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李白秋浦炼丹考

作者:吴世民




  一、李白游秋浦动机考
  
  李白写秋浦的诗作留有四十五首,考其全部内容,有下列疑问:
  1.齐山之景美,李白不言齐山而赞美平天湖,岂非怪事?
  2.萧统之封地在秋浦,其钓台、文选楼、享庙均在秀山,与县治同在一地,李白徘徊县治附近,而近在咫尺之萧统并不言及。岂不怪哉?
  3.细观李白四十五首诗,秋浦与清溪概念十分清楚,《秋浦歌》十七首均可与秋浦之景一一对应。其一至其八、其十、其十六、其十七写秋浦之支流龙舒河之景,诗中均有“秋浦”字样。与曹村、黄山岭、桃坡一带景色可一一坐实。其九、其十一、其十三、其十四、其十五与苦竹畈、平天湖一带之景可一一坐实,不差毫爽。为何了如指掌?
  笔者以为只有当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才会这样心无旁鹜。试浅析之:
  第一,李白素不喜石灰岩地貌,这主要是因为炼丹偏好所致。白在秋浦所炼丹药中的一种为紫河车,即是需要水的①。石灰岩地貌中无论泉水、井水,还是河水大多都含有大量碳酸钙杂质,当地人称“水矸”,这会严重影响丹药的成分,甚至不能成丹。正因为带着这种偏好,李白不喜欢石灰岩地貌的齐山,不写诗赞美齐山就不再奇怪了。
  第二,李白自称作文诀窍乃是多次模拟《文选》,而《文选》编者萧统的封地正在秋浦县石城,昭明钓台是去县治必经之地,白有数首赠县令崔钦、县尉柳圆的诗,而竟无一首涉及萧统。笔者以为李白之来秋浦专为炼丹而来,写诗赠予县令、县尉是希望他们为炼丹提供方便和资助。
  第三,李白的另一个意图就是寻找仙踪而来。陵阳山(即九子山,今九华山)在《列仙传》中是窦子明得道处,“愿随子明去,烧火炼金丹”。②葛洪也曾炼丹于清溪、九华山。清溪乡有葛仙岭,民间传说为葛洪炼丹之处③。九华山有葛洪炼丹井遗址,并发现了李白佚诗一首,其诗云:“闻说神仙晋葛洪,炼丹曾此占云峰,庭前废井今犹在,不见长松见短松。”李白在《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中称九华山是“灵仙往复”之地,又称“时访道江汉”,还说“青荧玉树色,缥缈羽人家”,可见他对此十分想往。初践清溪,所见的一切使他诧异。又在秋浦歌中写到了白猿、白鹇、白鹭、白石,甚至白发,还有石楠、女贞。这不禁使人想起《史记·封禅书》④及《列子》⑤中所叙之神仙世界。这也使他认定这里便是仙境,从而更加坚定了炼丹的决心、信心。故他对清溪、秋浦的细致考察自不在话下。
  
  二、李白秋浦炼丹品种考
  
  李白到秋浦炼的是什么丹?据其本人在《古风五十九首,其四,凤飞》、《宿虾湖》、《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中言是炼紫河车、采铅,但他的诗作透露的消息却不止这些。在《秋浦歌》中有一首被认为是写炼铜工人冶炼场面的诗。而李白曾在铜陵一带徘徊不去,可以确证李白同样对炼铜感兴趣。《列仙传》载黄帝铸鼎荆山而仙去的故事,欲铸鼎仙去,鼎小了肯定不行,鼎大了,李白在经费上是承受不了的。那么,李白为什么对炼铜感兴趣呢?最大的可能就是炼硏石金和砷白铜。“硏石金”之名最先见于隋苏元朗《宝藏记》。以锌矿石之一种名为炉甘石(主要成分为ZnCO3)为原料,用“水飞过石”(炭粉)作还原剂。碳酸锌在高温下被炭粉还原为单质锌,然后,单质锌与焙融的铜汁结合,即成“鸡冠色”的硏石金;与李白同时代的炼丹者金陵子发明“点丹阳方”制作“白银”(砷白铜)⑥。其法以砒霜与铜反应生成砷化铜。而清溪之滨的黄山(今名黄山岭)产锌矿石,六峰山则多铜矿石。李白作成硏石金和砷白铜以为生活和炼丹之费用。李白晚年的生活费用一直为学术界探讨的对象。像这样四处游仙、炼丹,而毫无收入的人,写诗仅仅只能暂时糊口,倘要支撑巨额的炼丹费用是不可想象的。尽管李白曾入道教,道士也曾有过薪水,但那是武德八年事⑦,至唐玄宗大弘道教,教徒骤增,倘给俸养,已很困难,即使有,也只能是微乎其微。
  从《秋浦歌其七》“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秋浦歌清溪寒夜对酒,客有唱鹧鸪者》“披君貂襜,对君白玉壶。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来看,前者是叹卑叫穷,后者则是说“吃不饱,穿不暖”了。穿着别人的衣,喝着别人的酒之后,才觉身上暖和。可知此时李白是极潦倒的。而炼丹费用之巨,炼上等金丹,仅药资就需30万金。所以说资金的缺乏是李白的首要问题,这种硏石金和砷白铜的诱惑力实是太大。又因为做假金银的事涉及道家秘传和“出手”,不能张扬是正常的。故李白诗中正面未提及,只是在《秋浦歌其十四》中兴奋地写出这一幅冶铜场面。其在铜陵也写有“我爱铜官乐,千年拟未还”之句⑧;看到冶铜场面,他即刻联想“赫如铸鼎荆山前”⑨。但我以为至少可以说单纯为铜能铸鼎而激动、留连如此是不可思议的。铸鼎的耗铜量到底有多大?从“赫如”可推断在李白的想象中,起码不是几十斤的鼎,这对一个在五松山下“乞讨”雕胡饭的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⑩。至于想到金子炼成,就不愁炼丹的想法是不能为外人道的。
  六峰山谷口外即苦竹畈(李白有《鹧鸪词》),畈脚为清溪河,对岸为万罗山(山腰有江祖石),南有莲峰山,《贵池县志》载“莲峰山坞有青莲庵”。相传为李白读书处。此地,陆路有官道,水路有清溪,是清溪河上重要码头。将此地的铜与上游黄山岭所得之锌炼成硏石金和砷白铜,则已成可能之事。
  
  三、李白炼丹地点考
  
  1.炼丹地点颇为特殊,《抱朴子》[11]云, “合丹当于名山之中,无人之地,结伴不过三人,先斋百日,沐浴五香,致加精洁,勿近秽污,及与俗人往来,又不令不信道者知之,谤毁神药,药不成矣”。《黄帝九鼎神丹经决》载作屋法:“先择得深山临水悬崖处,人畜绝迹。施带符印,清心洁斋,除去地上旧土三尺,更纳好土,筑之令平。又更起基,高三尺半,勿于故丘墟之间。屋长三丈,广三丈六尺。洁修炉,以好草覆之。泥壁内外,皆令坚密。正东正南开门,户广四尺。暮闭之,视火光及主人止室中。以其炉灶安屋正中央,密障蔽施篱落,令峻也。”
  以此为条件核之以李白在池诗作,约有以下地点为李白炼丹地点。
  1.江祖山。离苦竹畈约二里路,清溪水东来至山下迥作江祖潭。正合理想地点。山前巨石如屏直插潭中,称江祖石。李白在秋浦所写的四十五首诗中有三首与它有关,并写出它的名字。可见对此地的钟爱,及活动之频繁。《秋浦歌》其七、其十一云“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李白每游妙处即仙想出云。在这里他想象自己仙去之后,后人追踪而只能找到他刻于石上之诗。后一首当由苦竹畈乘船去江祖潭一路所见之景。“水急客舟疾”,说明顺流而下。左看万罗山腰逻人石巍然挺拔,前望江祖石秀出如屏。因“江祖出鱼梁”,故舟至江祖潭而止,江祖山为目的地是无疑的。(鱼梁当为李白所作,像李白这样常常衣食无着的人,以鱼作粮应是正常的事,故见鱼梁而喜)这首诗正是描摹了一位意满志得,心中充满期望的炼丹者形象。那么李白到江祖山为何如此愉快?显然是他采到丹药归来,准备开炼,成丹即将实现,故“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正是写出了这种无比激动又迫不急待的心情。因此地离人烟极近,故不能明写炼丹之事。正如前述“作药者若不绝迹幽僻之地,令俗间愚人得经过闻之,则诸神便责作药者之不遵取经戒”[12],李白虽遍游名山,四处炼丹,但从未道及自己确切的炼丹地点,实可证他心中是有此戒的。再看《独酌清溪江(祖)石上寄权昭夷》:“我携一樽酒,独上江祖石。自从天地开,更长几千尺?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寄谢山中人,可与尔同调”。如前述李白之钓决非仅仅是潇洒。清溪从此顺流而下,不数里即平天湖,湖与江接,鱼极肥美,鱼可溯流而上,江祖潭之尤多可想见。“举杯向天笑”,因何而笑?有鱼有酒,生无忧,此乐一。权昭夷是李白道友,与李白在清溪合伙炼丹,如其远离肯定十分悲伤,怎得而“笑”。那么此时权昭夷当在附近山中,采集炼丹原料。李白留守基地。二人同心合作,所以有“寄谢山中人,可与尔同调。”此乐二。又宋在此地建有兴道院(今废),古有仙人亭(今废)。这可能都与李白在此炼丹有关,绝非空穴来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