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5期



文昌帝君劝善思想探析

作者:李桂红




  文昌帝君,是道教的主要神仙之一。在中国古代史上,“文昌”本为星宫名称,属紫微垣,包含六颗星。如《史记·天官书》记载:“斗魁戴匡(筐)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在斗魁中,贵人之牢。”《孝经援神契》云:“文者,精所聚;昌者,扬天纪。辅拂并居,以成天象,故曰‘文昌宫’。”《历代神仙通鉴》称文昌帝君“上主三十三天仙籍,中主人间寿夭祸福,下主十八地狱轮回”,足见文昌帝君神位之崇高。
  据《清河内传》载:“帝君储精列宿,降自有周……累朝咸有大功,尤孜孜以忠君孝亲、扶植斯文、化淑民心为任。”道书中云,文昌帝君从周初起共七十三化,救世度生,西晋末曾降生四川为张亚子。现四川梓潼县七曲山大庙中,供奉的主神即是文昌帝君张亚子,七曲山文昌宫为文昌帝君祖庙,据说灵应显著,“士大夫过之,得风雨送,必至宰相;进士过之,得风雨必至殿魁”(《铁围山丛谈》)。相传王安石幼年过张亚子祠,风雨大作,成年后果然位至宰相。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中国封建社会,尤其在实行科举制度的时代,“主文运”、“掌科举”、“司禄宏仁”的文昌帝君,作为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保护神,备受不同阶层、不同命运的众多人士的虔敬、尊崇与膜拜。不少统治者对社会上的文昌崇拜也甚为支持。唐、宋、元时期,文昌帝君多次受帝王敕封。如唐玄宗封之为“左丞相”,唐僖宗封之为“济顺王”,元仁宗封之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并钦定为忠国、孝家、益民、正直之神,等等。缙绅士大夫多信礼文昌帝君,文昌之祠,遍于郡邑。及至明代,天下学宫皆立文昌祠,科举士人无不崇奉文昌,文昌帝君七十三化之说在社会上广为传播。清代时,以文昌帝君主持文运,福佑国民,被列入国家祀典,每年农历二月三日文昌帝君诞日时,朝廷都派官员前往梓潼七曲大庙祭祀。全国各地遍布文昌宫、文昌祠和文昌阁,科举之年,祈祷相属,天下士子莫不对之恭敬顶礼。
  文昌帝君劝善文主要有《文昌帝君阴骘文》、《文帝孝经》、《文昌帝君劝孝文》、《文昌帝君劝孝歌》、《文昌帝君八反歌》、《文昌帝君劝敬字纸文》、《文昌帝君惜字真诠》、《文昌帝君惜字功罪》、《文昌帝君功过格》等等。这些劝善文,在历史上流传甚为广泛,对劝化世人,引导社会人心向善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从这些劝善文中可知,文昌帝君劝善思想最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为官贤明,造福社会
  
  在历史上流传最为广泛的文昌帝君劝善文,是《文昌帝君阴骘文》,简称《阴骘文》,又称《丹桂籍》。古时以登科为折桂,因此以“丹桂”来比喻考试及第的人。“阴骘”一词,其源大约出自《尚书·洪范》“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此劝善文中的“阴骘”,有“阴德”、“阴功”之意。中国自古就有要求统治者以德配天的传统。科举考试中考中的读书人会奔赴各地任各级官职,这些官员要才德俱备,方可真正为国效力,造福社会和百姓苍生,否则会误国误民。“掌科举”、“司禄宏仁”的文昌帝君,在《阴骘文》开篇,以身作则,教化官吏士大夫们当广行众善,利国利民:“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穹苍。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并举历史上有名的善有善报的事例为证:“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并劝戒官员富豪“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在《文昌帝君功过格》中,更有详细的劝导官吏士大夫们笃行众善,戒除诸恶的功格与过格。如阐明圣贤道旨,维持常道正法,引君当道,严禁伪学,为社稷久远计,识见远大,不图便一时而害后世。为国荐贤,考试不阻抑孤寒。爱重斯文,鼓励士习,承宣布化,风俗淳美。持躬谨慎,清心寡欲,操守廉洁,化格奢俗,崇尚朴检,力挽颓俗,勤俭率众,体恤僚属,不以宠荣忘其根本。奏减重敛,禁下属重敛浮收,不举苛刻议。救免大役,不径兴大工大役。不虚报年岁丰收,荒年煮粥赈济。遇大灾旱荒,早勘早报,力请赈济,设法救活多命。赈济严禁官吏侵害,使民得实惠。瘟疫盛行时,开局疗治。浚渠修堤,灌溉民田,修筑河防,务期坚固。河道险要修防得法,能为地方兴大利,除大害,使百姓永受安乐。法律均平,刑无纵枉,禁下属酷刑,严禁狱卒虐囚。狱中除秽,燃苍术以免瘟疫。作将帅的体恤士卒饥寒,与士卒同甘共苦,不克减军粮,不虚报邀功赏。纪律严明,兵过不扰,不淫掠焚劫,不屠戳杀降,等等。这些都是顺合天意,福泽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大善事,诸官吏士大夫若能依之奉行,上天必赐之福禄寿,并可福及子孙后代。反之,徇私忘公,残忍苛刻,听信邪伪,猜拔害人。仆从如云,供应繁费,暴殄天物,奢侈无度。放纵下属酷刑、贪污和侵害百姓,逞势凌辱,擅自加派钱粮,使百姓受赔累之苦。不禁民间溺女及赌博,不遏邪淫,阴伤风化。将帅不恤兵卒,纵兵焚劫屠戳,诛降杀顺,等等,都是悖逆天理,损害阴德,要遭恶报应,且祸及子孙的恶事。
  
  笃行孝道,和睦宗亲
  
  “百善孝为先”的思想,在文昌帝君劝善文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如《文昌帝君劝孝文》云:“孝者,百行之原,精而极之,可以参赞化育……天地是孝德结成,日月是孝光发亮。孝之道,言不可得而尽也。”在《文昌帝君劝孝歌》、《文昌帝君八反歌》、《阴骘文图解》等善书中,更是苦心劝谕世人,当时时念及父母深恩,笃行孝道:“十月居母腹,渴饮母之血,饥餐母之肉。儿身将欲生,母身如杀戳,父母悲辛,妻对夫啼哭,惟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一旦见儿面,母命喜再续。自是慈母心,日夜勤抚鞠。母卧湿箪席,儿眠干蘞褥。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儿秽不嫌臭,儿病甘身赎。横簪与倒冠,不思沐浴。儿若能步履,举足虑倾覆。儿若能饮食,省口恣所欲。乳哺经三年,汗血耗千斛……衣食父经营,礼义父教育。专望子成人,延师课诵读。慧敏恐疲劳,愚怠忧庸碌。有过常掩护,有善先表暴。子出未归来,倚门继以烛。儿行千里程,亲心千里逐。儿长欲成婚,为访闺中淑……父母或鳏寡,为儿守孤独。父虑后母虐,鸾胶不敢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守寂寞。”批评教育社会上不孝父母之人:“身长不知恩,糕饵先儿属。”“幼儿詈骂我,我心觉喜欢。父母嗔怒我,我心反不甘”。“儿曹出千言,君听常不厌。父母一开口,便道多闲管”。“幼儿尿粪秽,君心无厌忌。老亲涕唾零,反有憎厌意。”“父精母血成汝体,劝君莫厌老唾涎,壮时盘骨为尔敝!看君晨入市,买饼又买糕,少闻供父母,多说哄儿曹。亲未膳,儿先饱,爱护心肠何颠倒!劝君多出糕饼钱,供养白头光阴少。”“富贵养亲易,亲常有未安。贫贱养儿难,儿不受饥寒。”“劝君慢说儿曹孝,儿曹样子在汝身!”“父母或鳏寡,长夜守狐独。健则与一饭,病则分一粥。弃置在空房,犹如客寄宿。将为泉下鬼,命若风中烛。”“风烛忽垂危,兄弟分财禄。不思创业艰,惟道遗资薄,不识二亲恩,惟言我之福。”“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畜。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父母即天地,罔极难报复。”可见父母深恩难报,笃行孝道,为人人所必须遵循的至理。
  文昌帝君劝善文认为,在孝顺父母的同时,应将此仁孝之心推而广之,至所有的宗族亲人,和睦宗亲。《文昌帝君功过格》中有该如何具体实行的详细说明。对父母当和气婉容,晨昏定省,致敬尽养,修德勤学,勤理正务,教善必从,显亲扬名,致亲喜悦。为父母解怒舒忧、代受劳苦,积诚感化父母及宗亲的恶行。敬老慈幼,和睦同辈,分财公平,周济贫困。处事公直,谦和接物,富贵不奢侈,布素自安,以身化导合家勤俭行善,教导子女贤德端淑。切不可不孝父母,淫荡忘身,斗讼欺凌,阻善唆恶,有过不谏,嫌贫忌富,幸灾乐祸,不顾宗亲急难贫病,婚嫁交友惟计势利,无义无礼,荡废祖产,无故倒伐祖茔树木,对子女放荡不教,等等。
  
  品行端洁,戒除邪淫
  
  不邪淫,是道教的一条重要戒律。不邪淫,指除了正当合法的夫妻之外,不与其他人有不正当的关系,最好连不清净的邪淫之念都一点不要生起。品行端洁,戒除邪淫之人,可得眷属贞良、身心安详、世人称赞、生存环境洁净优美等善报。与自已正当合法的夫妻之外的异性有不正当关系都是邪淫。邪淫之事,无廉无耻,极秽极恶,乃是以人身行畜生事,死后还会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受无穷的苦恼,即使以后再生于人中,得恶名流布、眷属不贞良、家庭不和、身心羸弱、所居处秽恶不净等恶果。自古至今,因邪淫而亡国败家、荣华丧尽、殒身绝嗣者,难以计数。而因邪淫导致刚健之躯颓废,清明之志昏沉,本有顶天履地、希圣希贤之恣,反致成碌碌庸人、无所树立之辈者,更难胜数。
  “掌科举”、“主文运”、“司禄宏仁”的文昌帝君,在科举考试时,常常会根据考试士子们的品德操守及善恶之行而临行去取其功名禄籍。有些士子本该中科举的,却因品行不端,触犯邪淫之类的恶行而被除去功名;而有些士子本来不能中科举的,因其品行端洁,广积阴德而榜上有名。如《训饬士子戒淫文》云:“一笔勾销,只缘窥彼邻妻。数字增加,端为拒兹室女。”“奈士子止贪半晌之欢,罔惜终身大计。”“终年潦倒,岂负学苦文高,一世艰难,悉是逾闲败节。士人不察于所由,反或怨天而恨地。”文昌帝君劝善文中特别强调,切不可造作和传播淫书、淫画、淫诗词、淫戏等教人邪淫的东西。这些教人邪淫的东西,耗乱精神,坏人心术,害人名节,伤风败俗,逆天理损阴骘,友人偕看则害友人,子孙窃视则害子孙,因邪淫而损名败节甚至丧身者,皆因淫书淫画淫戏等的流毒所致。而那些造作淫书淫画淫戏等教人邪淫东西的人,此等罪人方得脱生。知书能文的士子,以夙世之慧根,不思有功于世,积福于身,反去造作这些教人邪淫的东西,徒造无穷之孽,自蹈于冰渊火坑而不恤,实深为可悲,诸人当发觉悟之心,破色障之魔。纵然以前曾犯过邪淫,能猛省悔过,从此立誓愿永戒邪淫,邪友勿近,邪话勿听,邪地勿入,邪书画戏等勿看,广行众善,印送善书普劝世人戒断邪淫,仍可不失功名福禄。
  
  敬惜字纸、尊重善书
  
  文昌帝君劝善文中,有较大的篇幅劝人敬惜字纸,尊重善书。如善书中云:“字之有功于世也,伟矣。昔苍颉造字,泄天地之机,开万物之智,发圣贤之秘,续道德之传,记古今之治乱,著人物之贤奸。若天下无字,万古如长夜。此一宜敬。天曹公案、皇朝律例、公门文移、冥府卷籍,咸以字为凭。是字能生人、杀人、荣人、辱人、予人、夺人者也。可不郑重之乎。此二宜敬。天地神祀之号、日月星辰之纪、圣贤仙佛之名、祖宗父母之讳,皆散著于字。弃置践污,于心何忍。此三宜敬。”《文昌帝君劝敬字纸文》更是明白地阐示了敬惜字纸、尊重善书与士子科举功名的关系:“况吾自有善恶二司按察施行,以警不敬字纸之类。如平生苦学鸡窗,一旦场屋,或以失韵误字,例为有司所黜,终不能一挂名虎榜者,皆神夺其鉴,以示平日不敬字纸之果报也。诸生甘受此报,恬然不知觉,甚至于子孙之不识字,举家因之而瞎者……如泸州杨百行,坐经文而举家害癞;昌郡鲜于坤,残《孟子》而全家灭亡。果报昭昭,在人耳目。杨全善亦百行之后,埋字纸而五世登科;李子材葬字纸而一身显宦。既能顾惜,阴报岂无?”《文昌帝君功过格》中,有很大篇幅是关于敬惜字纸和尊重善书的。著述、编辑及刊刻抄写济世善书、圣贤经典、惜字书文遍传人世,普劝世人尊重善书、敬惜字纸;焚怪异、淫乱邪书;为师长者循循善诱、尽心教育子弟信因果行善事,尊重善书,敬惜字纸,正身修德;师友以德行文章相劝勉;作字端楷,不以字书放湿处霉烂,不轻笔乱写,不涂抹好书,不用字纸糊窗壁、包物、抹桌、拭秽及作纸捻。不扯碎扔弃践踏字纸,生平多收字纸焚化于字库或深埋于净地,字灰送入字库或江河,等等。
  文昌帝君敬惜字纸,在过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善行。以前的文人学子们,在农历二月三日文昌圣诞之日,个个身着盛装,齐集文昌祠,庄严隆重地举行祭典。“敬字会”的成员们平时会提供贴有“珍惜字纸”,“珍惜文字”等字样的竹笼,让人们放置字纸,然后收集起来在字库中焚化。等祭礼结束后,由一群学士抬着装满字灰的箱子,伴着乐队沿街绕行,最后用船运到海外将字灰置于江河大海中。这一隆重的仪式被称为“迎圣迹”。过去很多地方都设有焚化字纸的字库,现在的成都市大慈寺后门仍留有过去用于焚烧字纸的字库。
  
  慈悲物命,广行阴骘
  
  不杀生,是道教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基本戒律。道教认为,上天有好生之德,每一个生命都来之不易,当珍惜和尊重生命。如道教善书中云:“野外一切飞禽走兽、鱼鳖虾蟹不与人争饮,不与人争食,并不与人争居。随天地之造化而生,按四时之气化而活,皆有性命存焉……不杀胎,不妖夭、不覆巢,皆言顺时序、广仁义也。如无故张弓射之,捕网取之,是于无罪处寻罪,无孽处造孽,将来定有奇祸也。戒之,戒之。”《阴骘文图解》中“戒牛歌”云:“君不见牛耕土,曳步前奔用力努。又不见日当午,血汗通身涎沫吐。世间畜类多,无如他报主。可恨贪财农,心狠如狼虎!见他筋力衰,卖与人烹煮。割下头,剖开肚……当日耕田难不难?今日粉身苦不苦?冤魂泣诉阎罗王,阎罗悲悯不能语。但说宰牛夫,受罪在地府。或丢剑树丛,或掷刀山坞。”等等。对衣食受用,当知皆来之不易,当惜福节俭,不应奢侈浪费。如五谷粮食等,乃天地生成之至宝,人赖之以养性命。当思之由苗而秀,由秀而实,由谷而米,由米而炊,不知经多少艰辛勤苦,乃通告粒食。当思盘中之餐,粒粒皆辛苦,凡有剩粒,应珍惜勿弃掷。因此,当慈悲物命,积善修福,广行阴骘。如《阴骘文》中所言:“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将此慈悲之心推广至人类社会,当“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怜贫。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家富提携亲戚,岁饥赈济邻朋。斗秤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勿谋人之财产,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女妻,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当多做一些利益大众的善美事。“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垂训以格人非,捐资以成人美。”“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如果真正能依之修行,则“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文昌帝君劝化世人应为官贤明,造福社会和百姓苍生;应笃行孝道,和睦宗亲,品行端洁,戒除邪淫;应敬惜字纸,慈悲物命,广行阴骘等等。文昌帝君的这些劝善思想,对净化社会人心,促进家庭和睦及人际关系的和谐,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由于历史上很多统治者对文昌帝君信仰的重视与支持,文昌帝君劝善思想深入民间,对广大群众的思想、生活、风俗、文学艺术的创作乃民间娱乐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运的影响。各地各民族在世代相传的文昌祭祀活动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昌文化。如文昌会、梓潼庙会、梓潼阳戏等就是文昌帝君信仰民俗化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