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解密中国外交档案>正文
回目录
联合国秘书长急电要来中国(2)
更多经典阅读

徐京利



  从美国方面来说,他们想让哈马舍尔德来北京,有几方面的考虑。首先,希望利用哈氏的地位和影响,促使中国政府释放在押的美国间谍,这是他们的首要目的。

  其次,美国人知道,由他们直接出面跟中国政府闹,恐怕闹不出什么名堂,所以,把球踢给联合国,使这个问题国际化,同时也可以借此缓解国内各方对政府的压力。

  第三,如果哈马舍尔德北京之行没有取得什么结果,那么,这也可以成为美国对中国采取更加强硬政策的借口,同时,也可以压英国、法国等跟它采取一致行动。

  周恩来看过哈马舍尔德的电报后,口述了一份指示给乔冠华,要他起草一个回电,阐明中方在美国间谍问题上的立场。

  周恩来指示,在电报中要指出:

  “美国间谍案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我们奇怪联合国为什么不谴责美国违反联合国宪章派遣特务间谍去颠覆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政权,反而帮助美国索回它的间谍?!联合国这样做使联合国的权威地位更加丧失殆尽。”

  为了澄清间谍案的真相,周恩来强调,要把事件再叙述一遍,并且把其他许多美国间谍对我进行破坏的活动也列上去。

  周恩来同时指出,美国间谍案与战俘问题无关,不能因为空投下来的是穿联合国军军服的特务,就把间谍案与战俘混淆。几年来我们多次发现美国飞机侵犯我国领空,难道任何一架飞机都跟联合国有关?

  要揭露美国故意把间谍案大肆渲染,在国际上掀起轩然大波的企图等等。

  最后,要给哈马舍尔德传递一个信息:

  “如果你作为主持和平正义的联合国秘书长,你一定能了解我们的愤慨的正义性和理直气壮,你一定不会认为此时来中国和我们谈判此事是适当的。如果你另外表示愿来访问中国,那么我们表示欢迎。”

  周恩来特别嘱咐乔冠华,让他召集大家讨论一下这些论点和措词,草拟一个提纲,两天内交卷。

  乔冠华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如期起草好了电报稿,报给了周恩来。

  周恩来看过之后,斟酌再三,没有立即发出。

  中方没有立即回音,对于中方是否会同意哈马舍尔德访华,不仅哈马舍尔德心里没底,美英等国也拿不准。

  当时外电纷纷作出各种猜测:

  第一种猜测说,中国会让哈马舍尔德去。

  合众社说:“中国保持长时期的缄默的事实表明,这个建议不会遭到拒绝”,“中国故意推迟答复的时间,以便在星期六大会最后一天把它像炸弹似的提出来”。

  《读卖新闻》说:“一般人士认为,周恩来将接受这一建议并邀请哈马舍尔德到北京去,但邀请的措词将表明,北京认为这一行动是联合国正式承认北京政府”。

  第二种猜测认为,中国不会让哈马舍尔德去。持这种观点的大都是英国的媒体。

  《泰晤士报》社论说:“中国根据所有关于它成为会员国的权利的论点来回驳联合国(秘书长),是几乎极为可能的”。

  第三种猜测则表示,中国会有条件地接受哈马舍尔德前往。

  美联社说:“有人猜测,中国将尽量多要价钱并提出条件,然后才勉强同意与哈马舍尔德会晤”。

  合众社说:中国“可能提出让周恩来到联合国大会来讨论这个案件的建议”。

  各种猜测满天飞,中国政府自有主张。

  当时,周恩来专门指示外交部对哈马舍尔德来中国的目的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大家估计,哈氏来的目的有几个方面:争取让中国政府释放美国间谍是首要目的自不必说。除此之外,他可能想摸一摸中国政府在中美关系问题上的底牌,再看看中国在联合国问题上有什么想法,比如,中国政府能不能接受大陆和台湾同时加入联合国等等。

  针对哈马舍尔德可能谈的问题,大家也商量了相应的对策。

  哈马舍尔德要来中国是美国政府的主意,他来的目的自然是按照美国人的授意,替美国人说话。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联合国秘书长来中国,对中方也有有利的一面,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更直接地揭露美国的反华罪行,阐明我们的原则立场和观点,特别是可以在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上,直接做工作。

  哈马舍尔德可以来,问题的关键是,来了以后谈什么、怎么谈,不能由哈马舍尔德说了算,我们要把谈判的主动权牢牢地把握在手里。

  12月16日下午,周恩来再次指示乔冠华重新起草两个电报,一个如前面所说的,阐述中国的立场,并要求哈马舍尔德将这份电报转发除国民党集团代表以外的其他各国出席联合国大会的代表。

  周恩来嘱咐,这个电报不要太长,要从正面阐述我们的立场。

  另一个电报写三句话:

  一、收到了你要来中国的电报,我们为了和平,为了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我们准备在我们的首都接待你,和你谈有关中国的和平问题;

  二、关于你来电所提的美国间谍案,我们的立场已详见另电;

  三、你何时来中国?我们表示欢迎。

  周恩来要求,第二个电报更要短点,并且两个电报当天晚上都要定稿发出。

  12月17日周恩来的电报发往联合国。

  哈马舍尔德当天就给周恩来回电,表示“我欣待着同您会晤的机会”。并说正将周恩来的电报分发给各国代表。

  北京同意哈氏去了,但是访问的性质是什么,中方没说。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哈马舍尔德说:

  这不是一种国际会议,也不是一种“亲善访问”,也不是“国事访问”的性质,他把这次使命看作比较类似世界各国首都外交部所通常进行的那种外交接触。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