度思考,当我看到全剧是在解缙功成名就、一片喜庆安乐的鼓乐声中迎来大结局时,又感到这种文人梦的失重。尤其是当我想起历史上的解缙最后是被人用酒灌醉后扔在雪地里活埋致死的,就更加惋惜这种结局方式错失了深化全剧主题的绝好机会。或许,这就是我们在看过了《大明奇才》之后感到快乐而又怅然若失的原因?
  梦终归是虚幻的。实际上,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些具有某种人本思想和独立精神的文人的命运常常是可悲的,封建帝王的家天下不可能长期容忍他们的“侠客梦”。所以他们常常是郁郁不得志,怀抱利器而终无用武之地,至死也只能将剑藏在枕头底下,虽偶尔有入梦时的香甜,但更多是梦醒时的苦涩。解缙自然也免不了这样的悲剧命运。真实的解缙,是个悲剧人物。现在,电视剧不但只讲述解缙一生中的风光辉煌且留给故事一个圆满结局。解缙由悲剧人物变成喜剧人物,原本是悲剧的历史故事完全变成了一幕历史喜剧,一部成人的童话。从受众心理来看,这种喜剧色彩的强化及“好人有好报”的完美结局与中国传统“大团圆”的审美心理比较相符。也许,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人们对理想的渴望,让人们获得短暂的精神慰藉,但却不一定能够为我们提供真实的历史图景和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它虽然满足了一般观众倾向于喜剧的审美需求,起到一定的道德教化和历史文化宣传的作用,却很容易让观众完全沉浸在喜剧的氛围中而忽略了对历史、对现实、对自我的反思。这种团圆是虚幻的,缺乏深刻厚重的历史沧桑感,也消减了作品的艺术震撼力。在我的想象中,解缙独具个性的死包含、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如果开掘得好,说不定既能够增加作品的思想厚度,又能够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虽然最后有可能留给观众的是一抹苦涩的、带泪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