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忆许信有大师
作者:孙高真
大师驻世九十一载,道腊七十年,曾任三坛传戒大师。文革后,1989年首次在北京白云观传戒,荣任证盟大师,德高望重,抱元守一,是道教界公认的高道大德。但在生活中,他老人家却平易近人,谦虚谨慎,受到道众俗众的爱戴和尊重。
大师俗姓许,讳公庭,原籍山东省蓬莱县马格庄乡大皂许家庄村,因家境贫寒,只读了两年私塾;父母过世早,未成家业。因叹人生苦短,寻求解脱真理,1926年,21岁,毅然皈依玄门,赴千山太和宫出家修道。3年苦行满,拜孙诚基为师,正式成为全真教龙门派第廿五代玄裔弟子。1929年于沈阳太清宫受葛月潭方丈三坛大戒,赐道号超然子。受戒后,大师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学习经典、规戒、科仪,精益求精,舍妄存诚。1934年任吉林省东丰县天和宫监院。1943年调任哈尔滨正阳宫监院。同年,黑龙江省双城堡无量观传戒,大师任引请大师,戒期百天,戒子八百。1944年沈阳太清宫金诚泽方丈传戒,再任引请大师。1958年大跃进时,在沈阳与36名道士组织办起化工厂,任车间主任。文革期间,大师调至千山五龙宫任千山宗教生产合作社副主任、主任,带领道众自给自足,勇度难关。1970年调到无量观,作旅游服务工作。1979年,宗教政策落实后,担任无量观监院。同年,辽宁省道教协会恢复工作,任副会长。1980年当选中国道教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1983年当选为鞍山市政协委员。1984年鞍山市道教协会成立,担任会长。历任鞍山市人大代表、政协常委,直至离世。在改革春风吹拂下,响应国家号召,劳动自养,积蓄资金,为圆祖师遗愿,不辞劳苦,从1990年开始至1993年,耗资120万元人民币,历时三载创建无量观东阁,为千山又添一圣境。
大师教育徒众遵循的是“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常讲对自己要勤俭,对客要丰满。无量观素来就有大慈大悲无量观的美誉,千山是东北道教胜地,因各种原因来山上出家的人很多,大师都一一劝导,使其重返家园。有信仰的来出家,则留其发心考验,收为玄门弟子。大师对徒弟也关怀倍至,好言讲解,态度和蔼可亲。精神矍铄,八十几岁高龄还教大众唱赞诵经,上下山不让人搀扶,每逢开会必亲临会场。大师勤俭持庙,但有十方道友来无量观没路费,大师从自己生活费里拿钱资助,不计其数。千山周边贫困户多,每年春季无量观挨家挨户送衣送粮送钱以解燃眉之急。大师尤其乐于公益,赈灾捐款达几十万元之多。收了徒弟后,大师多次向上级请示退下来安度晚年,省宗教局白飞局长笑着说,许大师您老应该终身制,出家人哪有退休的。大师平日很严肃,行住坐卧仪表庄严。到晚年亦如此,可以说一丝不苟。对弟子常说,虽不能兴教,千万不要败教,要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出家人。大家都很尊重他老人家。无量观地处山区,树木多,防火防盗是头等大事,大师夜间拿着手电筒亲自巡查,四处查看,无微不至,爱庙如家。
大师出家七十年如一日,至诚无二,奈寿限来临,于1995年8月14日凌晨泰然仙逝,享年九十一岁,完成了一个道教徒的使命!
大师的一生是爱国爱教的一生,捐款赈灾,热心公益,响应党的号召,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兄弟教派,促进爱国民族统一战线,默默无闻地作贡献。
大师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无论顺境逆境,泰然自若,不卑不亢,为道教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无怨无悔。
大师的一生是鞠躬尽瘁的一生,在非常时期,忍辱负重,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死关头,唯道独尊。
大师的一生是纯洁高尚的一生,从小出家,谨尊祖训,身教胜言教,励精图志,坚固道心,万缘放下,为我们树立了心灵的永恒丰碑。
大师的一生是超凡脱俗的一生,严守清规戒律,洁身自重,清心寡欲,不与歪风邪气苟同,立场坚定,超然物外,实为丛林典范。
我辈当效仿大师正己正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公无私、克己奉公的做人准则,祈愿大师乘愿再来,弦扬教法,开愚指迷。
2005年8月14日,鞍山市千山无量观徒众举行了隆重的水陆道场和座谈会,纪念许信有大师百年诞辰暨羽化十周年。各级相关领导参加了这次纪念活动,畅所欲言,对许信有大师的一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及赞誉,并期望后辈门人以大师为榜样,继续发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爱国爱教,爱山爱庙,做一个合格的道教徒。
大师虽然离开我们近十一载了,但他老人家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如同日月,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我们。
天上人间,鹤驾仙去,我们追思万千,怎奈天衢遥远,难觅仙踪慈容。
生死无常,谁能久留鹤驾于尘寰;
精神永驻,唯有道炁常存在世间!
(作者单位:千山无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