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刘渊然与赣南客家道教
作者:周建华
其次,传授了一大批弟子,振兴了道教福地金精山。
刘渊然培养了一大批弟子,正式入门弟子就有十二人。这十二人,都掌握了先师的要术,学到了先师的精髓,客家人直接以“十二弟子”尊称。后来,“十二弟子”和他们的门徒在赣南各地传道,有的甚至到闽西和粤东等客家地域传道。据方志载,赣南各地如宁都、瑞金、石城、会昌、兴国、赣县、龙南、信丰、寻乌、南康、上犹、大余、崇义、安远、定南等县,都有刘渊然的徒子徒孙在传道。最典型为刘渊然的徒子徒孙振兴了道家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五福地——宁都县金精山。
金精山,位于宁都县城西北郊10华里的刘坑镇境内。东起燕子岩,西抵青草湖,南到五里亭,北至集贤岩,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属峭壁丹崖,峥嵘挺拔,峰险洞幽,涧深水秀,千姿百态。在道家典籍《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和《云笈七签》中,金精山均位于虔州虔化县(即今宁都县)。系道家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五福地。
金精山历来为道家胜地。据明代朱敏《金精山记》:“兹山乃天造地设,为大江之西诸山之冠。意昔人谓西方之属为金,故名金精。”古金精山有12峰——翠微峰、双桃峰、合掌峰、披发峰、石鼓峰、凌霄峰、三巘峰、莲花峰、伏虎峰、望仙峰、狮子峰、瑞竹峰。主峰为凌霄峰,海拔468.5米。
金精洞是金精山的中心腹地,位于翠微峰西南侧,东望双桃峰,西对莲花峰,东西走向,横穿一脊,由石鼓、披发二峰相夹,奇秀天成。洞口如瓮口,高6米,宽20米,深10米,筑有圆形洞门。自东向西,初入光线偏暗,行十余步,宽敞明亮。洞内两侧悬崖凌空伸展,中空通下,上窄下宽似壶形,径宽40至80米,长约300米,洞内面积约15000平方米。
金精洞在秦朝初年(公元前220年左右)传说就有个当地的铁匠之女张丽英,曾在这里修炼成仙,乡人就在洞内建仙女祠以祭。晋时,随着道教在赣南客家的发生和发展,金精洞又兴建道观,曾名灵泉观、阳泉观、玉虚观。唐五代道士杜光庭(850——933)在《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将金精山列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一福地;北宋天禧三年(1019)张君房编的《大宋天宫宝藏》,又将金精山列为第三十五福地。宋崇宁年间(1102——1106),宋徽宗赵佶闻知金精山灵泉观历史悠久,且每逢旱年,求雨必应,便赐封张丽英为“灵泉普应真人”,并亲书匾额悬挂于洞内御书亭。从此,金精山名闻天下,慕名前来修道、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盛极一时。宋代尚书右仆射张商英过宁都,有《金精山留题》一首,内有“秦亡项灭汉罢兵,分王宗室皆连城。西方女子不用事,张氏有妇怀金精”句,赞张丽英。
元末明初,天下大乱,金精山遭到浩劫,道观毁弃,道士离去,香烟渐息。刘渊然闻讯,特地前来修炼了一段时间,使道观得以重建,教义又熠熠生辉。刘渊然离开后,留弟子宝光真人主持洞内宫中事务,使道观日益昌盛起来。《金精山记》载,其时金精山有阳灵观、真人洞、御书阁、葆光亭、凌烟亭等建筑,信众上山者络绎不绝。明末甲申之变,其他地方的道观遭浩劫,而金精山虽蒙难而道教活动却未曾中断。清代,刘渊然第十三代传人李子诚继任道观主持,对重振金精山道业,颇有业绩;他潜心修炼气功,治病救人,名扬四方。
其三,刘渊然之后客家人信道者日众。
如前所述,赣南客家道教始于晋,唐宋之际有所发展,但发展缓慢,这与江西其他地方如贵溪、临川、九江相比,显得相当萧条。因为宋代以后的道教主脉在江西,历代天师居于江西龙虎山,道众奉龙虎山为祖庭。经刘渊然的传授和提倡之后,明代中后期乃至清代,客家人信道者日众。
据方志载:唐代,赣南道观只有10多个,宋代时增至20多个。元代绝大多数道观都遭毁弃。至明代,特别是刘渊然及其徒众宣道以后,赣南客家道观达到极盛阶段,道观30余个。赣南客家特有的庙会(号真君会,真君即许逊),非常兴盛。其时赣南各县城、墟镇及人烟稠密的村庄,均先后举办真君庙会,建造万寿宫。嗣后,历年农历八月初一许逊去世之日定为“福主日”,家家斋戒奉祀。从初一到初十,信众到当地万寿宫朝拜,并举办庙会。庙会期间,信徒家家持挂神灯,户户贴太平符、放鞭炮。道士前来祝福,乡民前来烧香朝拜、看戏。在农村还举行游村、玩太平龙灯等。民国初年,真君会达到极盛,赣州市真君阁举办庙会,最多时人数可达3000余人。
参考文献:
①《宋史》,(元)脱脱等著,中华书局,1977。
②《赣州府志》,清同治刻本。
③《赣州市志》(上、下),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
④《赣州地区志》,新华出版社,1994。
⑤《赣县志》,清乾隆刻本。
⑥《南安府志》,清乾隆刻本。
⑦《大庾县志》,清同治刻本。
⑧《大余县志》,胡润选主编,三环出版社,1990。
⑨《崇义县志》,明嘉靖刻本。
⑩《上犹县志》,清同治刻本。
(11)《南康县志》,清同治刻本。
(12)《南康县志》,新华出版社,1993。
(13)《宁都直隶州志》,清同治刻本。
(14)《客家学概论》,万陆著,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
(15)《岭南文化》,袁钟仁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16)《江西通史》,陈文华、陈荣华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17)《人文赣州》,周建华著,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
(18)《客家赣州》,罗勇著,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
(19)《宋城赣州》,韩振飞著,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
(20)《江西古代旅游文学研究》,陈小芒著,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
(21)《中国道教》,卿希泰主编,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4。
(22)《道教义枢研究》,王宗昱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23)《宋明理学与道家哲学》,陈少峰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24)《洞天福地——江西道教名山游》,程宗锦著,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
(25)《金枝精要——巫术与宗教之研究》,(英)詹雷泽著,刘魁立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26)《中国文化史概要》(增订本),谭家健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7)《中国古代文化史》,阴法鲁、许树安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理学研究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