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解密中国外交档案>正文 |
杜勒斯拒绝跟周恩来握手:纯属虚构的故事(1)(图) |
徐京利 |
可见该传闻已是世界性的,且有相当档次了。除了流传之广,传闻之绘声绘色,非当时即跟随周恩来左右,决不可能看得如此真切。 然而,据作为中国代表团秘书长,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始终陪伴在周恩来左右的王炳南回忆,所谓拒绝握手之说,纯属演绎。 对此,王炳南曾回忆道: 有人说,在日内瓦期间,周恩来总理要同杜勒斯握手,被杜勒斯拒绝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在整个会议期间,我始终在周总理左右。开会时,每次都是我陪着周总理入场。事先我对于从哪个门进去,座位在哪里,都了解得很清楚。我在前引路,周总理和代表团成员跟着我一直进入我们的座位。 会场座位是按每个国家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排列的。中国CHINA,C在前,美国USA,U排在后面,和苏联代表团在一起,距离我们很远。国联大厦会议大厅有好几个入口处,我们同美国代表团不是从同一门进入会场,不可能碰在一起。会议中间有15分钟休息,代表团成员可以到餐厅、酒吧间去吃点心、喝咖啡、茶和酒。我们代表团从不和美国代表团聚在一起。而且,总理非常审慎和严谨。杜勒斯是坚决反共的头子,总理从来就没想去和他握手。 据说,会议期间曾有记者问美方代表史密斯: “杜勒斯和周恩来有没有什么接触?” 史密斯回答: “如果有接触的话,那就是我们在卫生间用过同一条手巾。” 还有美国记者报道说:“虽然杜勒斯差不多每天都和周恩来在同一间房间里,但他从没有和他碰头,也没有和他说过话。”
周恩来步出日内瓦会议会场 笔者也借助外交档案反复查证,始终没有发现相关的记载,应该说,王炳南的回忆是真实可靠和具有权威性的。 其实,即使是处于敌对状态的两个国家,其外交官也是可以握手的,这是外交礼节,而不是原则问题。 王炳南在外交部曾经处理过一件事情。当时,中国驻丹麦的一个武官应邀前往一个军事俱乐部参加活动,在那里跟美国武官碰上了。美国武官上来握手,被我们的武官断然拒绝,使在场的人都感到很尴尬。 这件事一直报告到周恩来那里。后来外交部做出规定,如果在外交场合碰到美国人,我们不主动上前跟他握手,但是如果对方来跟我们握手,也不要拒绝,要礼尚往来。 拒绝握手之说虽是杜撰,但当时中美关系之紧张,以致连双方的握手都较引人注意却也是事实。 美国人是带着对中国的敌视来到日内瓦的。 前面说过,美国本来是坚决反对邀请中国作为五大国之一出席会议的,但是,如果没有中国的参加,无论是朝鲜问题还是印度支那问题,都不可能得到解决,最后只好妥协一步。 杜勒斯这个人是律师出身,是个极端反苏反华和仇视共产主义的人。他在军队里服役的时候升至陆军少校,1949年出任参议员,随后担任总统的私人代表和国务院顾问。 1953年1月,杜勒斯出任美国国务卿,一直推行反共政策。他曾策划和组织了片面对日和约,极力主张将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而且是对华封锁、遏制政策的积极倡导者。他曾经叫嚣,要“以一切可能利用的手段来同共产主义作斗争。”并制订了所谓对共产党国家实施“大规模报复”的战略计划。 作为美国出席日内瓦会议代表团团长,他在制定与会方针的时候,特别强调要孤立和打击中国代表团,不许跟中国代表团人员接触,包括不许跟中国代表团人员握手。 日内瓦会议开幕那天,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入场后,首先来到莫洛托夫面前跟他握手。莫洛托夫当即把把艾登介绍给周恩来,两人随即握手致意,气氛顿时变得非常和谐,在场的记者按动快门,记录下这一场面。 第三天是艾登担任会议主席。 受头一天场面的启发,艾登想照莫洛托夫那样,介绍杜勒斯跟周恩来握手。 艾登事先通过杜威廉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宦乡,想先征求一下周恩来的意见。如果周恩来同意,艾登再去跟杜勒斯商量。 宦乡把英国人的意思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周恩来表示同意艾登的建议。 其实,即使是处于敌对状态下,双方人员在外交场合握手,也不过是一般的外交礼节而已,大可不必过于死板和僵硬,更没有必要小题大做。 艾登于是去征询杜勒斯的意见。 杜勒斯却表示,他不能接受艾登的建议,而且他还对艾登跟周恩来的接触非常不满。 结果让艾登讨了个没趣。 在会议期间,除了美国人之外,其他代表团跟中国代表团的交往大都比较融洽,虽然会议之上难免有尖锐的交锋,但会里会外的礼节还是讲究的。相反,杜勒斯却感到很窘,会议开始刚一个星期,便打道回府,由副国务卿史密斯留下应付门面。 |
Copyright © 2005 gsh.yzqz.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