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神仙事迹和道德伦理

作者:陈耀庭




  壬辰太岁彭泰降生于明代。彭泰幼年就聪明伶俐,中了进士,为官刚介朴素,勤于政务,常常以古人的品质自励。小时候聘了同村的穷人家的女孩子为妻,后来,彭泰家发迹以后,彭家就想毁婚,解除婚约。彭泰不同意。又称那个女孩子相貌丑陋,要彭泰另娶,彭泰仍然不同意。于是彭家不得不让做官的彭泰同穷人家的女孩子结了婚。彭泰同妻子一辈子相亲相爱,相濡以沫。
  隐逸终生。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中,社会有时蒸蒸日上,有时问题丛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自古就有许多怀有志向的能人,他们抱着“达则兼利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安身立命的态度。他们不合于社会潮流,却又无力去扭转乾坤。他们不愿随波逐流,不愿入仕为官,混同世俗,也不能毁伤父母交给自己的血肉之躯。于是,他们怀着满腹才学,选择了隐迹草莽的道路,例如:
  乙未太岁杨仙降生于宋代。杨仙年幼时习儒,聪慧有才,但是,他淡薄名利,好仙术,隐游诸山。在山中,杨仙同虎豹同处,就像同小鸟在一起一样。郢州朱司户仰慕杨仙的才学,留他在家里居住了好多年。杨仙平时话语不多,但是,说话料事如神。有一天,杨仙在喝酒以后,对朱司户说:我要辞世而去了,果然,不几天杨仙无疾而终,被葬在山里。后二年,朱司户去京师,忽然在路上看见杨仙,说话谈笑同生前一样,朱上前问杨仙,杨仙不予回答。朱司户回家以后,打开杨仙落葬的墓穴,发现其中空空如也,于是,朱就在墓边修建了一座塔,以志纪念。
  乙酉太岁蒋崇降生于元代,又名蒋尚。元代社会中,汉人书生大部分得不到重视,难入仕途。蒋崇纯朴、严谨,不说假话,为人含蓄,毫不浮夸。碰到人也话语不多,像怕说话一样。乡里之中,如果碰到纠纷,蒋崇常常说几句劝导话,然后又不说了,他穿粗布衣服,吃粗糙粮食,有时候还会断餐。他住的房子也难以遮蔽风雨,不过蒋崇都能坦然处之。但是,乡里中人,如果有了患难,蒋崇就竭力帮助。甚至有人向他借田耕种,他也毫不吝啬。因此,蒋崇在乡里之中有很高的威望,得到众人的崇敬。晚年时,蒋崇得病,探望和问候他的人终日不断。蒋崇逝世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不悲伤。
  以上列举了六个方面十二位太岁神降生的事迹,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降生的太岁神都是爱国家、爱民族、守护疆土、热爱百姓、清正廉洁、勤奋学习、路不拾遗、严于律己、不与社会浊流同流合污的正人君子。他们虽然是神,但是他们降生以后,就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体现在毕生的思想和行为之中,因此他们自然是受到道教徒敬仰的神灵,也是道教徒安身立命的榜样。
  
  以道德的力量引导太岁神崇拜的健康发展
  
  《太岁神传略》的拜授问世,有着深刻的意义。其最直接的现实意义就是能够引导太岁神崇拜的健康发展。
  近二十年来,由于海内外道教宫观广泛建造了元辰殿,按照北京白云观元辰殿的画像和塑像,供奉了六十甲子太岁神,因此,崇拜太岁神的道教信徒人数越来越多。而且人们已经注意到,在参拜太岁的道教信徒中间,有大量的中年和青年道教信徒。
  同道教宫观太岁神崇拜发展趋势相应的是,一些从来不拜太岁神的佛教庙宇,也在近年来迅速增加拜太岁的内容,举行拜太岁的法会。
  对此,道教界的前辈们指出,太岁神崇拜的流行,可能是当代道教贴近社会生活的一个结合点,也可能是新的道教信徒的一个增长点。
  分析近年来太岁神崇拜流行的原因,从道教自身来说,元辰殿的广泛建造无疑是一个原因和基础条件。因为,如果没有这些新建的元辰殿,道教信徒就没有地方去崇拜太岁神。除此以外,太岁神崇拜逐渐流行,无疑还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个人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得到关注。李素菊和刘绮菲在《青年与“宗教热”》一书中说到,“改革开放迎来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春天,过去单一死板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代替,由此引发了价值观念、社会信仰的多元化趋向。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千军万马步调一致、齐声欢呼、共同高唱的景象不见了。人们开始谈论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利益的合法、人生追求的目标,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彩的画面”。个人的能力和作用得到重视,个人的理想、爱好和习惯得到尊重,于是个人的命运也得到了光明磊落的、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太岁神正是关系人的一生命运和一年流年的神灵。于是道教信徒都要来崇拜太岁神。
  其次,个人希望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香港社会同大陆社会不同。在香港,社会一向重视个人的能力、作用和命运,个人的自由、理想、爱好和习惯也一直得到尊重。但是,香港的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社会也是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也出现了类似香港的动荡。李素菊和刘绮菲在《青年与“宗教热”》一书在说到市场经济社会时称,“社会各个领域竞争机制的运转,使人们面临着社会对其优胜劣汰的选择”,“公司倒闭、企业停产、岗位优化、职工下岗等现象,造成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和工作环境的迁移,由此产生了人们精神上的无形压力过度紧张”,至于金融风暴、股市风险、房产涨落,更是让人觉得社会飘摇不定。因此,人们常常希望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于是近年来海内外的道教信徒都关心太岁神和关注崇拜太岁神。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深层次的原因,形成了海内外太岁神崇拜的流行基础。这两个原因,估计还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太岁神崇拜流行的势头不仅不会缩减,而且可能还要扩大。这样一个形势的出现,对于中国道教来说,也正是一个服务社会、服务信徒的良好机会。抓住这个机会,用好这个机会,已经引起所有道教界人士的重视。
  道教承认社会和个人都各有天运,要求人按照天命来运作。但是道教又主张“力命”,就是不消极地对待自己的天命,而是主张用后天的努力去改善自己的命运和处境。这一重要的神学思想在其他宗教中是罕见的,也正是我们引导道教徒正确对待命运和现实社会的有力的思想武器。弘扬六十位太岁神的事迹,让道教徒体悟太岁神降生所包含的启示。引导道教徒信命而又不听凭命运的摆布,引导道教徒积极地面对生活,积极地在现实生活中奋斗搏击,积极地维护社会的正义,不与邪恶的思潮同流合污。
  陈莲笙道长在《道风集》中曾经《以道德之力振兴道教》作为一篇文章的标题,认为“如果能够自始至终坚持行道,那么‘道’就在修道人的心中和身上了,换言之,那个修道人应该说就是‘得道’了” 。六十位太岁神,在天界是完美无缺的神灵。他们降生人间,又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有长有短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传记记载的是他们在人间社会的作为,因此,其事迹是贴近人的生活的,也是让人感觉可亲可学的。以太岁神降生人间的品格,教化道教徒,引导太岁神崇拜的健康发展,必然能够使得道教鼓励道教徒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积极投入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贡献力量。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道教也能使自己的宗教活动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获得自己健康的发展。
  注:
  ①《中国道教》,1990年,第2期,7页,中国道教协会。
  ②《道藏要籍选刊》,第3册,61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③《青年与“宗教热”》,24-25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
  ④《青年与“宗教热”》,25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
  ⑤《道风集》,19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