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一个人看电影

作者:安 然





  题记:电影对于残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搭起了人们诗意栖居的天阶。而对电影的旁读闲解,更像一件洗得发白的棉布衬衣,把我们疲倦的身心安抚得舒软无边……
  
  《肖申克的救赎》——人人都会需要它
  
  12月30日,2007年的倒数第二天。太阳将出未出,风力1—2级,空气紧绷绷的。有零星的爆竹响,家家户户,飘着床单被罩,像是开会接到通知似的。风把它们吹得猎猎,像领导着一个军队方阵。如果不是半夜突发高烧,我也是计划在这个当口,除旧布新,把家里家外换个气象。整个世界都忙开了,世人排着队似的,在往2008年跑。我因体力不够,落在了队伍后面,干脆沉下心,看起电影来。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拍摄于1995年,并于当年与《阿甘正传》角逐奥斯卡大奖的优秀电影,就这样在12年之后,与我劈面照见。
  12年,时光的魔手足以制造许多生生灭灭。1次,2次,3次,12次,我一次次地跨过岁序年关,光阴像块磨砂纸,磨平了内心的悲欢坎坷,我也从青涩长成了圆熟,青春远了,理想老了,希望旧了。而《肖申克的救赎》,它只是端然坐在2007年的岁尾,等着一场惊心邂逅,青山白云,轰然洞见。人和艺术的缘分,原来正如人和世间所有事物的缘分。
  电影以一座名叫肖申克的监狱为背景,以高超的镜头语言,绘就了一幅生命和友谊、自由和抗争、希望和救赎的恢宏画卷。故事说的是银行家安迪被冤入狱,在残酷无望的生命绝境里,始终心存“希望”,并由此出发去营造微弱的“狱中诗意”:创立图书馆,教狱友学文化,听莫扎特,送人口琴……20年过去,在昭雪无望之后,他选择了越狱,奔向了心中的天堂。并且利用掌握的监狱长洗钱的秘密,既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又成功地告发了坏人,卓越的智慧,使他对监狱长实施了“上帝的审判”。
  如果电影仅仅以讲这个故事为终极,那它还不足以位列优秀。电影的高明之处在于充满哲理思辨,机锋处处,使人看后回味不止:是该忙着活,还是忙着死?
  监狱中无处不在的高墙,使人很容易联想到人生无处不在的桎梏。不想生病,偏要生病;不想别离,偏要别离;祈望地不老天不荒,偏偏海枯了石烂了……人人都有自己的牢。吴刚砍桂树,桂树千年万年不倒,桂树是吴刚的牢。西西里弗推石上山,石头永远滚回山脚,石头是西西里弗的牢。顺从,是吴刚和西西里弗的唯一选择,桂树和石头,成了他们的生存目的。世人都是吴刚,都是西西里弗。安迪说得好:这些高墙,起初让人感到愤怒,后来就渐渐地适应了它们的存在,再后来,它们竟成了生存的依赖。老囚阿布,50年牢狱后获释,获得自由的同时却失去了生存的信心,面对新生活他无所适从,他选择了死。令人心惊,心碎。记起德国小说《朗读者》,主人公爱过的那个女纳粹犯,她在结束牢狱生活的前一夜,也是选择了死。我以为她是不敢面对旧爱,原来不止如此,原来她更不敢面对余生。
  生活如铁幕,唯一可以抵抗的,是人心中存在的“希望”。安迪说,无论如何,有一种东西在我们的内心,它只属于我们自己,没有人可以把它拿走。它叫“希望”。
  永远相信自己,决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以十足的耐心等待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即便世界变成鸟笼,我们也要保持自己羽毛的光辉美丽,要相信,总有一些鸟儿,是不会被关住的。
  安迪做到了,我们也能做到。
  
  《离开拉斯维加斯》——爱他就不改变他
  
  早年读奥修,他有个观点:爱是一种全然的接受。
  一朵花开在路边,它的开谁也不为。人恰好路过,恰好体会到了花开的愉悦,人就爱上了花。这生发的爱,能够改变花的什么?不能,花还是花,人的爱是人自己的事。或者反过来说,人在花开处止步,赞美了花一句,真美。人给花浇上了一些水,花爱上了人。但花的爱是花自己的事。
  奥修谈的,自然是生命宇宙间的大爱,但照旧可用在两性关系上。
  不过,普遍可见的,是爱情中的双方,都试图去改变对方,如若不果,势必会影响情感的质量。所谓“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实源出上述。爱人的人,和被爱的人,皆容度不够。在这个问题上,酒徒宾和妓女丝丽,倒像是比多数人更懂得爱的真谛。甚至我都怀疑,编剧是不是得了奥修的精髓,才把“爱”字演绎得如此有境界。
  我们来设想一下,你爱一个男人的外表,爱他的气质,爱他的谈吐,但是,你会爱他抛弃所有,嗜酒找死的颓废么?或者你做得到,但是下一步,你必定是要当救世主,尽全力挽他于生死之间,以爱的名义。
  你一定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他死。否则爱会失落,情会塌陷,事情会变得毫无意义。
  丝丽却不。丝丽知道宾的绝望,所以她尊重他的选择,性服务未果,爱情却发生了,丝丽做了这些事情:带他去赌场,送他小酒壶。
  她很伟大,因为她没有拿掉他的酒瓶。
  再来设想一下,你爱一个女人的外表,爱她的默契,爱她的理解,爱她的善良,但是你会爱她每天晚上离你而去,到花花世界“找生意”么?或者你做得到(天啦,我根本不相信有男人做得到),但你会进一步要求她更改营生,洗脚上岸,全心全意地只成为你一个人的女人,以爱的名义。
  宾做到了,从第一次招妓嫖事搁浅,到最后死之将临,他和丝丽之间没有性,只有爱。他甚至,宁愿和别的妓女上床,也不和丝丽发生性。
  当然,他们在生离死别之际还是融为了一体。宾终于在丝丽的身体下死去。这个情节的安排,或许恰恰是要表达一个观点:只有灵肉合一,才是最高境界的爱。
  我复述的,是电影《离开拉斯维加斯》的故事。
  宾的生活发生变故,女友不要他了,公司开除他了,他变卖所有家产换作酒资来到灯红酒绿的拉斯维加斯,住进一家低档酒店,预计疯狂嗜酒直到醉死。没想到路遇妓女丝丽,丝丽的出现缓解了他的孤独和寂寞,但是丝毫不能改变他向死的决心。心疼不已的丝丽也只能选择陪伴,她不作任何劝解和阻拦,或许她是知道的,人的生命中有比男女之爱更强大的力量,她不去作抗争,只是承受和等待末日的到来。爱他,就是尊重他的所有,也尊重他对生活和生命的放弃。
  就如爱一朵花,却不能改变花谢的命运。意义在于爱的过程,爱首先是打开自己的能量,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爱不求改变对方,但一定能改变自己。
  丝丽讲述整个故事时,我相信她已经活成了另一个人,至少她不再是妓女了。
  关于这一点,片中并没明讲。
  一个故事,要讲得圆满,载体很重要。一个向死的酒徒,一个堕落的妓女,可能最适合把“爱”的道理讲清楚。设想一下,让一个绅士,一个淑女来演绎这个道理,会是怎样的效果?谁知道呢,艺术品和人生一样,又不能同时铺两条路来走。
  
  《燃情岁月》——再坚硬的石头也会炸裂于水
  
  有个外国小说,两兄弟好得不行,他们穷得娶不起女人,事情坏在其中一个却捡到了一个,不用说,这个女人成了公用品。即便这样,爱欲的排他性还是使兄弟失和,没法摆平。最后,兄弟情义战胜男女爱欲,只能把女人杀了装进麻袋扔掉。这下好了,一切归位,生活回到旧有的秩序。
  现实中这样的故事也有很多,手足,朋友,因为爱上同一个女人而反目成仇也不新鲜。爱是一种很可怕的力量,成全和毁灭都是源于它。生活不是小说,不是把爱恋对象一杀了之那样简单。
  如果是三个兄弟爱上同一个女人呢?比如苏珊就同时被鲁上校家的三个儿子爱上。
  同样,苏珊是不可能被杀的。三兄弟团结得如一块石头,苏珊是冻结在石头里的水,冰的力量使石头炸裂了。这不是水的错,也不是石头的错。
  所有对爱情有过撕心裂肺体验的人,现在可以来设想一下四个人的出路了,如果苏珊不能被杀,身陷同一场情感纠葛中的四个人,又会有怎样的命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