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上一页 |
“我要让东方民族心中留下一个永远无法抹去的耻辱标记。” 在历史的审判台前,有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咸丰帝面对《北京条约》副本想起先皇的遗嘱。 残阳如血,衰草遍野。 空旷的原野上驶一支落迫的逃难车队,象一条觅食的秋蛇在蜿蜒的小路上前行着。尽管这个车队都是华美的车盖。高大的俊马,但没有欢笑,没有威武雄壮的军乐、也没有迎风招展的锦旗。队伍是庞大的,但庞大中透着哀伤,车马是华贵的,但华贵中掩饰不住萎靡的底气。 忽然,一阵投宿的寒鸦从头上飞过,毫无秩序的声声鸦鸣声给这支队伍带来一丝说不出来的凄凉,每个人的面色都是那样沉重,甚至连马儿也叫不跃,老牛拉破车似的缓行着。 车轮悠悠。 “额娘,我饿。额娘,我饿……” 一个童音清脆的叫饿声打破了这支默默疾行队伍的宁静。 懿贵妃把孩子搂在怀里,小声安慰道: “别叫喊,额娘问一问有没有吃的,等会儿让军校给你送来。” 载淳点点头,不满意地问道: “额娘,咱这是去哪里呀,路上连好吃的、好玩的都没有,在宫中好好的,干嘛出去呀?” 懿贵妃不知如何解释给儿子听,叹口气: “你皇阿玛和你额娘也不想离开宫呀,没有办法,谁让咱大清朝打不过人家呢?” 载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道: “打不过人家就跑,对吧!可我们要跑到什么地方,哪里有宫中那么好吗?” 懿贵妃抱紧了儿子,“那里和宫中一样好,还可以打猎,如果你愿意,可以让阿玛带你打猎。” 载淳高兴了,“我要让阿玛带我去打猎。” 过了片刻,载淳又说道:“额娘,我又饿了。” 懿贵妃用手挑开车帘,问身边一名将校: “今天是谁负责膳食?” “回贵妃娘娘,是肃大人。” “麻烦你通知一下肃大人,就说大阿哥饿了,看看有没有可以食的东西给拿一些过来?” 不多久,那名将校骑马从前面赶来,报告说: “肃大人说没有,让大阿哥再忍耐片刻,到达前面村庄就停车住宿,埋灶做饭。” 懿贵妃一听,很不高兴,再没有吃的,也不至于没有鸡蛋、大糢之类的,大人可以忍耐,孩子怎可以忍耐,一定是肃顺这小子对我有偏见,故意不给大阿哥吃的东西。 哼,肃顺你小子狂别人怕你,我可不怕你,你能制住奕沂和奕䜣,你想制住本娘娘可不行,本娘娘不是好惹的。你与奕䜣有矛盾我不管那么多,但你别想把矛盾转到妹妹和我的头上。倘若你有这个想法,算你肃顺瞎眼! 天渐渐暗下来了。 一阵寒冷的秋风吹来,撩起了车帘,给车厢内带来一阵寒意。大阿哥紧紧贴在额娘的身边,看着车外黑乎乎的旷野,怯生生地说: “额娘,我又怕又冷又饿。” 正在这时,远处山腰上又传来几声狼的嗥叫,刺耳尖利。 载淳吓得哇哇哭了起来。 懿贵妃一边搂紧大阿哥,一边哄着说: “别怕,别怕,马上就停车住宿了,额娘给你做你最欢吃的甜鸡蛋。” 载淳这才止住哭泣,爬在额娘怀里睡着了。 终于找到一个小村庄,说是村子,其实只是几户人家,在这荒山遍野,能够找到这样一个投宿的地方已算不错了。 众人都下了车,人困马乏,坐在地上谁也不想站起来。人多地方少,大部人只能在室外歇息。懿贵妃沾了大阿哥的光才算住进了屋里,但心中窝的火比路上更大了。 等到用餐的时候,侍从人员送来了米粥。懿贵妃一见没有她为大阿哥要的甜鸡蛋、冷冷地问道: “路上再苦也不能苦了大阿哥,没有鸡蛋大阿哥怎么吃?” 她这么一提醒,载淳果然不愿吃米粥,直嚷着要吃鸡蛋。懿贵妃对侍从太监道: “去找肃大人,就说大阿哥不愿吃粥,要吃鸡蛋呢?” 不多久,肃顺过来了,他一见懿贵妃的神色,冷冷的说道: “皇上都已经两餐没吃上鸡蛋了,更何况是他人,就是大阿哥也要忍耐两天,等到了热河行宫再改善膳食。” 懿贵妃一听肃顺说话的语气,很不高兴地回敬道: “皇上吃不上鸡蛋,只怕给皇上用的膳食早被有些人独自享用了。” 肃顺一听懿贵妃话中有话,也不客气。 “嘿嘿,不是大阿哥想吃鸡蛋,是有些人养尊处优,忘记了当年在家时过的贫贱日子,自己馋了起来。哼,别说鸡蛋没有了,只怕再过两天,连这米粥也吃不上呢?” 懿贵妃一听肃顺揭了自己的老底,讽刺自己出身贫贱,气得把碗一摔,骂道: “肃六老儿,不要以为离开京城你就可以作福作威了,馒头再大也是笼蒸出来的,你的大权是皇上给的,皇上尚在这里,你不过一个护驾人员,离开你皇上同样能够顺利到达热河。” 肃顺也不相让,嘿嘿冷笑道: “你也不过是皇上的一名妃子,宫中的位置是皇上给的,比起皇后来相差千里。不过沾了大阿哥的光皇上高看一眼,也不是你个人的德行升迁到贵妃之位,也应该拈量拈量自己的身价,有没有说话的资格。” 懿贵妃更是火冒三丈,失去了控制,破口大骂: “肃老六,你欺人太甚,将来必遭报应!你杀人如麻,他日不得好死!” “住——嘴——” 一声威严的大喝吓了懿贵妃一跳、不知何时,皇上闻声赶来了。咸丰看看肃顺,又扫一眼懿贵妃,冷冷地盯着懿贵妃,一字一句地说: “你再不识抬举,朕废了你!” 说完,一甩袖走回自己的房中。 懿贵妃自知刚才有点失态,但她想不到皇上会赶来,更没想到皇上会发这么大的火。把一肚子委屈咽了下去,又化成泪水流了出来。 肃顺也不声不响地退走了。 懿贵妃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载淳见额娘哭了,抱住额娘的胳膊摇动着: “额娘不哭,额娘不哭,额娘乖,载淳都不哭,额娘也不哭。” 懿贵妃终于止住了哭泣,紧紧抱着载淳抽泣着,许久才抬起头。载淳借着微弱的灯光给额娘擦去脸上的泪水,怯生生地问道: “额娘,皇阿玛说废了你是干什么的?” 懿贵妃又一阵心酸,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大阿哥似乎明白了什么,乖乖地说: “额娘,孩儿长大不让阿玛废了你,孩儿要是当上了皇上,一定废了那肃六。” 懿贵妃百感交集,一把搂住载淳,委屈地哭着说道: “我的儿,还是你疼额娘!” 第二天早晨上路时,侍从人员催促懿贵妃上车,懿贵妃一看不是昨天所乘的那辆车,另换了一辆破车,他生气地喝问道: “怎么重新换一辆旧的,本娘娘昨天乘坐的那辆车呢?” “回贵妃娘娘话,昨天那辆车在早上检修时发现车轴裂伤,唯恐行驶起来对贵妃娘娘不安全,肃大人说重新给贵妃娘娘另换这辆车。” 懿贵妃看了看眼前这辆破车,知道是肃顺故意用旧车刁难自己。人在矮檐下,不能不低头,只能把气向肚里咽。她冷冷地说道: “这辆破车四面透风、行驶起来也必然颠簸得厉害,我倒没什么,怎样艰苦都能够吃得住,只是大阿哥如此年幼怎能经受住这破车的颠簸,还是请你们的肃大人给换一辆新车吧?” “回娘娘话,肃大人已经安排妥当,大阿哥暂交皇后娘娘看待,与皇后娘娘同乘一辆车,请贵妃娘娘不必为大阿哥操心了。贵妃娘娘请上车吧?不然,我们要落在队伍后边的,贵妃娘娘的安全就难以保证了。” 懿贵妃一听,差点把肺给气炸了。但也没奈何,只得委曲求全上了这辆破车。 一声吆喝,车启动了,那吱呀吱呀的声音如催眠曲伴随懿贵妃一路,其中颠簸的苦楚就更难以诉说了。 一路上,懿贵妃咬牙切齿骂个不停,暗暗发誓,不把肃顺老儿置于死地,决不罢休。 一八六一年九月二十二日,咸丰皇帝离京出走。 留守京城的王公大臣有恭亲王奕䜣。淳亲王奕誴、豫亲王义道、京城国防大臣贾桢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周祖培。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全庆、署兵部尚术赵光、刑部尚书瑞常、以及户部左侍郎、署步军统领文祥等人。 咸丰皇帝临行前授予奕䜣为钦差全权大臣。皇上一离开京师,奕䜣立即行动起来,他对待洋人的态度一直就是和为贵,如今独掌了大权更是推行议和谈判的政策。 奕䜣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率先派出恒棋、蓝蔚雯两人与英国特使额尔金、法国特使葛罗面议和局。 和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释放巴夏礼等英法战俘人员。 巴夏礼是英国驻广州领事,也是“亚罗号”事件的操纵者,更是侵略中国的主谋,在通州谈判时,他作为英法全权代表到通州同大清朝谈判。由于条件太苛刻,令咸丰皇上一气之下,下令扣押谈判代表,他是在潜逃中被俘的。 咸丰皇上未撤离京师之前,好多大臣一直联名上书要求处死巴夏礼,咸丰没有采纳众人意见,主张暂且监禁起来作为人质,制约洋人的攻城。 如今,皇上虽然受命奕䜣为全权大臣,是否释放巴夏礼他也拿不定主意。为此,奕䜣在圆明园召集了留守京师的工公大臣们,共商对策。 光禄寺卿胜保虽然身受重伤,仍然坚持参加了枢密讨论会,他慷慨陈词: “巴夏礼是我大清的仇敌,在我大清的疆土上犯下不可饶恕之罪,理应斩首示众,鼓我士气,扬我军威,将士同仇敌忾誓与城共存亡,必能守住城池,保住祖宗的灵位免遭夷人践踏。我胜保虽身受重伤,仍可领兵作战。今胜保请战,有我胜保在,城就在!” 众人见胜保如此铁胆忠心,都为之感动。内阁学士、户部右侍郎袁希祖也站出来说道: “光禄卿言之有理,斩杀贼首,振奋士气,以贼首祭天告祖,然后坚守城池,谅洋人也奈不了我们。京中尚有精兵数万、马步营、神机营数千人。何况京城池深水宽,墙厚城高。又有数千门大炮,易守难攻。只要坚守四门,皇上必然从各省调来兵马援救,内外夹攻,洋人必败。” 大学士桂良反对说:“自顺治爷人关进驻京城以来,已历二百余年,京师未曾遭过一枪一炮一马一卒侵袭。如今建筑雄伟、古迹比比皆是,又有祖宗牌位和一些未能撤出城外的亲王妃嫔。倘若守城有失,造成的罪责何人承担?事事应从大局着想,万万不可逞一时匹夫之勇而给后人留下千古骂名,让祖宗蒙羞、百姓遭难、妻女遭辱。” 刚才群情激昂的场面冷静下来,众人的一腔热血被桂良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奕䜣权衡再三,最后叹息说道: “大清积弱蓄空,外强中干已非一日,非个人能够中流砥柱、力挽狂澜。今日之势,战也败,和也败,同样的败,不如以和为上了,既能减少损兵折将,也能免去黎民百姓的涂炭之苦,又可保住宗庙社稷,这是一举多得的举措,为何不做呢?以本王所见,派人劝说巴夏礼,令他给攻城的洋人写信,以他的口气去说和可能性较大,你们以为如何?” 众人知道恭亲王和意早定,自己又拿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只好一致同意谈判议和。 和谈的背后是不平静的,双方都在调兵遣将。一方急调各路人马驻守京师四门以及各大要隘、另一方则火速运输军械粮响、补充军需。 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 洋人突然改变战术,撕毁和谈协议,派遣先头部队猛攻城北德胜门、安定门,暗袭僧格林沁、瑞麟的后路。此时,清军已成惊弓之鸟,被洋人的气势吓倒了,马队闻风而逃,步兵也望影而窜,清兵不战自退,英法联军如人无人之境,杀人外城,直扑圆明园。 圆明园,中国园林建筑最光辉的杰作,素有万园之园的称号。它是在明代园林的基础上,从康熙年间开始重新修整扩建的,历经一百五十多年,动用了无数人力、物力建造成今天如此恢宏壮观美不胜收的奇特景致,园中有园,景中有景。 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个国组成,方园二十多里,占地五六千亩。园中有各种形式的亭、台、阁。谢、楼、堂、殿、轩,集中了全国各地园林建筑的精华,吸取了历代宫殿的优点,又融人西洋园林的技术。园中阵列着历代文人墨客的珍贵墨宝和各种金银玉器与出土文物,实在是世界文化史上的明珠瑰宝。 一场人类文化史上的空前绝后的劫难开始了。 英法侵略军闯人这人间仙境般的园林之中,他们惊呆了,做梦也没有想到不堪一击的东方民族竟有这样的能工巧匠修建这些叹为观止的建筑群落,不是亲眼所见,是不敢相信的,比《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得还胜几分。相形之下,这些英法联军的将士们心底不由产生一种自卑感和嫉妒心,无论是凡尔赛宫,还是白金汉宫都相形见绌。 这些人类文明的强奸者,在惊叹之后就是一种自愧弗如的报负心与破坏心。他们一哄而上,成群结队地把无数奇珍异宝掠为己有。 一队又一队,一批又一批,去了一趟又一趟,圆明园被洗劫一空了,这些侵略者的帐篷里堆满了奇珍异宝,到处五光十色,摧班夺目。 英国侵华全权大臣额尔金来到法国特使葛罗的帐篷,见他正在欣赏抢掠来的珍宝,便饶有兴趣地说: “大使阁下,你对这些珍宝有兴趣吗?” 葛罗一边玩弄手中一件玲挑剔透的玉器,一边赞不绝口地说: “真是巧夺天工,我要带回法国放到凡尔赛宫的陈列室内,再送给波拿巴王几件。” 葛罗见额尔金对他的话并不感兴趣,十分不解地问: “额尔金大使,你难道不为这些艺术品而赞叹吗?不为我们这次来中国的收获而骄傲吗?” 额尔金笑了笑,“葛罗大使,用句中国话说,你们抢到的这些珍宝对于中国人只是小菜一碟,我感兴趣不是手中玩弄的一件件艺术品,而是整个圆明园,整个北京,整个中国,你懂吗?” 葛罗不解地问:“你对圆明园、北京、中国感兴趣有什么用?你又不能把它们搬到你们英国去?” 额尔金仰天大笑,“哈哈,葛罗大使,你说得对,我无法把它们搬到英国。”额尔金马上又正容说道,“我们英国有的,其他国家可以没有,而我们英国没有的,我决不允许其他国家拥有。” 额尔金稍稍停顿片刻,把手中的烟蒂一扔,咆哮道: “我无法把圆明园搬到英国,我可以把圆明园给毁掉,甚至把北京,把中国给毁掉!我要让东方民族的心中留下一个永远无法抹去的创伤!” 葛罗也被额尔金的精神感染了,他站了起来,一脚踩碎刚才玩赏的那件玉制品,赞同地说: “额尔金大使,你不愧是大英帝国的全权大臣,实在高人一筹,我佩服你的胸怀和勇气,我代表法兰西王国全力支持你,彻底摧毁圆明园,摧毁北京,让这座象征古老东方文明精华的园林彻底从地球上消逝,这标志着我们先进的西洋文明对东方落后文明的摧毁,也给中国人心头留下一个带血的伤疤,让他们的王公大臣、皇上皇后、王子王孙们在这个伤疤面前胆战心寒!” 两双罪恶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 一八六零年十月十八日。 在额尔金与葛罗的指挥下,英法侵略军再次大规模地开进了圆明园。这一次,他们带着明确的目的。能带走的全部带走,能砸毁的全部砸毁,不能带走的,不能砸毁的,他们就放火把它们烧掉。 侵略者们重兵把守着,让圆明园在大火中化为一片灰烬,一堆瓦砾。 这些侵略者们毁掉一个圆明园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们接下来又抢掠了万寿山、王宗山、香山等地的金银珠宝与文化遗产。 消息传到了法国,当时法国著名作家维多克·雨果在一封斥责英法侵略军焚掠圆明园的罪行信上,沉痛地写下这样几行文字: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胜利者把夏宫的全部财富盗劫一空,并把抢来的东西全部都瓜分掉。我们教堂的所有财富加起来也无法和这一东方巨大的,且又漂亮的博物馆相比较。在那里不仅藏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极为丰富的金银制品……一个胜利者把腰包塞满,另一个赶紧效法把箱子全部都装得饱鼓鼓,两个人手挽着手,心满意足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历史。 我们欧洲人总是把自己看作是文明人。对于我们说起来,中国人都是野蛮人。看!文明就是这样对待野蛮的。 在历史的审判台面前,一个强盗叫做法国,另一个则叫做英国。” 天高云淡; 秋风瑟缩。 茫茫的原野上枯草遍地,远处山坡上的枫树仿佛被夕阳点燃了,一片通红,又似熊熊的烈火在山林中焚燃着。 也许是这火红的枫林真的像火,林间的小动物们纷纷向原野上逃去,一个个膘肥体胖的猎物们在草丛间笨拙地奔跑着,甚至就从咸丰脚下掠过。 可是,这一切“扬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游猎之趣一点也提不起咸丰帝的精神。其他大臣们也只得小心翼翼地远远跟着,尽管身边都是左带弓右佩箭,但谁也不敢我行我素,享受“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的雅兴。 几只南飞的大雁从头上飞过,不时发出幽凄的孤鸣,更衬托出这木兰围场的萧条冷落。 咸丰稍稍挪动了几步,站得更高远一些,想把整个木兰围场尽收眼底,甚至想把大清朝的万里江山尽收眼底。 这避暑山庄,是大清朝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行宫,依山面湖,风光秀丽,实在是游乐围猎的理想所在。这承德府北四百里为木兰,本属蒙古翁牛特部、康熙爷年间,蒙古王公为了表示对皇上的一片忠诚之心,把此地进献给康熙爷做围场。周围一千多里,四面都立有柳条林为界。这里林木葱郁,水草茂密,群兽肥壮、燕语莺啼,实在是狩猎的好地方。每年中秋后一天都来此猎取,形成历代皇帝秋弥的传统,而大臣们习惯叫做巡幸木兰。 往昔巡幸木兰是何等威风八面,一路上前呼后拥,彩旗迎风招展,各地百姓也在地方官的督促下箪食糊浆相送相迎。今年不同了,是逃难至此,不是来狩猎的,而是来避难的。国难当头,京城正在遭到洋人抢掠,自己有幸先行逃离至此,怎么还有兴致打猎呢?让外臣知道不骂朕是昏君才怪呢?“商女都知亡国恨,至死不唱后庭花”。更何况朕是大清国的一国之君,如今虽然不能算是亡国,但祖宗留下的一个若干家业,也只有半壁江山了,就这半壁江山自己能够平平安安地守住吗?内忧未除,外患又至。据京中奏报,富丽堂皇的圆明园已被洋人焚毁殆尽。 咸丰回忆起离开圆明园北门回首而望的那刹那间竟是永别。即使朕再回到那里,触目惊心的也是一堆焦火,一片残垣断壁,这一百五十多年的基业都毁在自己手中,自己有何脸面去见列祖列宗。 一阵寒风袭来,咸丰裹紧了衣衫,说不出是心冷还是身冷。 面对着残秋凄景,咸丰低吟一首诗,抒发自己一腔悲愤与无奈的凄苦心情。 望断木兰又黄昏,任凭猎物戏御心。 半壁山河风声唳,欲兴大业志无门。 咸丰正在思索如何再续上四名,忽然听到身后一声脆脆的呼喊: “皇阿玛,皇阿玛,给孩儿打一只小鹿好吗?” 咸丰转过身,载淳已跑到他的跟前。咸丰伸开双臂抱住大阿哥,心疼地说道: “皇儿慢点,别摔坏身子,你是阿玛的全部希望,可不能有个闪失,否则,阿玛还指望谁呢?” 载淳似懂非懂地看着皇阿玛一脸愁容,怯怯地问道: “阿玛,你不舒服吗?额娘说你操劳过度,身体不好,给你准备一碗鹿血呢?额娘说皇阿玛喝了鹿血就有精力处理国家大事啦。” 咸丰想不到载淳如此年幼能说出这番让他欣慰的话,疼爱地为他理一理长袍,关切地问: “是谁让你到这里找皇阿玛的?” “七叔叔刚才说皇阿玛这多日来一直都不开心,就让孩儿来陪阿玛开开心,并请皇阿玛回去,外面风大天冷,阿玛小心着凉。” 咸丰抱起了载淳,“好,阿玛听载淳的话,咱们回去。” 几位王公大臣见皇上回来了都很高兴,急忙上前劝住皇上,他们要求代替皇上抱着大阿哥。 咸丰淡淡一笑,“朕还能累着吗?朕平日里只忙着操持政务,很少抽时间和大阿哥在一起乐一乐,今日难得有这个兴致,让朕和大阿哥多亲热亲热吧。” 载淳俯在皇阿玛宽大的胸怀中,看着阿玛额头浸出汗滴,央求道: “皇阿玛放下孩儿吧,孩儿能够走得动。” “不用,阿玛就乐意这么抱着你,你长这么大,阿玛也很少这样抱过你呢?今天就算是让阿玛补偿给你的吧,给阿玛一个补救的机会。” 载淳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 “阿玛,咱们在这里住多长时间,还回不回宫。” “住一段时间就回去,皇宫大内才是咱们长住的地方呢?不回去怎么行,你想家京城了吗?” 载淳点点头“这里不好,不好吃也不好玩,还是早早回京吧?如果阿玛不回京,皇位会让人给抢去的。” 咸丰一听。心里咯噔一下,他愣了愣,停住了脚步,突然想起了在京师的全权大臣奕䜣。不知为何,一想起他,心中总有一丝莫名其妙的担心与嫉妒,这是从儿时就有的感觉。 “阿玛,怎么不走了,累了吗?” 载淳的问话打断了咸丰的沉思,“阿玛不累,刚才的话是谁教你的?” “额娘教的。” 咸丰又想起了懿贵妃,自己至今摸不透的女人,她心狠手毒,但为人机警,这是贞皇后比不上的,但她又特别会玩弄心计,施展风情,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给自己一种女人独特的安慰。唉,这样的女人,真是废了可惜,留着扎手。还有载淳,她毕竟是载淳的亲生母,万一将她废了,若干年后,载淳问起来自己如何回答呢?母子连心啊!可是,留着如此狠毒的女人在后宫,实在害人不浅。咸丰真的不知如何处理懿贵妃。 咸丰边走边想,不知不觉来到懿贵妃所住的文津阁,他本不想进去,令太监把大阿哥带回去就可以了。谁知刚走到阁前,懿贵妃就迎了出来: “不知皇上来此,奴才迎接来迟,请皇上谢罪!” 咸丰放下载淳,一挥手淡淡地说道: “不必多礼,请起来吧。” 懿贵妃故意带着责怪大阿哥的口气说: “额娘不是告诉你皇阿玛身体不适,只管陪阿玛开心,怎么又劳累皇阿玛抱你呢?” “孩儿也不想让皇阿玛劳累,是阿玛乐意这样做的,阿玛想和孩儿亲热亲热。” 载淳说着,转向了阿玛,“阿玛,是吗?” 咸丰的颜色稍稍缓和一些,点点头说道: “是朕主动抱一抱大阿哥的,朕觉得大阿哥很懂事,不负朕望,朕才高兴和他亲热亲热。” 懿贵妃又趁机说道:“皇上一路劳顿一直没有休息好,也没有吃好,奴才听说皇上偶感小疾,身体不适,特征命人打了一只鹿来,奴才亲自将鹿血调煮好,本想亲自给皇上送去,不想皇上竟来了。鹿血已经煮好,请皇上人阁服用吧?” 载淳也从旁边说道:“额娘为了给皇阿玛取鹿血手还被刀扎破呢?” 咸丰抬眼看见懿贵妃的右手果然包扎着,内心也十分感激,一扫往昔的怨恨之情,真诚地上前握住懿贵妃的手说: “这些活由服从人去做就行了,你又何必亲自动手呢?吩咐下去就行了。” “奴才怕服从人员做事不利索,也不干净,还是奴才自己亲自为皇上做,奴才才放心。何况,这些活本来就是奴才应该做的,奴才为女儿身,无法为皇上分恼忧解难,拼战沙场,能够尽心尽力地服侍皇上,让皇上少一丝烦恼,多一点欢乐,这是奴才最乐意做的。” 懿贵妃的这一番话简直说到咸丰的心里。咸丰本来就是心慈手软之人,一听懿贵妃这样说,心中对她的猜疑和怨恨又消去了大半。心中想道:皇宫大内妃嫔如云,她们为了争宠,争风吃醋是自古就有的事,谁不希望能够独自享受皇上的云雨与思宠呢?就是为争宠发生流血事件也是历朝历代宫廷都有的,远的不说,就是我朝最赋威望的庄皇太后为了争宠不也置其人于死地吗?却丝毫不影响她在后世子孙心目中的位置。懿贵妃虽然有点心狠,也许都是为了一个“宠”和一个“爱”字吧,何况她又为朕生下了大阿哥?在政治头脑上,懿贵妃是宫中任何人所无法比拟的,就是贞皇后也稍逊几分。 想至此,咸丰心里宽慰了许多。在懿贵妃的服侍下,他服下了一碗调配齐备的热腾腾鹿血,顿时觉得热血上涌,内心舒畅,头脑清爽。 当晚,在懿贵妃的挽留下,咸丰又留宿文津阁。 一八六零年十月二十四日。 恭亲王奕䜣释放了英国公使巴夏礼,与额尔金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 一八六零年十月二十五日。 恭亲王奕䜣又与法国大使葛罗签订了《中法北京条约》。 这两个条约在承认《天津条约》的基础上,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开放天津为商埠; 二、准许外国人在中国拐卖华工出洋做苦工; 三、将九龙司地方并归英属香港界内; 四、交还没收的天主教堂及财产,允许在各省传教、租地、建教堂; 五、赔偿英法军费各增加到八百万两白银;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送到热河行宫。 咸丰在烟波致爽殿里一夜未眠,面对丧权辱国的条约,他想起了父皇临终时的谆谆叮咛:孩儿,父皇是大清朝的罪人,也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不肖子孙。父垦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签订了《江宁条约》这一国人为之痛叱,先祖为之汗颜的条约。可是,父皇实在没有办法,咱打不过洋人呀,父皇是个守成皇上,除了平定准噶尔叛乱,一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政绩。父皇今天把皇位传给你,希望你能整顿朝纲振兴我大清江山,早日为父皇报仇雪耻,收回那签署的卖国条约。父亲把希望全部寄托给你了,宁可亡国,也不能再签订卖国的条约了…… 父皇没有说完就含恨九泉。 至今,咸丰时时想起父皇死不瞑目的神色。而今,不但没有继承父业收复丢失的土地,甚至连半壁江山也守不住了。《江宁条约》不仅无能收回,如今又有几个条约等待着自己签字盖印。这一落笔不要紧,可又是无数的主权流失,白银外流。 泪水几次涌出,打湿了放在御案上的条约副本。 在这寒冷的暗夜里,痛苦无奈的咸丰帝几乎彻夜未眠,直到黎明前夕在迷迷糊糊爬在御案上睡着了。贴身小太监刘海成多次流着眼泪跪请皇上入睡都被咸丰喝斥了,如今见皇上入睡了,哪里敢喊醒皇上到御榻上安歇,唯恐惊醒了皇上使他再也不能入睡,便悄悄拿了一件狐皮大氅给皇上披上。 由于洋人逼催得急迫,必须尽快把带有皇上手迹的副本送到洋人那里换约,否则,洋人便要攻下北京,火烧紫禁城。 天刚放亮,肃顺、端华、载垣等人就来到烟波致爽殿外等候消息。一听说皇上彻夜未眠,谁还敢再去惊动皇上,都耐着心在殿外等待,希望皇上多睡一会儿,但同时又心急如焚,万一误了时辰,喜怒无常的洋人再发起火来攻破北京,那后果不堪设想。 咸丰一觉醒来,见太阳已经爬上窗格,又听说众大臣早已等在殿外,连送传条约副本的驿马都已经备好正在外面呢。咸丰知道不签不行了,从御案上提起笔速速地签了字,盖上御玺究竟如何下笔、如何盖印的,咸丰已经毫无知觉,他只感觉自己脑中一片空白。签完字,把御笔一摔,大叫一声呕出一口鲜血来,往后一仰便不省人世。 幸亏几位太监、大臣就在身边,一见皇上昏倒大吃一惊,急忙上前救治,快速请御医把脉诊断。那边,肃顺又急.令传递公文的官员火速将皇上签署条约副本送往京城。 感丰终于醒来,见御榻周围跪满了人,有朝中大臣和贞皇后、懿贵妃以及大阿哥等人。感丰看着众人,酸楚的泪水夺眶而出。众人见皇上脸色惨白,面无血色,都请皇上节哀,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 御医把过脉,说皇上身体虚弱,加上多日来心情抑郁难解,又劳累过度引起的心火上升才猛然吐血昏蹶,必须细心调料、静养。 御医开了处方,让皇上先服用一段时间后再作打算。 谁知皇上这一病倒竟不见好转,原来皇上得了一种极可怕的病,当时叫咳嗽病,民间叫它痨病,用今天医学的观点看,皇上患的是肺结核。这种病在今天看起来不算难治,但在那个时代的医疗条件是无可救药的。 事情也特别巧,这种病最怕过冬,只要稍稍受一点风寒就会发作,而发作起来就要咳嗽,起初只是偶尔咳嗽几声,病情严重时彻天彻夜地咳嗽,咳嗽起来心肝肺都振动得发痛,后来痰液中还会带血,如果血由红变暗,则到了晚期。 由于皇上一病不起,只好把朝中事务交给大臣们处理,外延事务由御前大臣载垣、景寿、肃顺处理,内廷事务由端华处理。此外,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裕瀛也一同随皇上来到热河避暑山庄,协同御前大臣和内廷大臣处理大小事务。 为了不让皇上分心朝政安心养病,无论大小事务一律由大臣们全权处理,不必呈报皇上。咸丰这时所做的事就是在贞皇后和懿贵妃等人的服侍下吃药调养。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生效后,又签订了一个中俄《北京条约》,西洋列强在中国得到了足够的好外,达到了他们发动战争的目的,自然撤兵回国,北京又恢复了往日的平安,恭亲王奕䜣及留守朝中的诸大臣便奏请皇上回銮京师。 奕䜣等人的奏折送到热河,首先由御前大臣载垣、景寿和肃顺三人过目。 载垣看过奏折递给肃顺说:“奕䜣要皇上回銮呢?不知肃大人有何打算?” 肃顺又把妻折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对案上一扔说道: “此事不必报告皇上,我们三人密而不发,然后以皇上名义回复奕䜣,就说天寒地冻无法回銮,待明年春暖花开之日再议回銮之事。” “这样做恐怕不好吧?是去是留我们先奏请皇上,让皇上决定?”景寿试探着问道。 肃顺冷冷一笑,“奕䜣当然希望皇上回銮,如今皇上免去他的一切罪责,又任命他为守京全权大臣,他是大权在握,就是皇上回去,他仍可能重新掌管朝中大权。而我们呢?皇上在病榻上才赋予我等这处理大事的特权,尚若回到京城,皇上无法料理政务,这外事大权岂不被奕䜣夺去?依我之见暂不回銮,观看皇上病情发展如何再作料理。” “如果让皇上知道这事岂不——” 景寿没有说下去,肃顺十分自信地说: “此奏折仅我们三人知道,只要我三人不外泄,何人知道此事?请额附放心,就是将来皇上怪罪下来我也有话相答,就说见皇上病情未见好转,怕提出回銮之事触动皇上心事,让皇上伤心落泪有损身心,不利圣上养病。” 景寿不再说什么,从他的想法当然最好通知皇上,他必定是道光爷的附马,与咸丰、奕䜣也算有半个手足之情吧。但他哪里知道肃顺与怡亲王载垣的想法,肃顺是个权力欲望特别大的人,他已从御医那里了解到皇上患的是痨病,知道皇上的性命不会太久,只要把皇上留在热河行宫,朝中一切大权必在他的手中,这里的任何人都斗不过他。而到了京城就不同了,那里不仅有几位与他过意不去的两朝老臣,更有足智多谋的奕䜣,也许是自己曾经在奕䜣手下当差的缘故吧,在内心深处,他对奕䜣总有一丝恐惧感和自愧弗如的心理。 “在回答奕䜣等人的奏请时,是否要把皇上卧病的消息告诉京中诸人呢?”载垣从旁边问道。 肃顺摇摇头,“这事更不能透露给京城的诸人,尚若他们知道皇上病倒,不仅恳请皇上早日回銮,更会不断有人来此探望皇上,我们三人的御前大权必遭众人的嫉妒,对我们非常不利,只说天寒无法回銮,其他一字不提,为了防止京中诸人怀疑,可以令京中官员整治京城守御工程,修缮英法联军破坏的建筑,以此掩盖这里的情况。” 尽管肃顺自以为安排得巧妙,没有不透风的墙,奕䜣等人请求皇上回銮的事还是让人知道了。 恰在这三人密议扣押奏折的时候,屏风后刚好有一名小太监从那里经过。这人一听有人谈论什么奏折是否让皇上知道的事,便稍停片刻,留心听起来,暗暗把一些重要细节牢记心中。 若是一般人对于朝中大臣所谈论的事也不会留心,因为宫中有个规矩,太监是不准参与政事的,违令者斩。偏偏这名太监是一位投机钻营之人,虽然入宫多年,却一直想爬上去却又苦苦寻不到机会,所以至今仍是一名不显眼的小太监。碰巧皇上离京时身边人手较少,顺便让他到了热河,成为一名跑前跑后打闲杂的事务太监。 这人名叫李莲英,是河北人氏,家境贫寒,父母双亡,自幼流浪街头,和当地的一些地痞流氓混得挺熟。由于在地方犯案无法立身了,便逃到了京城,听说当太监能够大富大贵、荣宗耀祖,便带着这个侥幸心理求人帮忙认识了崔长礼崔大总管,这才如愿以偿当上了太监。 谁知进得宫来才知道宫中并不像人家所说那样美好,更不像自己所想的那样容易青云直上。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找个主儿当靠山,他入宫几年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主儿,并不是他不想,而是没有机会。他也时时刻刻留意着升迁的机会,却总是拍马拍到蹄子上,有几次差点丧了小命。从此,他做事处处小心谨慎,该说就说,不该说半个字也不吐,也因此落一个老实诚实的称号。 今天,李莲英虽然得到一个不大不小的秘密,但他也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稍一不慎泄露出去就有可能遭到杀身之祸。当然,要看泄露给谁,也许说不定会因汇报有功得到赏识呢? 一天,李莲英到文津阁给懿贵妃送日用的化妆品,还没进人院内,就听见懿贵妃在里面骂道: “无用的东西,在宫中学了这么多年,连头也不会梳,真是该死!” 李莲英走进院内,见懿贵妃正在训斥一名梳头房的小太监,他把所带来的化妆品往台上一放,恭恭敬敬地说道: “回贵妃娘娘,娘娘所要的化妆品奴才全部给送来了,请娘娘过目。” 懿贵妃仔细检查一遍,都是自己平日里常用的,也是自己很喜欢的,十分满意地说: “看样子,你对化妆品还是内行呢?只可惜我身边没一个懂得梳妆打扮的侍从人员,连一个合适的梳头的人也找不到。” 李莲英一听,翻动一下小眼睛,讨好地说: “奴才曾经专门学过一段时间梳头,如果娘娘允许,就让小人给娘娘梳一次,尚若娘娘不满意,小人再给娘娘重新梳。” “好吧,娘娘看你也是个忠诚老实之人,心眼好,手也巧,就让你梳一次看看,娘娘满意了一定重重赏你。” 李莲英知道这是诌媚的最好时候,一定要使用拿手好戏,再也不能拍马拍到蹄子上了。他格外小心地使用着每一种工具,轻灵的小手不停地在懿贵妃头上摆弄着,尽量小心翼翼,决不让贵妃娘娘感到一丝一毫的疼痛。 就这样整整梳理了一个时辰,懿贵妃不仅不感到厌烦,反而觉得舒服惬意。 梳完头,懿贵妃到铜镜面前一照,嗬!一个光彩照人。玲珑剔透的头型出来了,把本来就十分漂亮的懿贵妃衬得更加娇美动人,也比往常有精神有灵气,格外显得年轻有活力,把懿贵妃美得直夸赞,李莲英手艺好。 “想不到你小子还有这一手,真是出乎本娘娘的意料,你叫什么名字,原来是哪个宫的?” “回娘娘,奴才姓李,叫李莲英,原来是梳头房的,随皇上来这避暑山庄后在烟波致爽殿干些杂务。如果娘娘乐意,奴才以后天天来给娘娘梳头?” 懿贵妃一见这人伶牙俐齿,又会讨好人,嘴也甜,还梳得一手好头,如今又在皇上身边做事,有利用的价值,便满口答应: “好吧,本娘娘今后就天天候着你来梳头,你所得的俸禄除了原来支付的那些银子以外,我再给你一份赏钱,数目一定比你的薪水要高。” “谢贵妃娘娘!”李连英一揖到地,“奴才能够为贵妃娘娘做事这是小人祖上的荫得,小人岂敢要娘娘的钱。” 懿贵妃随手递过五十两银子,“小李子,这是本娘娘今天给你的赏钱,拿着吧!” 李莲英过去也曾听人说过懿贵妃对手下侍从人员出手大方,没想到今天头一次竟给了这么多钱,急忙推辞说: “奴才仅给娘娘梳一次头,也不费什么劲,怎能收娘娘的钱,请娘娘收回吧?” “拿着,本娘娘向来说话算话,说一不二,给你多少你就收多少。” 李莲英这才一鞠躬接过赏钱,点头哈腰道: “恭敬不如从命,小人就不客气了,今后小人一定天天来给娘娘梳头。” 果然,那以后,李莲英每天都到文津阁给懿贵妃梳头,这成了他每天工作的定例。李莲英便把多种工夫都用在懿贵妃身上,讨好懿贵妃,让她高兴。每天换一个头型,每个花样是越换越好看,对每一个花样也都给起上一个吉利动听的名字。今天梳一个“太平盛世”头,明天梳一个“满园春光”头,后天再换一个“龙凤呈祥”头。其余的,什么“富贵保国”头、“春上江南”头、“月出东山”头之类的,把个懿贵妃喜得合不拢嘴。 李莲英渐渐摸透了懿贵妃爱听吉利话的心理,当然便更会拍马逢迎了,不让贵妃娘娘高兴的话他不说。有时,他也讲一些乡村集市的野趣野间给懿贵妃听,让懿贵妃听后笑得前仰后合,有时都能流出泪来。 时间一长,懿贵妃和李莲英谈一些朝中大事和宫中的事,有时还推心置腹地说一些个人心中的苦衷。李莲英便安慰体贴懿贵妃,该鼓励时鼓励,该讨好时讨好,反正奉承的话又不用花钱买。 有几次李莲英都想把自己偷听到的话告诉懿贵妃,总怕惹来杀身之祸而没敢轻意吐口。 这天,李莲英又来到文津阁给懿贵妃梳头,她们边梳边谈。 李莲英讨好说:“贵妃娘娘真是好福气,深受皇上宠爱,又有一位聪明伶俐的大阿哥做靠山,就是皇后娘娘也抵不上贵妃娘娘这个福气。” 懿贵妃一听,叹口气道: “每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在你们看来娘娘好象掉到福窝里,其实娘娘的心里也很苦,每天的日子也不顺气,这宫中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高处不胜寒’不说,‘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更不假,其余的,后妃之间的明争暗斗就更不用说了。你手段狠一点会遭众人唾弃,皇上知道也不同意。你性格太柔太顺,别人又会找上门欺你,‘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到哪儿都是这个道理。” 懿贵妃说着,又仿佛一下触动了伤感的事来,话也多了起来。 “远的不说,就说现在吧,皇上一病不起,听御医说是患了不治之症,就是调养好——” 懿贵妃没有说下去。过了许久,才悠悠地倾诉道: “我虽有大阿哥,但他如此年幼无知,不清世事,处处还不得我个人去争去做。何况朝中有些大臣根本不把我这样的妃嫔放在眼里!” 此话一句,李莲英吓了一跳,装出十分气愤的样子说: “哼,谁敢如此大胆,敢对贵妃娘娘不恭不敬,他是不要命了。不用说是他人,就几家王爷对待娘娘都是毕恭毕敬的。” “唉,几家王爷也都倒还罢了,就是肃顺那老儿实在欺人太甚,在来行宫的路上他故意给我换了一辆又破又旧的车,又让车夫赶得快,简直把我颠出病来,一不小心,头上被车厢碰烂几处,到达这里后足足让我躺了三天才能够下床。这还不算,如今皇上病倒了,肃顺当上御前大臣,竟作威作福起来,事事瞒着皇上和皇后,本娘娘就更是对外界之事一概不知了。照这样下去,皇上龙体康复倒还罢了,倘若皇上有个三长两短,只怕——” 懿贵妃只是摇头,什么也没有说。 李莲英心中一动,忽然又想起了那天偷听到的情况,向外看了看,见没有外人,就小声说道: “小的也曾听说肃顺有许多事都不奏报皇上就独自主张裁定了,前不久,小的无意听到了一件事,也不知是真是假,娘娘是否听说恭亲王等留守京城的大臣奏请皇上早早回銮呢?” 懿贵妃皱一下眉头,“如今天寒地冻,皇上又卧病在床,如何回銮呢?尽管不能够回銮,肃顺他们也应该把恭亲王等人的奏折奏报皇上才对,怎能密而不报,他们到底是何居心呢?我从来也没有听皇上与皇后提及恭亲王的奏折之事。” 李莲英见懿贵妃对奏折之事十分感兴趣,听后十分动怒,又进一步说道: “娘娘有所不知,还不止这些呢?据说皇上本不同意我朝与俄国签订的《爱珲条约》,是肃顺等人私下以皇上的名义答应的。” 懿贵妃一听更是大吃一惊,这些都是她闻所未闻的事。 梳罢头,懿贵妃又重重夸赞李莲英几句,叮嘱他有什么事多留心一下,并经常报告给她: “小李子,你常在皇上周围,事事多长个心眼,大小事多往我这里跑几趟,本娘娘决不会亏待你的。” 懿贵妃来到如意宫,见贞皇后正在为皇上的病发愁,直接说道: “娘娘是否听说恭王爷及留京的众大臣请求皇上回銮的事?” 贞皇后摇摇头,“如今天气如此寒冷,何况皇上害的又是怕冷之病,如何回銮呢?” “就是现在不回銮,对京中大臣们的奏折也应奏请皇上,征求皇上的意见,若皇上坚持要回京呢?但肃顺等人却把京中来的奏折都压了下来,密而不报。我所听说的就这一件,其余没有听到的还不知多少呢?如此长期下去岂不蒙蔽了皇上,让朝中大权旁落,我朝也不是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 贞皇后听了点点头,“妹妹说得也有道理,只是我等后宫之人不知道也是正常,也许他们奏知了皇上呢?历朝历代都禁止后妃干预朝政,我们如何敢问皇上?” 懿贵妃急了,“皇后娘娘太实诚了,现在不同于往常,是避难于此,皇上又卧病于床,皇后身为后宫之主母仪天下,理应为皇上排忧解难才对,怎能叫干预朝政呢?” 贞皇后又问道:“妹妹所听到的情况可是事实,倘若是传闻,我等轻意询问皇上不是惹皇上生气吗?又要骂我们多管闲事了。” “实不相瞒娘娘,我听到的消息还不止于这些呢?据说我朝同俄人签订的《爱珲条约》也是肃顺等人私下同意,也没有奏请皇上。” 贞皇后一听有这等大事也火了,站起来说道: “走,问一问皇上有无此事,倘若真有,一定找肃顺等人理会,决不能让他们独揽朝政,误国误民!” 贞皇后和懿贵妃来到烟波致爽殿,咸丰皇上刚刚用过药,咳嗽稍轻一下。两人问过安便分左右坐在床前,咸丰略微有点吃力地问道: “你们两人同时到此,一定有什么事同朕商量吧?” 贞皇后看看皇上便说道:“皇上是否有回銮京师之心?” 咸丰叹息道:“朕早有回銮之心,也不知京城修复如何?估计洋人对京师破坏甚重,奕䜣等留守大臣尚没有修缮完工,否则早有奏折到此了。” 咸丰看看贞皇后,“怎么?你们现在也想回京了吗?” 贞皇后没有回答皇上的问话,又问道: “皇上果真没有见到恭亲王等人奏请皇上回銮的奏折?” “怎么?京城修复完毕了,恭王奏请朕回銮了?朕怎么没有见到折子?” 懿贵妃从旁边添油加醋地说:“听说让肃顺等人押了下来。哼!这些人也太胆大妄为了,皇上给他们处理政事的权力,并没让他们事事欺瞒着皇上独断专行!” 咸丰知道懿贵妃与肃顺因为路上膳食和换车的事有隔阂,也没把她的话放在心上,只淡淡地说道: “朕令肃顺等人全权处理一切朝政,他们一定是怕朕知道的太多劳神伤身子就没有奏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何况如今天寒地冻路滑,朕又卧病在床,如何回銮呢?他们才作主回复恭王暂不回銮。” 懿贵妃一听皇上的话,根本不相信自己,而是偏向着肃顺等人,十分恼火,又进一步怂恿说: “这事倒也罢了,皇上一直反对的《爱珲条约》他们也自作主张答应了,皇上怎不会不管吧?” 《爱珲条约》一事咸丰是知道的,但他为了不背这个千古骂名,就私下让肃顺代笔签订,对外只说自己一概不知,想让肃顺为自己背上丧权辱国的骂名。 咸丰见懿贵妃提起此事,也不想解释什么。他知道今天贞皇后到此也是懿贵妃蹿掇的,就向她们挥了挥手: “你二人回去吧,这些是国家大事,请你们不要干预,朕自有分寸。” 二人无奈,只好碰了一鼻子灰回去了。 澄湖烟雨楼。 肃顺正坐在楼上独酌斟独饮,望着冰封的湖面和远处原野上皑皑白雪,他心情舒畅,怡然自乐,诗情大发,端起酒杯,临窗朗声诵道: 万树梨花迎风开,铺天盖地覆澄湖。 临窗高歌独斟酒,烟雨楼上笑开怀。 他年寄寓篱檐下,今朝拥梅蝶飞来。 赫赫声威震大地,飒飒旌旗斗风采。 肃顺边诗边饮,陶醉在自己大权在握的胜利中,和野心勃勃的变幻中。怎能不使他得意忘形呢?当初只是一个门客寄居在柏葰和奕䜣府中,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获得当今圣上赏识,从一名普通的京官到如今的一品大员,乃至现在的权倾于世。皇上病倒了,并且得的是那该死的病,而皇上对自己信任有加,只要皇上一旦宴驾,自己就是辅政大臣,如此年幼的娃娃还不任其摆布吗?适当的时机都有可能取而代之。哈哈,到那时自己也登上御座,享受一下君临天下的威武之味道。 肃顺正在想着好事,忽见御前太监杜双奎慌慌张张地进来说: “肃大人,大事不好,刚才懿贵妃蹿掇皇后娘娘到皇上面前告大人一状。” “她们向皇上说了些什么?” “小的也没听清楚,只听懿贵妃说什么恭亲王的奏折,还有什么《爱珲条约》之类的事。” 肃顺暗暗心惊,这些事她怎么会知道,莫非我的身边也有懿贵妃的暗探。如此看来,这位兰姑娘果真不是平庸之辈,今后还要小心一点,以防被她抓住什么把柄,但他仍不动声色地问: “皇上说了些什么?” “小的没听皇上说什么就把她们两人打发回去了,她们一走,小的便找个空子来报告给大人。” 肃顺点点头,“你先回去吧,以后遇到这样的事听清楚一些,多留些神儿。” “是,大人!” 杜双奎走后,肃顺再也没有刚才的豪情兴致,他又小饮几杯,才离开烟雨楼去找载垣商量对策。 载垣一听惊奇道:“懿贵妃怎会知道呢?莫非是景寿这家伙告的密?因为这事只有我们三人知道。” 肃顺摇摇头,“不可能,倘若是景寿告的密,他会直接告诉皇上,决不会告诉懿贵妃的。” “肃大人你认为皇上会不会埋怨我等呢?” “只有先见见皇上,从皇上的态度上见机行事。即使皇上没有怨恼之辞也要想方设法消除皇上的心中疑虑,否则,让皇上对我等失去了信心对将来没有好处。”肃顺分析道。 二人来到烟波致爽殿,咸丰刚刚坐起,听说肃顺与载垣来见,便让他们进殿叙话。 肃顺看见皇上神色和往常并无什么异样,稍稍松口气,仍谨慎地问道: “皇上龙体康复如何?” 咸丰略有感伤地说:“朕的病最忌严冬,而今又碰上这倒霉的天气,一直不见好转。” 肃顺立即关切地说:“皇上不必忧虑,皇上只是偶感伤寒,经御医悉心治疗,待春暖花开大气回转的时候,病自然会好起来的。” 载垣趁机从旁连说道:“前不久恭亲王来奏折请皇上回銮,我们几人见皇上龙体尚未康复,唯恐提及此事触动皇上心事,就没有把回銮之事奏请皇上。如今见皇上面色较往日稍好一些,不知皇上是否同意回銮?” 咸丰面无表情地说:“朕早有回銮之心,只是得了这倒霉的病,又逢上如今寒冷的天气,怎经得起路途颠簸劳顿,回銮之事只有等到阳春之日了。” “我等也是从这几点为圣上考虑的,让恭亲王妥善处理好战后修缮之事,等到来年春日皇上回銮决不能看见破败的京城,特令他进一步修补完善。” 肃顺边说边留心皇上面上表情细微的变化,见皇上对他们并无猜忌之心,这才安然放心。忽又想起一件事,奏清道: “前日恭王又送来一道折子,说洋人今后与我朝交往增多,洋人希望我朝设立一个专门机构同他们打交道,皇上以为如何?” 咸丰想了想,淡淡地说道: “条约都已签订,洋人的这一小小要求岂有不答应之理。何况现在与人交往频繁,能有这么一个专门机构也有利于我朝与洋人交涉事务。” “皇上以为设立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呢?” 咸丰思考片刻答道:“在六部之外再设立一个总理各国事务的衙门吧,令它与六部并列,直属军机处。” 肃顺一见皇上爽快地答应了,又问了一句: “皇上以为这个总理衙门由谁负责最合适呢?” “此次条约签署都是奕䜣与洋人交涉的,他与洋人打交道最多,也谙洋人的心理,就暂由他负责吧!” 肃顺没想到皇上与奕䜣一向不和今天却又把此重任交给奕䜣负责,心中十分恼火。当然,感丰这样做也是有他自己的想法,与洋人打交道决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奕䜣虽与自己有隙,但对外来说必定是亲兄弟,决不会胳膊肘向外弯而偏向洋人,他会站在大清国的利益上与洋人针锋相对的,应该说在利益上与自己是一致的。何况总理衙门直属军机处,在自己掌管之下,遇到一些重大的事仍要自己亲自裁决。 肃顺和载垣从烟波致爽殿出来,载垣松口气说: “皇上没有对我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不满之辞,也没有任何猜疑之心,肃兄该放心了吧?” 肃顺仍有顾虑地摇摇头,“皇上虽然对我等信任有加,但贞皇后和懿贵妃却对我们有猜忌之心,特别是懿贵妃心计颇深,又心毒手辣,不可不防。当然,她们再逞能也不过两个女流之辈,没有什么可怕的,必须时刻提防守京的众臣,特别是奕䜣,他如今坐镇京师是京中众人的首脑,又手握重权,不能不小心从事。” “以肃兄所见,如今当务之急咋办?” 肃顺冷冷一笑,“首先向外封锁皇上病重的消息,决不允许京师中任何人知道,以免京中来人探望,那样对我们不利。” 载垣有点为难,“皇上一病不是十天半月,这消息能够封锁住吗?” “怎能封锁不住?外臣不准来热河行宫,这热河行宫通向其他地方的大小道路加强防守,用明暗哨封锁道口,对来往行人严加盘查。再者,以保护皇上安全的名义加强避暑山庄的防卫,监视贞皇后、懿贵妃还有醇亲王等人的行动与来往人员,不放过任何一个到京师传递信息之人。” 载垣又问道:“除此之外,还要做哪些防范工作中?” 肃顺想了想说:“防范工作做到以上几点就可保证万无一失了。其次就是离散皇上对奕䜣的信任。奕䜣是足智多谋之人,凭个人才智我等皆不是他的对手,他如今重权在握,不可不防。皇上虽然与他有隔阂,但在关键时刻仍会重用于他,任命总理衙门一职可见一斑。从这点考虑,皇上一旦感觉自己不久于人世,在任命赞襄大臣时,很可能让奕䜣为首辅大臣,如果是那样,奕䜣与奕䜣等人联起手来,你我的美好打算都将成为泡影,还可能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肃顺的一番话令载垣吃惊不小,他着急地问道: “肃兄认为如何离散皇上与奕䜣的关系,让皇上对奕䜣存有戒备之心,以致于到死不再重用奕䜣。” 肃顺思考片刻在载垣身边嘀咕几句,载垣听了连连点头: “妙,妙!哼,不怕奕䜣不受猜疑。” 肃顺也哈哈一笑,“恰亲王,只要按照我的计策行事,将来这朝中的大权都是我的了。” 载垣忽然又问道:“懿贵妃一向对肃兄怀有不满,肃兄难道不想杀杀她的女人脾气吗?” 肃顺轻轻捋持下巴上的髭须,奸笑道: “我不仅让那骚娘们知道我肃顺的厉害,还要让奕䜣也知道与我争女人的下场!” 肃顺说着,脸笼上一层阴险奸诈的神色,一个狠毒的计策在他心目中形成了。 |
回目录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