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开创古老道教新面貌的三十年
作者:张继禹
学道教,道学道教需要理论,理论需要创新,创新需要继承。这也许是对这些年来道教的理论研讨工作最好的总结与鞭策。
四、兴办慈善,利益社会
道教素有济世利人、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30年来,广大道教徒和信众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解决自养的同时举办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回报社会。
1993年,内地道教界和香港青松观、台北指南宫共同举办“罗天大醮”活动,活动组委会把功德收入100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希望工程”。
1998年夏,我国南方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当时出席中国道教协会第六届代表大会的各地道友纷纷解囊,共向灾区捐献人民币560余万元。今年“5·12汶川大地震”,牵动着世人的心,也牵动着广大道教徒的心。道教界慷慨捐助,共为灾区捐款捐物约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表达了道教界爱国爱民的真诚情怀。
2003年4月,中国道教界在甘肃民勤县建立了“中国道教生态林基地”,治理沙漠,造福后代,截止2006年,已募集投入300万元资金。如今,生态林已初见成效,已然成长为道教惠及社会的一片绿荫。
道教界关注社会、慷慨相助的事件不胜枚举,更多的道教徒则是默默地为社会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广东揭阳的张崇光道长,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收养了十几名弃婴,不仅担负起了抚养他们的重担,还为让她们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受教育,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发扬道教周穷济困、乐善好施的优秀传统的同时也为社会分担着责任。
五、对外交流,弘扬文化
道教在祖国建设中积极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开展广泛的海外交流和联谊活动,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1986年,中国道教协会首次邀请香港道教联合会到内地参访。自此,内地和香港道教界的友好交流频繁。1997年,香港道教联合会邀请中国道教协会组团参加了香港道教界举办的庆回归祈福大法会。这些年来,大陆道教界加强了和台湾道教界的联系和交流,多次和台湾的中华道教总会、台北指南宫、高雄道德院等道教团体和宫观庙宇举办文化、教务交流。2005年,大陆道教界组成近百人的道教音乐团,赴台湾举办了“海峡两岸道教音乐会”,体现了两岸道教同根同源、一家亲的血脉亲情。
在国际上,中国道教也积极地开展友好交流活动。30年中,中国道教协会先后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道教界人士、道教组织和道教学者以及其他宗教团体建立了友好联系,派出100余个出访团,约850余人次,先后出访了16个国家;接待了700余个来访团组,近10万余人次。中国道协还积极派团参加国际性宗教会议,在环境保护、宗教对话、世界和平等问题上,表达了道教界的主张。先后参加了“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会议”、联合国“世界宗教和精神领袖千年和平大会”、“亚宗和”、“世宗和”代表会、哈萨克斯坦“世界与传统宗教领袖大会”等,积极呼吁宗教和睦、世界和平、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达了中国传统的道教文化对于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东方智慧。
国兴教才兴,国盛教必盛。30年来,道教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虽历经风雨,却共享繁荣。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蓝图,道教无疑仍将在这个进程中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道教界人士及广大道教徒深知任重而道远。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努力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人群和广大信众等方面做出新的贡献,以期与祖国一起,迎接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