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2期
苏州穹窿山上真观
作者:郁永龙
一、上真观的历史
相传,赤须子尝取石脂于此。左思《吴都赋》云:“赤须子蝉蜕而附丽。”赤须子,道教传说中的神仙。《文选》李善注引《列仙传》云:“赤须子,丰人也,秦穆公之主鱼吏也。数道丰界灾异水旱,十不失一。食柏实、石脂,绝谷。齿落更生,细发复出。后去之吴山。”赤须子本非吴人,故曰“附丽”于此。
穹窿山上真观历史悠久,据《穹窿山志》载,汉代初元年间,出身望族的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上穹窿山修炼皆得道,合称三茅真君,曾修茅君殿,留有“断碑”残迹,至汉平帝时,始建道院。据《光福志》,宋天禧年间,真宗诏天复废业重建穹窿上真道院为观。“天复”为唐昭宗年号,可见在唐代穹窿山已有道观。南宋时,敕平江西郊拓地八百亩创朝真观,穹窿山上真道院沈道祥为开山之祖。元末,殿宇遭火焚而毁。明初,穹窿山有上真观,殿宇颇多,香火极盛。清初顺治年间,穹窿山著名道士施道渊栖穹窿山茅君故宫,鸠材修茸殿堂,不数年,初其建筑群体。施曾从王常月受戒,为全真龙门派第八代,后改宗正一,开创穹窿山支派,于是声名显赫,四方征请。(《金盖心灯》)顺治十五年,敕赐上真院额,康熙初年又修筑上帝、三茅二殿及诸配殿,建井泉于山门。五十三年,重修各殿。六十一年有三茅真君埏嗣以自置田捐献,为永远修建之费。乾隆年间,又有郡人修上帝、三茅二殿,有姓金者捐建大士阁。乾隆元年,有里中富人重建仙师门楼,置修葺田入其院。七年又有里人捐修各殿。据《玄妙观志》载:清初顺治间,龙虎山五十三代天师张洪任游访穹窿山,清廷赐额“上真观”,并赐穹窿山道士施道渊号“养元抱一宣教演化法师”。清顾诒禄《铁竹道人画像》云:“时吴中道院之盛,首推穹窿。郡城玄妙观,殿宇巍然。年久殿倾,太傅金文通公延请道渊主观复修。”可见当时穹窿山之盛已超过了玄妙观。
清朝末年,上真观殿堂轩阁,有房二千余间,分三十六房分管,有宫殿轩阁堂四十余座。如天妃宫、祖师殿、玉皇殿、三清殿、三元殿、三茅殿、关帝殿、纯阳殿(吕祖殿)、雷齐殿、灵官殿、玄帝殿、文昌殿、太乙殿、神虎殿、星宿殿、神农殿、龙王殿、天将殿、送子殿、五土殿、花殿、东岳殿、四将殿、火樨殿、蛇王殿、乐王殿、财神殿、火神殿、三星殿、都土殿、如意轩、斗姆阁、魁星阁、华仙阁、七仙居、餐花居、吉禅房、养和堂等等。这些殿宇星罗棋布,建筑宏伟;堂内神像,塑造精巧,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民国时,穹窿山道教殿宇除关帝殿、龙王殿、吕祖殿、财神殿等外,其余均毁于大火,据穹窿山老法师姚卧松所述,抗日战争期间,穹窿山上真观尚有道士二十余人。“文革”时,殿宇全部毁坏。
自1978年后,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苏州穹窿山道教也得到复兴。1991年,上真观在原址上恢复重建。十多年来,在道教信众的支持下,先后建起了头山门、龙王殿、玉皇殿、三清殿、望湖亭等一批道教建筑和景点。目前,上真观有道士10多人。
二、施道渊与上真观
施道渊,又名亮生,号铁竹道人。人称施大法师或施炼师,苏州横塘人,出身贫寒,13岁上穹窿山为道人。尔后下山闯荡江湖,入李自成部下,旋为大顺政权枢密院工作。由于李自成部发生内讧,自相残杀,导致失败。于是施亮生深感世态炎凉,看破红尘,复回穹窿山隐居,深居简出,修道养身。当时道观已处于衰败境地。有一天,施法师正在念玉皇经,当念到,“敕命东方,东华帝君,青骑神仙兵马,无鞅数众,悉令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时,恰巧当时清皇朝顺治皇叔裕亲王到苏州盘检太仓国帑银两返京,路过穹窿山麓,隐约听到山上人声沸腾,剑声马嘶,感到好生奇怪,此莫非是大王山不成?倒是要看个究竟。他带了两个随从登峰,到山顶一看,只见数间茅屋,里面传出木鱼雷音,不见人影马匹。进屋仅见一位道人正襟危坐,口中念念有词,已感此人非同一般。良久,皇叔终于认出是施法师,十多年不见,两人亲密无间,促膝交谈。施法师说自己已看破红尘,觉得穹窿山能让自己清静修道,实是理想之地,不亦乐乎?裕亲王说:“既如此,何不增建殿宇,创其宏业?”施法师一笑:“贫道哪有这巨资扩建。”裕亲王沉思片刻说:“只要施法师筹划何数目,终能实现,不过,道观以建在三茅峰为妥。”施法师点头称是。不久,朝廷拨帑兴建,到康熙三年春已建成26殿及辅房楼阁数千间。
穹窿山上真观自施法师在顺治年间扩建后,历经康熙、道光、同治几朝修建,规模空前,“双阙巍峨,琼宫璀璨,危楼杰阁耸插霄汉,遂使兹山名胜于吴中。”清顺治进士董含《登穹窿谒勾曲行宫》诗云:“山势欲到难,玉真宫殿拥千官。香飘下界青冥近,磬入诸天碧落寒。洞口断云朝放鹤,石根晴树暮栖鸾。金门羽客龙泥印,夜礼星辰上醮坛。”描绘了当年穹窿山山势高峻、道观宏伟、醮事香火之盛况。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有四次去了上真观,曾留诗赞曰:“震泽天连水,洞庭西复东,双眸望无尽,诸虑对宜空;三万六千顷,春风秋月中,五车禀精气,谁诏陆龟蒙。”此诗镌刻立碑于穹窿望湖亭中。
三、穹窿山风光秀丽
穹窿福地,钟灵毓秀。“吴郡名山第一山,翠微心在碧霄间,林泉潇洒烟岚秀,直拟结庐终老闲。”这是宋代杨备赞美穹窿山秀丽景色的诗句。其山钟灵萃秘,峰峦起伏,岭道纡曲,峻峭深幽。“云构万山窟,楼阁千余楹。花落碧云静,药长名山灵。”穹窿山真是一座充满灵气的仙山。
穹窿山水环秀,登大茅峰顶巅的箬帽峰,可以鸟瞰浩瀚太湖七十二峰,环视四周诸山。山上古迹甚多,诸如升仙台、断碑、国师龛、德韶洞、衔云洞、双膝泉、梅泉、观湖泊台、望湖碑、三眼井(品泉)、法雨泉、拄杖泉、韩王玩月台、朱买臣读书台等等。
穹窿山风景优美,名闻遐迩,游人不绝。从善人桥经宝宁寺入谷登山,沿途景物应接不暇。道旁古木掩映,盘根错结,松鼠活跃窜跳,云空苍鹰翱翔,林上鸟语花香,暮春杜鹃盛开,惹人喜爱。由山下铁竹亭上,移步接景,经关公结马松、小函谷、双膝泉、半山亭、明珠泉、乌龙泉、第一洞天千真集灵台、众圣显灵轩……至观前山门场,有五人合抱参天银杏树,气势茂密雄健。特别是每逢香期,善人桥车马香船,往来频繁,山荫道上行人摩肩接踵,直达道观,热闹非凡。
坐落在三茅峰之上的上真观,面向苏州古城,背靠大胸怀小王山,南与胥口香山之桃花岭、白马岭、烂柯山、大苑岭、小苑岭等诸胜同脉毗邻,峰峦连绵起伏,犹如游龙翻腾之状,气势磅礴。
(本栏目责编:尹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