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6期
毕生弘道,垂辉千秋
作者:李养正
据青松观中长者告知:青松观来源于广州恩宁路至宝台,属全真龙门派道宇,主祀吕岩(纯阳)祖师。1949年冬,扩展道业,南下设坛,初由何启忠、陆至真、卢宝经、易宝云、陈台镜等18位道长,在12月18日设筹备处于九龙伟晴街大同广告公司,定名“青松观”,意在“青松”有劲节气,有永久性,道家重长生久视,故以名之也。翌年2月12日,正式定观址于九龙伟晴街67号四楼,恭奉吕祖崇升宝座,开坛阐教,旋以坛务展开,十方善信皈依日众,观址不敷应用,于1952年冬迁址九龙弥敦道200号五楼,扩办道业。1960年春,侯宝垣大师已主持观务,经数月之辛劳奔走,多方筹措经费,购得香港屯门青山麒麒广大园林福地,着手兴建规模宏伟之“青松观”。1963年修竣“青山清华祖堂”,1964年“翊化宫”落成,1966年大牌楼“众妙之门”矗立、安老院“梅萼轩”开幕、“旭日”、“宝月”两亭剪彩,1967年“朝礼亭”落成,1969年主殿“纯阳宝殿”峻工。既已观宇宏阔,自然善缘宏开,香火鼎盛,道侣日众,声誉亦渐高涨矣。1970年,侯宝垣大师又购得九龙深水*7大南街160-174号六层楼宇,兴建青松观之又一道场,并谋建立道教学院及慈善医疗所,此道场于三楼主祀纯阳祖师,四楼祀斗姆元君、六楼祀三官大帝。1972年又建“养德堂”、“宁佑堂”,1973年又建安老院“晚晴楼”。青松观自穗垣发脉,创坛已历50多年,三次扩展,三次焕新,法嗣龙门,创派“青松”,宣道弘教,劝善励德,十方善信,诸山羽客,仰慕而来者众。仅大略统计,在香港地区内,有皈依观员逾千人,护道观员超过五万家庭,信徒逾20多万。
青松观素本全真龙门之九美德“忠孝廉节义信仁惠礼”,并践履“青松精神,服务人群”之宗旨,一贯积极为社会慈善事业服务。据悉在医疗方面,于柴湾及何文田两大木屋区设立有长年中医赠药;在深水*7大南街及屯门之青松观内,设立有西医赠诊所;在大南街设计有气功施疗所;在安护老人方面,在屯门青松观设男女安老院各一所(设备完善,供给日常生活之一切需要及医药治疗),又在新界元朗开办最新型之护理安老院(占地二万五千八百余平方尺,全部均为现代化建设),还在屯门青松路青新径兴建青松仙苑,作为安放亡人火葬骨灰之处。青松观十分重视教育事业,1957年在九龙枫树街办有“青松小学”,1982年在屯门区之友爱村及湖景村开办“道教青松幼稚园”及“青松湖景幼稚园”,1985年在屯门山景村开办“道教青松小学”,1985年在九龙观塘秀茂坪晓育径开办“香港道教联合会青松中学”;1992年于深水*7大南街创办了“香港道教学院”,宗旨为阐扬道教精义,培育道教人才,以学术观点整理道教义理,规范道教仪轨,整备道教经典,确立道教范式。以上创办之社会福利事业,皆由青松观担负一切经费,年支出逾千万元。余曾就此询侯宝垣大师何以创如此之业?对曰:遵祖师训示,造福人类,乃修道积德之本分也。
以侯宝垣大师为领导者的青松观执事诸公,自1977年开始,更高瞻远瞩,致力于推广道教于海外,先后协助大陆、日本、台湾、新加坡一些道教团体的发展与复兴,并自1981年起,陆续在美国三藩市、加拿大云高华、澳洲昆士兰省布里斯本、澳洲雪梨、加拿大多伦多兴建了青松观,还在美洲波士顿兴建了纯阳宫。这些分布于美、加、澳等国的青松观,皆为弘传中国道教的道场,由于建筑优美,更成为旅游之宗教名胜。所有这些道教建构及设施,侯宝垣大师和香港青松观董事局皆本着“太上老君”所训“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无私精神,不保留拥有及控制的权益,悉交当地道教会及信徒掌握,使其完全实现法嗣青松,道脉相承,教义齐一,教务自主。侯宝垣大师及青松观董事局之所以具如此气魄,创如此业绩,用侯宝垣大师的话说,就是为了“志播玄风于全球”。
纵观青松观之创业历史及其弘教之卓越业绩,其中付出心力之最巨、建功之最伟者,厥为侯宝垣大师。
侯宝垣大师曾同我恳谈生平,他祖籍广西省贵县城北镇,1912年出生于斯镇。家境小康,八岁启蒙,就读于当地翠才小学,13岁入县高读书,14岁丧父,辍学回家,主理小店以养慈母。及长,性好堪舆风水,寻龙探穴,细研名山福地,并喜读道家之书,以此为乐。20岁时,感人生之艰难,乃萌皈道之念。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广州沦陷,辗转输货困难,乃迁移至玉林县经商。二战结束,大陆光复,仍返故里营业。1950年以商贾事旅香港,适值其道兄易宝云、卢宝经等筹建青松观,慨然参加,辛劳以赴。尔后45年,任劳任怨,夙夜匪懈,为青松观之创建及扩展费尽心力。我曾偶与侯宝垣大师语及彼当年创业事,则仅曰:“开山辟石,饱经风雨,惊涛骇浪,苦不欲语。”他虽不张扬自我,但他本着虔诚的信仰,果敢而为的行实,均为世人见知,不可磨灭,他开创出这番道教事业,从而受到道教界及社会各界人士之尊敬。《太上感应篇》曰:“是道则进,非道则退……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诚如是也。
侯宝垣大师虔诚信仰中华之古老道教,所作所为,一心尊道、为道。他每感发祥于祖国的道教,哲理辉煌,道法灿然,但在世界上却声誉不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之高涨,道德学说犹未播及于全球。发愿要在有生之年,努力弘阐道教,播玄风于全球。在九龙深水 大南街青松观三元殿旁,挂有侯宝垣大师一幅自题自书的诗字,以自明其志。诗曰:
松涛万里播玄风,七海五洲进大同;
倡创美加传法乳,继开英澳阐真宗。
宣经演教探微妙,炼性修身度昧蒙;
普照恩光垂永世,十方檀越礼金容。
诗句极中肯地概括了他的业绩以及他弘毅的道心。
1993年秋,青松观董事局及青松观道侣隆重举办侯宝垣大师九秩开一嵩寿大庆,香港著名道教学者罗智光先生代撰颂词,词中亦道及侯大师志阐道教于全球,曰:“遵师预训,道阐全球。时方廿载,已遍洋洲。星加美澳,观峙千秋。万方化及,普进玄流。天人合发,功业长留。尤怀中士,道教根源。化育天下,德贵道尊。重兴宫观,行体乾坤。涡阳惠博,普建仙村。各方缘遇,力助不言。”罗公颂语据实,词切而情挚。当时余亦曾书寄颂词,表达敬仰之情,词曰:“公是玄门杰,自谙道家经。道家重炼养,益寿得长生。八秩为少年,百龄方青春。彭祖逾八百,千岁称寿星。精诚弘道法,功成活神仙。”盖余一心祝愿大师长寿,使青松观之道业更为兴隆。
仅据笔者所知,侯宝垣大师自1980年代以来,怀着爱国爱教的深厚情感,常回内地参访名山宫观,足迹遍及全国。每见到宫观及道友有困难,皆竭诚关怀并尽力帮助。比如近些年来资助惠州元妙古观重建三清大殿,资助陆丰县紫竹观重修两座大殿及长生阁、福德亭、观音殿,资助涡阳县修建道教天静宫及纪念“老子”的馆所,还出巨资三千万元重建博罗县罗浮山中之黄龙古观,资助修葺安徽禹王宫、陕西户县重阳万寿宫和湖北武当山紫霄宫。此外,还通过中国道教协会向“希望工程”捐款,还为帮助内地较贫困道观维修殿宇捐资逾两百万元。
侯宝垣大师对弘扬道教文化一贯持热情而务实的态度,认为是道教徒的当然职责。他笃诚地认为,道教文化丰富灿烂,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教神学与哲理的辐射性体现。因而他竭力拓展光大道教文化事业,如,在香港和广东罗浮创办道教院校,主办《道家文化研究》杂志,兴办道教图书馆,资助学术界出版研究道家、道教的学术性著作。这里我要特别提到的是,在1995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联络和组织教内外研究道家、道教的知名学者数十人,壮志编修中国道教经书宝典总集《中华道藏》。这是一项规模巨大且有革新意义的工程,在规划及实际运作中,得到了侯宝垣大师的热情支持与在经费上的巨额赞助。今年《中华道藏》能顺利发行,与侯宝垣大师的鼎力支持与促进,是分不开的。他并非大贾豪富之人,生平自奉俭朴,而他对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道教文化)以及社会慈善、公益事业,一贯尽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诚为当代有道心善行的有道之士。
余曾偶询侯宝垣大师,对今后发展道教事业有何设想?当时已年逾髦的他,莞尔一笑,取笔赋诗以为回答。诗曰:
阐教开山数十年,纷繁未许悟玄篇;
夕阳有限黄昏近,功果尚亏听自然。
明显透露已有道业前景无限而自身精力有涯之叹,一切只能听其“自然”而已。此盖侯宝垣大师已悟天道自然非人事,春荣秋落,万物兴歇皆自然,功成身退,太上《道德》有真言。1999年冬,侯宝垣大师辞世仙游,至今已三载矣。余深敬其一心弘道,志正品高,其道德情操与音容笑貌犹深刻于记忆,其对道教及社会所作之功德业绩,焕然在世,必垂辉千秋。清代全真中兴祖师王常月《心法正言》(后演为《龙门心法》第二十讲《功德圆满》中说:“大众,谁曾不死,那见长生?不死者非是凡身,长生者非关秽质。……不死者我之法身,长生者吾之元气。”又说:“道存则人存,法在同身在。……元神竟返青虚,真骨寄于洞府,大丈夫能事毕矣。”据悉,当今青松观道侣皆善承侯宝垣大师之志,更百尺竿头光大侯宝垣大师所兴办之道业。是此,则当然为“法在同身在”,“道存则人存”,侯宝垣大师真乃道教中之功德圆满者也,岂有不蹑仙境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