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6期



浅述净明道的忠孝思想及现代价值

作者:杨世华




  净明道派出现于南宋时期,它以盛传东晋许逊升仙为起因,以江西南昌西山为活动中心,尊奉许逊为教祖,仅次于正一道教主张道陵。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敕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净明道主张修道为人应以“忠孝为本”,并尊祟许逊所授“忠孝廉慎”。《太上灵宝净明清序》对净明道旨要说:净明者,无幽不浊,纤尘不染。认为孝悌为修炼行道行持之秘要。净明道融合儒学,倡导将“忠孝”的伦理实践作为步入道门的主要修行法则。净明道在道教史上为重要的一派,它有自成一体的教义体系、道书道经、修炼方式以及符法术,本文试就净明道忠孝的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作用做一些探讨。
  
  一、净明道忠孝思想的内涵
  净明道的道书,均视孝道为人道或为人的重要修持依据和法则。南宋一本名叫《灵宝净明秘法序》说:“昔太阳真君孝道明王,以孝道著名,照临下土,成无上道。”这里将孝道化为神灵,孝道是成仙证真的前提,这是其他道派所没有的。净明道初创时,以“孝”的神圣性,创行教派,而发展到南宋初已开始“忠孝”并用,家园同构。前人对儒家《孝经》的解释说:孝也包含了“事君”的意思,即“忠君”之意,这就是净明道“忠孝”并用的由来。
  由“忠孝”并用,经南宋白玉蟾对伦理教义扩展为八宝垂训———忠孝廉谨,宽裕容忍。“忠则不欺,孝则不悖,廉而罔贪,谨而勿失,修身如此,可以成德;宽则得众,裕然有条,容而翕受,忍则安舒,接人以礼,忽咎涤除。”(《玉隆集·旌阳许真君传》)这些伦理教义内容与儒学十分吻合,表明净明道的伦理教义已初步形成。
  南宋是净明道初创时期,道书典籍均冠以“太上灵宝”等字样;元初是净明道教义成熟时期,元初为净明道创建做出重要贡献的刘玉说:“别无他说,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但世儒习闻此语烂熟了,多是忽略过去,此间都务真践实履。”(《正统道藏》第41册)由此可以看出,元代的净明道在道教中的修道方面,是道学与儒学强有力结合的实证。刘玉的弟子黄元吉说:“先生之学,本于正心诚意而见于真践实履,不骄元以为高,不诡随以为顺,不妄语不多言。必关于天理世教,于三教之旨,了然解悟而以老氏为宗。”这里又明确了净明道以儒释道三教为新道派的宗旨。
  综上所述,净明道先以“忠教”立派,继以八宝垂训———“忠孝廉谨,宽裕容忍”为社会救度,后转以直接表现教旨“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它的教源的形成,突出儒家的思想,吸取儒学的伦理道德观念,将与道教的教义思想相结合,用来约束道徒的思想和言行。
  
  二、忠孝是成仙之基
  历史上,儒释道对“忠孝”伦理观念均予重视,净明教主许逊在唐代有“孝道之师”美誉。孝被宗教化,这里面即有儒家伦理思想,更有中国古代祖先崇拜的传统。《净明黄素书》说:“故孝道之本教而为忠孝,忠孝之节成于大道,超于仙域,故其宜也。人之一身,如有天地,天地父母如有元气日月,君王如有心肾日月,未闻无此而可长生也。要在坚持,忠孝生为八极,八极既备,如有栋梁,熟得而倾之也。”八极指八宝垂训,认为“孝道”包含忠孝,成大道,超仙域,皆出自孝道。一句识破,忠孝是成仙之基、证道之本。
  《太上灵宝净明四规明鉴经》称:“学道以致仙,仙非难也,忠孝者先之,不忠不孝而求乎道而冀乎仙,未之有也。……忠孝之道非必长生,而长生之性存,在而不昧,列于仙班,谓之长生。”学道的目的是为了成仙证真,如果没有忠孝之心之举,既使修道也不能成功,相反,只要有“忠孝”之心,灵性不昧,定会长生入仙班。
     元代净明道倡导忠孝立功,将个人修道处世的“忠孝”扩展到全社会,为社会多积功德,自身即可渐入仙宗。上士立言论,宣唱忠孝;中士以志立忠孝,以行为天下先;下士以力致忠孝,以身为众人率。这样,才能在南昌上宫著名,升籍入仙,而忠孝之道终矣。这种将“忠孝”思想贯穿于修道之始终,是净明道派的一大特色。同时,净明道的“忠孝”思想,是依附于修道成仙,这与儒家的“忠孝为本”是有根本区别的。儒家的“忠孝”,是统治阶级维护其封建统治的需要,大多以光宗耀祖为目的,而净明道的“忠孝”,以正心修身、培养心田、扫除杂念、明心见性、得道成真为目的。在修道的过程中,需要的是明道悟真、纯净心灵、恢复大道所赋予的净明的本性。在整个过程中,就要自始至终以忠孝为本,才能达到得道的彼岸。
  净明道以“净明”二字命名教派,这与《道德经》“清静为天下正”一脉相称。认为道本圆融,圆为气的本体,融为气的作用,得圆融之道,称为净明。净明既可以看成是道的本体,又可以看成是人的本性。人是道的化身,人的“本性”本来净明无染,只是落到后天物质世界,经常受到外界物欲世界的诱惑,所以,在恢复这一本性的过程中,要有“忠孝”举措。尽忠尽孝,只是恢复净明本性、归复真道的一种目的,而进入真道是永恒的,是不受时空约束的。
  净明道的道书特别强调在具体修道过程中,尤其在内丹修炼中以“忠孝”为首务。《太上灵宝净明人道品》称:“当至心行持,一孝悌、二炼形、三救度。”至心,即全心,将孝悌在炼形之首,可见“孝道”在修炼中的重要性;炼形,经过修炼已是得道的真人。这时,就要弘道开度,普济众生,所以,净明道将“救度”放在“炼形”之后,这说明度人先要度己,如果己之所作不合真道,怎救度世人,归奉真道?在净明道盛行之时,宋代出现的《太上盛名篇》也在大力倡导积功累德,慈心于物,爱惜一切物命。“忠孝友悌,正己化人”并将成道的品位与做功德联系在一起。“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百善。”这种以“孝道”为伦理的普遍性是净明道传教度人,济世立功的法宝,即欲修仙道,必先修人道,忠孝是成仙之基。
  
  三、忠孝思想对现代社会的作用
  净明道提出的“忠孝”,是心性的学问,强调心是“忠孝”的根本。《净明忠孝全书》称:“心君为万神之主宰,一念欺心,即不忠也。……明理只是不昧心天,心中有天者,理即是也。谓如人能敬爱父母,便是一不昧此道理,不忘来处,知有本源。”(卷三)心即是道,道即是心,正心诚信即是忠,忠者,一心;敬爱父母,知有本源即是孝。这里倡导的“忠孝”是发自内心的而无饰伪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心灵的透露,我们应弘扬这种无饰伪的“忠孝”。
  现代社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某些人见利忘义,已无半点“信用”可言,如果一个人能诚心诚意地怀着虔诚的心态,在待人接物,与公与私中,就能获得社会的尊重和信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的家庭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也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说到家庭,主要以孝敬父母长辈为主,尊老和孝亲仍然是当今人伦社会的主题。《说文解字》对“孝”的定义为“善事父母者”。《孝经》说:“君子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友;居于理,故治可移于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孝治天下”,如果一个人能敬爱双亲,自然可对其他长辈也能产生虔敬之心,与朋友交往自然会以兄弟之情待之,以孝道之心推及公门,自然百姓拥戴颂扬。
  孝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珍贵的遗产。《二十四孝》中“孝感动天”的故事,至今激励着世人。行孝必能获得上天赐福,这是世人幸福观的核心。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敬老尊老已成为全社会议论和关注的话题,净明道派中所倡导的“孝道”思想,可以为我们今天开展敬老尊老注入新的内涵,那就是人生在世,不能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