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会真记》论养生益寿

作者:田光林




  《会真记》全名《西山群仙会真记》,乃唐代道士施肩吾所撰,是内丹修持派中的名著。曾?在《旧仙传》中称吕岩之后,有施肩吾撰《会真记》以继之也。该记分二十五篇,乃西山得道仙真“阐扬妙蕴”,演说玄机,发明太上至言。超凡入圣之道“的重要著作”。对后来学道之士的影响极大。现代就其“养生益寿”的论述,综合于后,对有志于丹道修炼者而言,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无为养心
  
  张伯端在《悟真外篇》中讲:“心者,神之舍也。心者,众妙之理,而主宰万物。性在乎是,命在手足。若夫学道之士,先须了得这一个字,其余皆后段事矣。”因为从道家身国同构的观点看来“心为君者,喻人君之在位。”所以《会真记》云:“心为君父,炁为臣子,身为家国。心气一注,无炁不从。”心为一身之主,心静炁生,心动志散。体内精气神是服从于心的。心者“清静则道生,浊躁则神亡。但能空寂,得之有常。永保无为,其身乃昌。”
  心无为而无不为。因为“心者,君之位也。以无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元神之性耳。以有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欲念之性耳。有为者,日用之心;无为者,金丹度之用心也。以有为反乎无为,然后以无为而莅正事,金丹之入门也。”所以在修炼中是以心为主的,但不是有为的日用之心,而要从有为及乎无为,去掉欲念之性,用先天元神之性为主宰,则心无为而神气自有所作为了。如是,心静则神清,神清则气和,精气神始得而用之臭“精气神之所以为心用者,心静极则生动也。”心职“斗极之北辰,固未始动。其所以为动者。拱辰之星耳。”星喻精气,心如此。辰为精气之枢而运之耳。”
  《会真记》云:“真人上仙教人修道即修心也。教人修心即修道也。道不可见,因心以明之。心不可常,用道以守之。”道以守心,心以明道,所以修道即修心也。心如猿猴,攀缘不断,在修炼中要排除七情六欲的干扰,才能在静定中养之也。《会真记》云:“虚心令不危,静心令不乱,正心令不邪,清心令不浊、净心令不秽。”如此心在安定清静之中,用正念治世进入虚无境界,就能沿着丹功正途而进了。”心直不返复,心平无高下,心明不暗味,心通无窒碍。”同时又在少和寡欲上下功夫,“故得灵光不乱,神气不狂,方可奉道养生。”反之在修炼中摆不脱情欲,妄念的干扰,就会造成“多思神殆,多念志散,多欲损精,多事役形,多语弱炁,多怒则百脉不定,多恶则憔悴无欢”的状况,故“其源不洁,和炁自耗,不得延年,失于养心之道也。”
  
  四时养硏
  
  《会真记》云:“形为留炁之舍,炁为保形之符。欲留形住世,必先养炁,炁聚神灵。善养生者,养其形;善养形者,养其炁。”养生必养形,养形先养炁,炁聚神灵则精足形固也。
  留形住世,养炁为先。《会真记》云:“古今养炁之士,不免于疾病死亡者,皆因不知其道也。”盖“养炁之道,生时养之使不衰,弱时养之使不散。如古行屯者,是阳初屈而未伸,故朝屯以取,养炁之茂也。如古行蒙者,是一阳处于群阴之中,暗而不明,故暮蒙以取。求阳之义也。”阳炁初生,屈而未伸,故养而伸之,勿使耗散也。当真气通过周天运转,下降至丹田时,是一阳处于群阴之中,暗而不明,故须聚火以炼液化炁。”炼形起火,须在炁升之前;聚火还元,必用阴降之际。”此之谓“聚散水火。”
  炼炁超凡,以时为先。《会真记》云:“修真之士,久不见功者,以旺时不收,损时不补,散时不聚,合时不取,无时不求,还时不炼。不知交会之时,又无采取之法,蹉时乱日,不见尺寸之功,安得比天地长久,日月坚固哉?选”修持者在入室行功中,就要“无炁时以汞求铅,炁旺时收归丹田,交合时采取运转,还原时聚火烧炼。”此之谓:“识时”。因“真炁大运随天,元炁小运随日。”故“天地之春夏秋冬,日月之眩望晦朔,人之子午卯午酉正相合也。”这个四时炼炁之法,就应抓住:神炁交合,真炁产生、旺盛、衰弱的时机,及时采取对策,增加精气的积累,以延缓衰老进程。
  在小周天运转中,子午卯酉四时与人身真炁在不同部位的运转、停留,是相吻合的。所以四时养炁,实即周天运转积累动炁之法。伍冲虚在《天仙正理》中讲:“运此周天,积累动炁,以完先天纯阳真炁。”因“一次火候运一次周天之数,已完足一周则真转、真炁归于命根而愈旺其发动生长之机。”这是在人的命根之处,使真炁能增补积累之法。久之,神完炁足,身形是更加壮实也。
  内外养形
  《会真记》云:“神以炁为母,炁以形为舍。炼形成炁,炼炁成神,神炁在内为主,形体在外为末。”但“万象群生,不能无形。唯人也,集灵以生,资道以成。不知养形之端,精魄耗散,而阴壳空存。未死之前,已如槁木,有何用哉?芽”如“内不知养精气神之法,则外也不能养形也。”《钟吕传道集》在谈到炼形之理时讲:“人之生也,形与神为表里。神者形之主,形者神之舍。形中之精以生气,气以生神。”故精足、气充、神旺矣。形乃阴体之象,要使之化阴还阳,必用静修之法,以炼形化气。“因形留气,以气养形。小则安乐延年,大则留形住世。既老者返老还童,未老者定颜长寿。”此乃炼形之上法也。
  炼形之关键仍在调息炼炁。胡孚琛在《道学通论》中讲:“内丹学的身体观,将人体看作是形、气、神的三重结构。气是形和神的中介,因之从炼气入手,等于炼了形也练了神。”人在呼吸中与外界交换气体,所呼者,自己之元气,所吸者,天地之正气。若自己之“根源牢固则元气不损,呼吸之间可以夺天地之正气,以气炼气,充满一身。”因而“体骨轻健,气爽神清,永保无疆之寿,长为不老之人。”“苟或根源不固,精竭气弱,上则元气已泄,下则本宫无补。所吸天地之元气浩浩而出,不为己之所有,反为天地所取。积久阴盛阳衰,气弱而病,气竭而死。”这里长寿与夭折的关键在于:根源是否牢固,精气是否充足耳。根源固,精炁足,则可夺天地之正气以入,而培补自身之亏损;反之根源不固,精竭气弱,则自身内在之元气,反为天地所夺。久则精气衰竭而死也。
  在内炼精气神的同时,也要注意外在形体上适应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会真记》云:在冬夏之际“要处于深堂,避其大寒大热之气而伏其肌肤。”“先寒而衣,衣不得顿多。先暖而解,解不得顿少。久劳则安闲,以保极力之处;久逸则导引,以行稍滞之气。”“暑不当风,夏不卧温,避免气散血结。冬不极热,夏不极凉,避免脏腑壅蔽沉滞。”
  另外在饮食上要注意:“不可极饥而食,食不过饱。饱则伤神,饥则伤胃。不可极渴而饮,饮不过多,多则损炁 ,渴则伤血。”故“以阳养阳,阳不耗散;以阴炼阳,阳不损弱。如一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借阴养阳,以阳养阴也。”久之,阴消阳长,形体益壮。
  总的讲来:“养形之道,安而不劳,劳而不乏其力;静而不扰,扰而不乱其炁。外有所补,内有所益。外固内真,两皆得趣,可以长久矣。”
  
  修炼养生
  
  《会真记》云:“养生之道‘以天地为法,日月为本,阴绝阳生,阳绝阴生,生生不穷,天地所以长久。”“炁在养而不弱,形在养而不悴。内外养之无差,故得与天地日月长久也。”
  体内养气使之足,体外养形使不悴。所以养生即内养真气,外固形体之法也。《会真记》云:“少私寡欲,可以养心;绝念忘机,可以养神;饮食有节,可以养形;务逸有度,可以养序;入清出浊,可以养气;绝淫戒色,可以养精。”但养生之道,所生微也。“善养者,由小及大。当旺时养而取之,当衰时养而补之”。如此,则不失养生之道也。
  养生之道还得与修炼相结合。“夫炁如线,触之则断;炁如烟,扰之则散。不能养者,失保形之道。善养者,淡然无欲,处乎寂寞之境,自有希夷之趣。”静功修炼的实质,即是招摄先天一炁,以促进人体和宇宙的大循环为实效,以与道合真作为丹功修成”的标志。胡孚琛在谈到《钟吕丹法的基本特征》时讲:“先天一炁在内丹学中,又称太乙真气、道炁、元始祖炁等。内丹学的理论认为:只要按丹家秘传的法诀,将这种残留在宇宙中的先天一炁招摄到体内,即通过无意识的激发在量子层次上和自然界基本节律共振发生相互作用,才能使自己的身心与混沌的宇宙融合为一体,同宇宙的自然本性契合,返回先天的自然状态,进入同道一体化的境界。”这“实际上是一种将人体节律同宇宙内在节律调谐的技术,促进宇宙和人体的大循环,达到归一成真,还虚合道的目标。”这种内丹功的直接效果,就是将个体生命纳入宇宙的自然循环节律之中,解除人体神经系统,气血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等的瘀滞,使之达到自控制、自调节、自修复、自组织的最佳生存状态。”所以“内丹功法以其独特的方法,促进气血流通,化瘀解滞,必然会有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效果。”
  《会真记》云:“知之修炼,可以安乐延年,不知修炼,走失耗散。”一些人认为我身体很好,“以小有损为无害”却不知“积损以至灭生,积恶以致灭身,”也。故“虽知养生之理,不悟修行之法,则生亦不长;虽知修炼之方,不知养寿之道,则修亦无验。”养生与修炼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所以《会真记》最后总结说:“善养寿者,以法修其内,以理验其外。修内则闭精养炁,安魂清神,形神俱妙与天地齐年。验外则救须济苦,慈物利人。孝于家、忠于国,顺于上,悯于下,害不就利,忙不求闲。凡以方便为心,勿以人我介意。方始奉道,多遇至人,自得其法。”久则修炼成真,可以长生久视矣。
  
  (作者单位:四川泸州市纳溪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