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1期



沐涧仙居

作者:董尚祥




  灵泉飞瀑挂险峰,紫虚修真隐仙洞。黄庭经成天下奇,不长青松长梧桐。
  这是佚名诗人吟咏沐涧山的诗《沐涧仙居》。沐涧山在河南省沁阳市西北四十五里,太行山支脉阳洛山的背面,与阳洛山隔一道山谷。沐涧山峰险,泉激,林深,木秀,花奇,草异,古称神 仙居。唐垂拱四年(公元688年)碑云:
  巨石崔巍,像莲峰而特秀,奔泉□洒,泻松涧以飞湍。微霭触石而流津,清焱激泉而成韵。琼桃仙枣,散绿垂红,珠宝金条,含缃佩紫。八林芒桂,凌冬霰以扬葩,五株仙枣,叶春□而郁叶,莫不夹户罗生,垂檐接荫,可以返魂驻寄,忘忧愈疾,洵异境也。
  沐涧山西近道教名山玉阳山,东望老子炼丹处紫金顶,是我国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旧志云:"相传晋魏夫人修真于此,今有沐涧夫人祠"。魏夫人即南岳夫人魏华存,世称紫虚元君、南岳仙子,怀川一带民间亲切地尊称为二仙奶奶。魏夫人确有其人,据《太平广记·魏夫人传》(卷五十八)载:魏夫人姓魏,名华存,字贤安,山东任城樊(今山东济宁市微山)人,生于三国魏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她"幼而好道,静默恭谨,读《庄》《老》,三传,五经,百氏,无不该览"。她二十四岁,嫁给南阳人刘文。刘文字幼彦,为修武(今焦作市修武县)令。魏夫人随夫至修武,作为县太爷的夫人,她不慕荣华富贵,甚至与刘文"虽同舍县内,常独斋别寝",静养修行;或走村窜舍,关注民间疾苦,用自己的医术救助穷苦百姓。后在老师太极真人安度明、清虚真人王褒等指导下,写成《黄庭经》。西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资治通鉴》卷八十七)。魏夫人在此之前,"预知中原将乱,携二子渡江","自洛邑达江南"。此时她已近花甲之年。南渡后,魏夫人辗转到达南岳衡山继续修炼,成为中国道教上清派的始祖,死时八十三岁,"貌若婴孺",颜如少女。
  魏夫人随夫寓居修武期间,隐居修行之地在沁阳沐涧山二仙洞。二仙洞确是一个神仙之洞,是令人"返魂驻寄,忘忧愈疾"的绝妙去处,是道家修真养性的理想胜境。洞在太平寺摩崖石刻悬谷山背面,不远处是闻名遐迩但令人毛骨悚然惊心动魄的西石瓮,在这里,百丈危崖从北、西、南三面一齐向东倾压而下,中心收拔,形成底大口小,宛若巨瓮的敞口石洞。人若置身瓮底,便觉得自己渺小如一粒微粟,要被神 奇莫测的造化所消化,所灭逝,面对这种自然的巨大威慑,顿生毛发倒竖的恐惧。雨季,山洪滔滔,飞瀑倾倒,飞帘长虹,雾气蒸腾,蔚为壮观。西石瓮底有一眼泉水,甘甜清冽,人称"圣水泉"。传说,龙王降雨就在这里取水。旁立一石碑,碑云:"圣水泉乃龙王取水之地也。"二仙洞就在这西石瓮和圣水泉近旁的山腰。洞有六十余米深,内皆钟乳石形成的千奇百怪的奇人,怪石,美景,仙山琼宇,楼阁亭台,一步一景,举目皆奇。《怀庆府志》载:"此洞为二仙之清虚别宫,洞中紫虚炎光,藏白玉为简,青玉为字之大洞真经,八素玉篇等经书三十余篇。"二仙洞左右的千米山崖,危岩壁立,深邃幽静,野花飘香,绿树葱茏,确是别有洞天的神仙妙境。魏夫人在这里撰述的《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的主要经典也是中国古代学习气功、养生、医药的必修课,在宗教界、武术界、医药界,乃至整个社会上,均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传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爱鹅,山阴一道士养有好鹅,他便前往观赏,非常喜爱,想买下这群鹅。道士说:"我心仪魏夫人的《黄庭经》已久,你能给我写篇《黄庭经》,我把这群鹅送给你。"王羲之亦极喜欢诵写《黄庭经》,早已烂熟于心,于是欣然命笔,一挥而就。道士看了赞不绝口,便以群鹅相赠。流传至今的小楷《黄庭经》就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唐褚遂良、颜真卿,宋米芾、黄庭坚、苏轼等历代书法大家也相继抄写《黄庭经》,而且刻石立碑,广为流传,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在沁阳一带,民间还流传一个《二仙救唐王》的故事。李世民在隋末起兵,要推翻隋炀帝的暴虐统治,救民于水火。但在洛阳战役中,初战失利,退守太行沐涧山。经过几天几夜的浴血厮杀,李家军兵困马乏,粮草断绝,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忽有个村妇模样的老人,步履蹒跚而来,提一只饭罐,握一束青草,要李世民用饭,喂马,犒劳三军。李仰天大笑,说:"区区一罐饭,一束草,哪里够我千军万马食用?岂非取笑于我?"正要拿问,老妇人倏忽而逝,踪影全无。李觉得蹊跷,命令三军用饭,果然吃用不尽。李世民,这个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英武帝王,终于拜到在沐涧寺魏夫人的神像前。叩头许愿:"若能得帝登基,一定修庙报恩。"当然史籍并没有记载以后魏夫人如何帮助李世民打天下,民间口碑也没有流传。但这一举动确是在关键时刻帮助了李世民。李世民毕竟是明主,称帝后,果然亲派开国大将尉迟敬德前来监修庙宇。这固然只是民间的神话传说,但在现今的沐涧寺,确有一通《重修沐涧寺前殿并造像之记》的石碑,印证了这一神话传说。碑文云:
  郡之西北五十里,太行之阳,有胜果院,即沐涧寺也。其先起于唐贞观年间……太宗命同州刺史尉迟敬德创造其寺……
  不过沐涧山魏夫人祠何时改建为胜果院,已无确切的证据可考。据说,尉迟敬德来沐涧山重修庙宇时,发现地域狭小,按李世民的要求修成宫殿式的宏大建筑似不可能,便选择了沐涧山口仙神河东"飞来石"畔的广阔地带,原来的旧址废弃。加之中唐以后,崇佛轻道,原祠年久失修,日渐坏损,于是又改建成了佛庙胜果院。然而在民间,凡来朝拜魏夫人新庙的士女,必先要朝拜二仙洞和沐涧山上的魏夫人故祠。他们纪念魏夫人远避荣华富贵,隐居深山幽洞,修炼自身,潜心著述,对社会人生作出的巨大贡献,他们永远纪念魏夫人辛苦奔波,为人疗疾,治病解难,关注底层百姓的伟大情怀。他们一代代传诵着魏夫人的八句箴言:"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静,命生于和谐,患生于多欲,害生于轻慢,祸生于多贪,罪生于不仁。"在怀川人淳朴善良,勤劳清俭,好学易化,精明机敏的性格中,难道不正是注入了魏夫人信仰的血脉!为了纪念魏夫人,除沐涧山上有魏夫人祠,在沁阳的许多村庄还修有二仙庙(民间尊东岳泰山的碧霞元君为大仙,魏夫人号紫虚元君,为二仙),不少百姓家里还供有金身塑像和神 楼,长年祭祀,经久不衰。
  一千多年过去了,魏夫人依旧活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沐涧寺依然屹立在沐涧山上。"沐涧无盛暑,炎夏碧云寒",沐涧山四周依然飞泉可沐,岩谷深邃,雨后的沐涧山尤为可爱,特别是满山上下郁郁葱葱的梧桐树,一棵棵亭亭如盖,浓荫氲霭。语云:"凤栖梧桐",道家历来以凤喻女仙,沐洞仙居之地,此之谓哉?清范照藜《勾漏山房诗》曰:
  飞泉四面水粼粼,沐涧山光雨后新。到此便生遗世想,修真谁继魏夫人?
  时代发展到今天,继魏夫人者应该从魏夫人的民间情怀中汲取营养,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解民危难,疗民疾苦,对社会人生作出自己的贡献,像魏夫人那样在民间有口皆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