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道,理之者也
作者:高明见
人道以来,遇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什么是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难回答的原因大致有二:第一个原因是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告诉了我们“道可道非常道”以及“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也告诉了我们“不可致诘”;第二个原因是因为道是一个“独立而不改”的整体,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一”。所以,任何关于“道是什么”或“什么是道”的问答,都是愚不可及的。纵观整部《道德经》,我们会发现老子从来没有给道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他只是不厌其烦的在尽量的描绘这个道。老子一再将道说成是“一”,如“此三者不可致结,故混而为一”,如“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如“昔之得一者”等等,就是要告诉我们,道本身是无法用一个定义来说明白的,更不可以将道分解开来理解。这个“一”,就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是思想精神、血肉之躯和社会功能的综合,拥有各种器官和不同的功用,一切综合起来才是一个真实的人。绝非我们在字典上查到的“能制造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那样简单。所以,我们对“人”下一个定义,都会如此艰难,何况是万物根源的大道呢?
但是,对于“道”,我们却又不能避而不答。那么,该怎么去阐述老子的大道呢?我想我们只能从老子的《道德经》中去寻求解答。道在《道德经》中的地位无与伦比,短短五千言中,道这个字竟然出现了七十三次之多,是整部道德经的核心和基础,但这些道的含义却不尽相同。大致来说,老子的道有四层含义,它既是物,即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又是自然法则,即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既是理,即道理、思想、精神;又是术,即方法、技艺。有时候,这几个概念又会不时地夹杂在一起,让人很难准确地说出它到底是理是物还是术,抑或是规律。实际上,这四层含义都是道的派生物,真正意义上的道是理(心)物一元的混沌,是不可致诘的恍惚,是化生万物的根源,是完美和谐的整体。所以老子说它是“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首先肯定了道是一种物质,这种物质浑然而成,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根本物质。在时间上,道亘古长存,先于天地而存在;在空间上,道“大象无形”而又极其细微,并无形迹可寻。她就像气一样“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但它确实存在,她构成了天地万物,并存在于天地万物之内。这个问题或许会令古人感到困惑、神秘、玄奥,如远在战国时代就有一个叫东郭子的人问庄子:
“你所说的道,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庄子说:“大道无所不在。”东郭子曰:“必定得指出具体存在的地方才行。”庄子说:“在蝼蚁之中。”东郭子说:“怎么处在这样低下卑微的地方?”庄子说:“在稻田的稗草里。”东郭子说:“怎么越发低下了呢?”庄子说:“在瓦块砖头中。”东郭子说:“怎么越来越低下呢?”庄子说:“在大小便里。”东郭子听了后不再吭声。(《庄子·知北游》)
面对着困惑不堪的东郭子,庄子告诉他,道是不脱离于物的,道与物之间是没有界限的。万物之中皆有道,没有道,万物就不会存在。所以说,道不远人,人自远道,道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体内。
老子在修炼中发现了这个道,他意识到古代关于天神创造了世间万物的说法是不对的,只有这个微小而又充满宇宙的道才是天地万物真正的本原。这个伟大的发现,可能使心如静水的老子也感到了莫名的兴奋,他开始煞费苦心地盘算着为这种物质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它充满宇宙,无所不在,就叫做“大”吧!它生机活泼,周行不殆,并以此操纵着引导着宇宙万物、社会人生的发展变化,像是一条路,那就叫做“道”吧!
老子说道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又说:“反者道之动”。周行就是循环往复,循环往返就是反,这是道的运行轨迹,是自然而然的。它没有生命,却生机无限,能生化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它没有思想和意志,却操纵着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逃脱不了这一铁律。世间事物无不是有生就有死,有盛就有衰,有强就有弱,能够超出于这一铁律限制的只有道,道才是永恒不变的。老子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守静致虚的内省观察体悟到这个规律,把他叫做“常”。
掌握了常道的人就是掌握了天地生杀之机的圣人,成为生命的自主者和生活的智者、强者,他可以做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阴符经》),能够“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也能够使“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阴符经》)。就是说视天下大事如观掌中之纹一样清晰,操纵万事万物就像调动自身器官一样自如。而不知常的人不明白或者不相信循环往复、物极必反的道理,做不到循道而为,做不到适可而止,一味的求全求满,或贪得无厌,或有为妄作,或强横霸道,或恃才傲物……最终的结果是“不道早已”,生命上得不到保证,事业上也不会成功。
道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术,术就是方法技艺。《道德经》中的术主要包括养身和治国两大内容。其实道在古代就含有术的意思,道就是术,术就是道。任何技艺都有一个道,练内功有练内功之道,练拳有练拳之道,琴棋书画都有道,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道,谁掌握了这个道,技艺就会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寓道于术,术以载道,术道合一”是道教的主要特征之一,所以现代的人们往往抛开道的本体性和完整性去判断道教的方术是否科学,这种做法本身就是片面地和不科学的。在《道德经》中,大部分的篇幅是用来阐述道术的,也可以说,术是《道德经》中的主要内容,因为无论是本体之道还是规律之道,都是无形无相,无为无言的,他们归根结底都要折射到人类的现实生活当中,以此来显示道的功用和实有,这个术,我们把他称作“生活之道”或“人之道”。
不管是本体的道,规律的道,还是技艺的道,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形成了一种思想、升华为一种精神,这就是道之理,道首先是一种理。我们通过道在甲骨文、古文中的字形演变、递进中就可以发现,道从最初专门的人行之道已经逐渐转化为思想学术之道。
关于什么是道,距离老子生存年月最近、第一个为老子作注的是韩非子,在《解老》中说:
道者,万物之所以然也,万理之所稽(一致、相舍)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丘处机也说:“道者,理也。我存其理而已。”
所以,我认为,如果非要给“道”做一个简单的说明,那么用一个“理”字就可以了。道在人身上的体现其实就是人的理念、理性、理智、良知。所谓修道者,修心而已;所谓悟道者,悟其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