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1期
白礁慈济祖宫
作者:郭坤聪
吴本(吴真人),宋太平兴国4年(979年)3月15日出生于同安县积善里白礁村。
宋仁宗景佑四年,岁次丁丑(公元1037年),白礁父老为纪念吴真人生前慈济救世,自发筹款建庵,命名“龙湫庵”,雕塑真人形象,尊奉为“医灵真人”。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年,岁次庚午(公元1150年),高宗皇帝启国库,派大臣在白礁社建造三重宫殿式庙宇,赐名“慈济庙”。
南宋孝宗乾道元年,岁次乙酉(公元1165年),孝宗皇帝将“慈济庙”改为“慈济灵宫”,亦称“慈济祖宫”。
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提督福建全省水师军务,统辖台澎水陆官兵世袭王志等捐资重修祖宫正殿。
清光绪四年,岁次戊寅(公元1878年),道衔青云等向海外漳泉乡亲筹金重修白礁慈济祖宫前殿。
民国12年,岁次癸亥(公元1923年),由白礁社王尼姑、王长根等人倡起,蒙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董事李光前、陈云使和槟城华商总会庄来福、王自成等发动资助重修白礁慈济祖宫。
公元1984年,由福建省文物处、漳州市台联会及各地分灵庙宫和慈信筹资数万元重修慈济祖宫后殿。
公元1990年,台湾省竹市镇安宫陈坤火等在台筹资合人民币12万元创建白礁慈济祖宫山门牌坊。
公元1989年,台湾省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周大围等在台组织发动筹募人民币120多万元和黄金箔35万张重修白礁慈济祖宫。
现存的白礁慈济祖宫,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总面积为1915平方米。宫为三进皇宫式殿宇,依山递筑,两侧配殿,就尘而列。前殿为五门二层宫楼,正门上悬“慈济祖宫”横匾,正中大门一对紫铜色石狮,双狮戏球的石刻浮雕,以及中殿正中石阶下的祭坛献台、台缘的飞天仙女石雕均属建宫时的原物。献台前置威猛雄健的国母狮,系明成祖朱棣文皇后为感神恩所赐。相传永乐十七年,皇后病笃,有道士托名医慈济真人把她医好,成祖遂赐吴真人为“万寿无极保生大帝”。皇后则特赐这只石狮。宫里天井中的“龙泉井”,井水清澈,水质甘淳,久旱不涸,无数信徒到此“请回圣水”,祈求“消灾灭病”。传是吴真人生前为患者洗涤伤口的泉水,建宫时开凿为井。天井西边配有游廊,上置钟、鼓楼。大殿正中,精美的木神龛奉祀着保生大帝塑像。顶部中间结构,为“鸡罩顶”藻井,由众多的木斗拱垒叠而成。大殿两侧前有石阶,通往奉祀“圣父圣母”神像的后殿。前殿门廊六根蟠龙石柱,是清嘉庆21年重修时台湾同胞献置。正殿门廊四根朝天蟠龙石柱系宋代建宫遗留下来之物。还有两根方形石柱,上刻竹叶体笔迹对联,联曰:“慈心施妙法,济众益良方”、“保我德无量,生民泽利长”,系先贤所书,笔迹不凡,意味顶深远。殿顶斗拱朱漆,景物彩绘描金,两壁遍布故事绘画,正中为吴真人生像。屋顶琉璃瓦盖,飞檐高翘,格排头,雕花镶鸟,修饰十分美观。
白礁慈济祖宫建筑布局奇特,造型雄伟。在垂檐复宇、翼角甍飞之间,名人题词和历史故事、山水禽兽花木为题材的石刻、木雕、壁画、剪粘等艺术作品星罗棋布,均属上乘佳作,形成一座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艺术宝库,被誉为“闽南故宫”。
白礁慈济祖宫是闽南人文景观的精华,是台湾与大陆血脉相连的见证。明永历十五年(公元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闽南沿海渡海收复台湾,部分忠贞军特地从白礁慈济祖宫迎请保生大帝神像,作为保护神随军东渡,于农历三月十一日在台湾台南学甲镇头前寮将军溪安全登陆,以后部分忠贞军在此定居。并建“学甲慈济宫”奉祀保生大帝神像。三百多年来,每年的三月十一日,台湾各地保生大帝庙宫都要聚集学甲慈济宫,举行规模盛大的“上白礁”谒祖祭典活动。如今,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台湾各地善信到白礁慈济祖宫谒祖进香。白礁慈济祖宫已成为谒祖进香和旅游观光胜地,正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