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展示中华文明风采

作者:本刊编辑部




  举办奥运会,是中华儿女的百年梦想。2008年,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8月8日晚上,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吟诵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对世界各地奥运健儿和嘉宾的欢迎。这一夜,在现代声光电高科技烘托的艺术氛围中,中华文化的历史长卷徐徐铺展。意境悠远的中国水墨画、宛如天籁的古琴声、不同字体的“和”字、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绵延万里的“丝绸之路”、温婉飘缈的昆曲、刚柔相济的太极拳……一个个中国文化的符号展现了古代中国的灿烂文明。宇航员、蓝色地球、浩瀚的银河、2008张世界各地儿童的笑脸、来自五大洲的乐队、放飞“和平鸽”……又向全世界传递着现代中国的巨大进步、开放的胸襟和追求和平的心态。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用东方美学的写意特质,向世人传达了中华文明的和平和谐的价值内核,展示了中国人追求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艺术家们用新颖的创意,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明交相辉映的华丽乐章。
  奥林匹克的魅力在于她的巨大包容力。奥运会不仅是勇创佳绩的舞台,更是友谊的桥梁,和谐的纽带。本届奥运会上,来自世界上204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相聚在五环旗下,共同享受体育盛会带来的欢乐与荣耀。《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而这一精神与中华文化是相通相融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句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正是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文化的高度凝练。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一直倡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思想,追求“虚怀若谷”的高尚境界。只要我们能够相互宽容,互相尊重对方的信仰、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我们就能够和睦相处。道教历来提倡慈爱精神,要求人们以仁慈之心对待他人,要乐人之吉、悯人之苦、救人之危、赒人之急。如果我们人人都心怀慈爱,还有什么冲突是不能化解的呢?
  奥林匹克精神提倡“更快、更高、更强”,鼓励人们追求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道教有着重人贵生的优良传统,历来重视身心的健康和生命潜能的开发。道教中诸多养生健身的方法,如行气、导引、静功、太极拳等,至今仍广泛流传,在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道教的养生学理论,以精气神为三宝,注重身心的全面发展,不但能使人们强健体魄,而且能使人获得心灵上的安宁。这种身与心的优良品质均衡的结合,是构成人自身和谐的重要保证。
  自2001年7月13日北京奥运会成功申办伊始,广大道教界人士就同全国人民一道,以各种方式表达喜迎奥运的心情。为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到来,北京以及全国各地的道教宫观和道教界人士,通过各种活动积极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宣传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北京奥运会理念,同时举办祈福法会,表达对北京奥运会的良好祝愿。各地道教界努力美化宫观环境,提高人员素质,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各国宾客的到来。作为中国道教界对外交流重要窗口的北京白云观,对奥运接待工作高度重视,认真安排,为奥运宾客提供了周到的服务,展示了当代道教的良好形象。
  一届奥运会从开幕到闭幕只有16天,但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则是持久的。让我们结合道教的贵生、平等、和谐思想,为普及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世界和谐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