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2期
黎遇航顾问生平
作者:佚名
黎遇航,道名黎顺吉,1916年10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自幼随父黎洪春学道于茅山元符万宁宫西斋道院,拜道教法师徐龙田为师,学习道教音乐与斋醮科仪;又拜当地名流吴济之先生为师,学习诗词文章、琴棋书画。1924年任元符宫高功法师。1937年至1938年间,辗转于安徽含山、河南信阳、湖北孝感、湖南长沙、江西吉安等地,有幸结识了抗日救国的新四军,为之作过向导。陈毅司令员领导新四军以茅山为中心建立苏南抗日革命根据地后,他曾积极协助从事后勤服务工作,帮助新四军做征收、保管粮食及通讯工作。1938年10月7日,日寇对茅山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他的父亲因拒绝给日寇带路而被杀害,更激起了他对日寇的仇恨和支持抗日的决心。抗战胜利后,他仍回茅山西斋道院,任茅山元符万宁宫住持。新中国成立后,他组织道众学习,参加生产劳动,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努力适应新社会,服务新中国。1951年至1957年在茅山从事教育工作,担任茅山下泊宫小学教师、校长。1953年当选为句容县人大代表。1954年当选为江苏省政协委员。1957年4月中国道教协会成立,他被选为常务理事并调到北京,担任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1961年在中国道协第二届全国代表会议上,他当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文革”期间,他回到茅山,参加地方的血防与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宣传工作,并参与撰写《茅山抗日革命史》。1980年中国道教协会恢复工作,在第三届全国代表会议上,他当选为会长,同年担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6年中国道教协会召开第四届代表会议,他连选连任会长职务。1987年,在全国政协六届三次常委会上增选为常务委员,并任全国政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后又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常务委员。1992年至2002年担任中国道教协会第五、六届顾问。他还担任过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理事等职务。
黎遇航道长长期担任中国道教协会领导职务,凭着爱国爱教的坚定信念,以其崇高的品德,渊博的道教学识,协助党和政府在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全国道教徒爱国爱教、加强道教自身建设、促进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80年至1986年间,他不辞劳苦地奔波于广东罗浮山、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陕西华山等地考察道教宫观,协助党和政府落实了北京白云观、武汉长春观、江苏茅山道院等全国道教重点宫观,他还积极推动上海白云观、湖南南岳大庙、泉州元妙观等道教宫观的开放,为党和政府落实宗教政策积极工作,维护了道教界的合法权益,满足了道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需要。后又帮助一些地方道教界恢复或成立道协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引导他们通过辛勤劳动,逐步实现宫观“自养”。他还通过形势和政策教育,帮助道教界人士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要求广大道教徒以慈悲为本,济世度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多作贡献。他重视与港、澳、台及海外道教界的联系与友好交往,曾于1987年访问香港道教界,进行广泛友好交流,增进了海内外道教界之间的情谊,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他重视道教文化的研究,于1987年领导创办《中国道教》杂志,担任社长,积极宣传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指导全国道教工作,发表大量诗词书画和道教学术论文,并组织召开道教文化研讨会,积极推动海内外道教界、学术界的友好往来和学术交流,促进了道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他还在全国其他报刊杂志发表了大量道教论文及诗词书画,弘扬道教文化,并于1999年著成《遇航诗词集》,表达了“爱国爱教”的至诚之心。他重视道教人才的培养,强调:“要做好道教工作,归根到底主要是靠人,要重视道教后继人才的培养。”改革开放后,中国道教协会恢复工作,他便恢复开办道教知识专修班和进修班,并于1990年成立中国道教学院,担任院长,为道教界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道教教育事业的发展。
黎遇航道长的一生,是爱国爱教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济世利人的一生。他为人朴实,顾全大局。他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长期与党坦诚合作,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风雨同舟,以其赤诚的爱国之心,虔诚的信道之心,献身道教的永恒之心,积极探索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途径,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统一大业,为道教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担任中国道教协会顾问期间,关心年轻一代道教界人士的成长,一再表示:继续发挥顾问的作用,体现顾问的价值,对年轻的领导成员还要“扶上马,送一程”;今后还要继续为道教的信仰建设、道风建设、组织建设努力工作,为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祖国的统一大业献计献策、贡献力量,并深情地说:“作为一个道教徒来说,爱国爱教的精神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他这种爱国爱教、无私奉献的精神,是道教界的楷模,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与缅怀。
黎遇航道长的仙逝,是道教界的一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爱国爱教、敬业奉献的精神,学习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高尚品德,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发扬道教优良传统,坚定地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与时俱进,团结奋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道教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