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1期



缅怀恩师王光德大师

作者:蔡亚庭




  听到恩师病危的恶讯时,心情万分悲痛。赶忙跪于祖师圣像前,为恩师祈祷。愿天降吉祥,护佑恩师永年。
  从九宫山连夜直往武当山,恩师疗病之所,冲进病房。在病榻前,见恩师一向健壮的身体被病魔折磨的已非人形,我忍不住泪流满面。恩师见我流泪,吃力的对我说:“你来了,最近还好吧?九宫山那里情况怎么样?你们不用伤心,我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恩师说到后面时,有些激动,我见他的眼睛是湿润的,显然是流泪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他流泪。
  后来得知恩师病入膏肓,悲痛万分,恩师还是跨鹤仙去与世长辞。
  恩师的仙去,更使我们悲痛万分。此时,只能为恩师诵经礼忏,虔心祷祝,愿恩师早登虚无之境,逍遥之天。
  恩师仙去,不但是武当山的一大悲事,也是湖北省及整个道教界的一大损失。他为人正直、品德高尚,一心为道教事业发展而呕心沥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武当山及湖北省道协的工作。他一再召集武当山及省道协的领导成员,指引他们如何工作,及了解近期的工作情况,怎样接替将来的工作。向省及市里的领导回报近期工作情况,提出武当山及省道协将来的工作要求与想法。在涉及武当山及省道协的领导成员的调整与工作安排上,也提出了一些看法与愿望,他的弘道精神无不使在场者潜然泪下、铭感五中。
  恩师的仙逝使众多人悲痛之外,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思索。
  一些知情的领导与道众及当地群众都说:“此事本来可以避免,不应发生,只是王会长这个人太坚强了,平时身上哪里痛一下痒一下过去就算了,从不当回事,如果早点到医院去检查身体,这种病是可以治得好的。”是啊!他太坚强,也太忙了,连自己的身体都顾不得在意,一直以来,总认为一点小病痛算不了什么,挺一挺就过去了,不知忍成了大病。就因为他这种忍耐敬业的精神,使我们过早地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从这些可以看出,他的一生是辛劳的一生,是为道教事业奋斗的一生,也是我们修道人的一面明镜。这也和他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恩师出生于1946年,八岁时入武当山。当时,武当山的雄伟建筑及自然景观,深深地吸引他,在他幼小的心灵生了根,从此,刚入校读书的他就与武当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以后的日子里,每个月都要上几次山,时间长了,就认识了很多住在山里的道人。认识住在玉虚宫的近七十高龄的李诚玉道长,有如见到神仙下凡,当时就有一种向往之心,想拜道长为师,李道长见恩师求道之心坚定,经多方考验后,恩师终于拜在李道长门下,向李道长学习道法。在以后的岁月里,恩师在为人处世及弘道旅途上,都是受到李道长的薰陶。同时,在李道长的严格教导下,恩师慢慢领悟道教存在的价值,懂得了道教与社会的关系,知道怎么样发挥道教的特长来为人类谋福利,可以说恩师在年青时所受的教育,与他日常刻苦修行、苦志参玄、弘道济世一生是分不开的。高中毕业后,他一边向李道长求道,一边在实践生活中去领悟道的真理,当时,他多么希望有一个好的修道场所,为自己修行提供方便,也为他人提供修行环境。只是当时宗教政策没有落实,他只能用道教的思想来向自己周围的人讲解如何处世。自己每天带领一班年青道友白天上山砍柴卖,磨豆腐四处送卖,自己则留下豆腐渣吃,晚上组织年青道友向老道长们学习道教玄理知识及经韵、武术,他执着的信仰与浓厚的宗教感情感动了当地政府部门与武当山各界人士。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恩师终于如愿以偿,上武当山入紫霄宫正式修道。
  到武当山后,武当山道教协会感恩师资质甚高,将来必然能成大器,就派遣他入中国道协进修班学习深造,毕业后回山任武当山道协副会长、会长等职。期间他特别注重为香客服务,同时大力传教,让所有香客、游人都懂得真正的道教是什么,自己为什么要拜神,拜神的目的又是什么。还着重发展与海外道教界的联系。恩师先后带领道教文化交流团,多次走访了东南亚及欧美国家与港澳台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是道教文化向海外传播的先行者,特别是在台湾地区传播武当文化开创了先河,以宗教感情凝聚着每一个华夏子孙“血浓于水”的兄弟情结。他在传教的同时,为了落实宗教自养政策,还大力发展武当山的旅游业及服务业,自创收入来建庙养庙。多年来,在恩师的带领下,武当山用自创收入投入资金五千多万元,完成了紫霄宫、太和宫及琼台中观的大部分修复工作。在培训人才方面,也是他狠抓的工作之一,近二十年来,培训了一批又一批年青的有道之士。他一再强调,一个行业的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人才。还鼓励各地应该把培养人才、提高人员素质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同时,还向省内宫观及全国道教界输送了很多道教年轻人才。这批人也是宗教政策落实后第一批往武当山出家修道的年青人。
  1983年,我入武当山,拜在恩师门下。当时在我的第一印象里,恩师是一个热情豪爽、道德高尚的长者,对我们初出家之人,讲解武当山当时的情况,谈论武当山以后的发展与目标,还向我们了解个人的志向与爱好。在得知我们年青人对修道与武术有很深的向往时,他对我们讲:“修道先从最基本做起,首先学习道教教理教义,把道教思想付于实际行动之中。而学习武当武术,首先应该清楚学武术的最终目标,武当山乃内家拳的发源地,为张三丰祖师所创,其主要目的是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以静心修身为主,属于修道的法门,为静可以修性,动则可修命长寿,以后你们还要把武当武术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受到武当武术的益处。”他是这样教导我们,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先带领我们练习武当功夫,然后又组建了武当山的道教武术队。以后又在他的支持下,先后组织武当山武术擂台赛、武当文化武术节、武当山国际文化武术节等。还先后多次带领道教武术队走访东南亚、欧美国家与港澳台地区,让武当武术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在修道方面,他还对我们讲:“既然立志修道,就要有坚定的意志与信心,要时刻想着我是修道之人,应有修道人的本色,要按各种戒律规范自己的言行。”还要求我们既然修道就要以道之事业为重,让众人都了解道之真谛,要发挥他应有的作用,让世人都做到以善为本。善待他人,亦善待自己,世界处处都见真情。恩师还鼓励我们多出门云游参访,以了解世间之善恶,人间之疾苦,多行善事,广积功德,直候三千功圆,八百行满。
  多年来,我们一直按恩师的教导而行,以恩师为己镜,以师训为己任。只因恩师过早弃我们而去,使我们丧失了太多的受教机会。也使湖北省道教界失去了一位亲切的领导人,海内外道教界失去了一位同修益友。
  一直以来,恩师都在带领湖北省道教界向前发展,在省内各地县市相继落实宗教政策,开放道教庙观等方面,他都做了很多实际工作,积极支持当地政府对宗教政策的落实。同时,还为各地输送了大量人才,以提高各地道人素质,搞好宫观管理。如通山县九宫山,本是道教名山,因处偏僻之地,经济也较落后,只因宫观一直由当地百姓管理,无法发展,恩师得知这种情况后,下定决心,要把九宫山道教发展起来。后来经多方面的工作,在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经与省民宗委一再协商,决定派遣我前往九宫山主持庙务,恩师多次上九宫山亲自指导工作,并在人力、财力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援助,致使九宫山一座荒废的道观在近五年内发展成拥有48单道人,并先后成立了“道教协会”、“九宫山道教文化养生院”,拥有了自己的道教武术表演团、经忏班、道教音乐班、道教康复理疗医院等,每年接待游人香客50多万人次,向社会展示了独特的道教文化内涵。这都是恩师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他坚定不移的弘道精神所发挥的作用。
  恩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常存。他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为追求道教真理,为道教事业作贡献的一生。他为人正直、心地善良,有崇高的道德品质与坚定的爱国弘道意志。他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也为自己塑造了一个永恒的自我。他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是我心中永远的楷模。
  最后我只想对恩师说一句:“恩师,您一路放心而去,我们会按您的教导与遗愿,延续您没走完的路,勇往直前,愿您英灵护佑苦难重重道教事业健康成长,默佑后来者,修行有成,进道无魔,更希望常在梦中见您诲人不倦的慈容,聆听您谆谆的教诲,充实自己在弘扬道教事业的旅程上不懈的努力,不断的进取,直到您微笑以待,方不负您多年的教诲之德与栽培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