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考研经验 1、考研故事

 



  01、考研复习写照:几经辗转终于柳暗花明

  考试终于结束了,也彻底解放了,所以也有时间对于这一段写点自己的经历……

  开始决定考研

  回想一下,决定今年考研还是听了法哥的建议。当时我刚刚受了点挫折,去本部找法哥买双专业的书,他说我可以试试今年考,一方面可以积累一下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先复习着。当时我的心情还不是太好,所以就想找些事来分散精力,也想通过考研来证明自己,于是在期末考试以后,就开始了考研的复习。

  刚开始的时候,我也就只是看看数学书,然后买了几本去年大四人考研的东西随便看看。很多事情起初的时候总是充满激情的,在考研复习方面我也不例外。那时候我很刻意的控制自己,之前喜欢睡懒觉也不睡了,中午也只是午睡一小会就起床复习。看着舍友们依然是成天的睡觉上网,其实心里还是非常矛盾:到底是玩还是学习?最后在万般挣扎下,我还是克制了自己爱玩的冲动,决定开始认真复习。

  暑假复习多波折

  转眼暑假来了,我带着一大堆书回家。在家里也是控制住自己出去玩,每天在家里按照制定的时间表来复习,可是只坚持了几天就放弃了。因为家里的诱惑实在太多了,很多同学来找我玩,家里的环境又过于舒适,导致我根本无法安心复习。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要是想考研,想好好地复习,暑假不能回家在家里复习,要是想家了就回家看看,待上那么几天,然后就得赶紧回学校,这样做才是正确的。

  于是可想而知,在家里的那段日子,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被浪费了,制定的计划自然也没完成,最后只好不断的根据时间的变化重新制订新的计划。结果这造成很不好的后果,那就是后来每天要完成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越是这样心里就越觉得烦,觉得学习了那么多,还是没效果,最后就不想学了,因为心里又慌又愁,这么多的计划何时才是个头啊。

  克服困难全力备战

  终于等到开学了,我还是每天去跟着上课,不过上课的时候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学自己考研的东西,但是效果不好,有时候难免会分神,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导致效果很差,效率极低。没课的时候,我就去上自习。有时候我甚至会逃课去上自习,结果常常就是同学告诉我点名了,我赶紧往教室跑,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自习也没有效果。那一段时间,因为总是没时间上自习,所以考研的复习也没什么好的效果。因为睡觉少的缘故,身体有点吃不消,觉得非常疲惫,上午的时候总是觉得特别困,我只好和困意作斗争。那个过程实在是太痛苦了,真的,常常感觉自己浑身一点劲没有……到了期末考试和考英语六级的时候,又花了一些时间在这些事情上面。所以,当我真正开始稳定的复习是在离考研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

  那时候是真刀真枪的开始复习了,因为时间不多了,可以说很紧迫,所以就要求自己完全按照一个真正的考研人的标准来复习。结果刚刚坚持了两天,就彻底的坚持不住了。因为当你周围的人都过着安逸享受的日子,而你却每天学习十个小时以上的时候是很容易动摇的。我就想我在这里学习这么累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考研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找工作又不是找不到,那一段时期真的是很迷茫,也真的想过要放弃。每天早晨当大家都在熟睡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学习了,在上午自己困的不行的时候真想回宿舍睡觉,中午回宿舍,他们叫我打牌的时候,真的好想和他们打个痛快,下午起床的时候,也是要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晚上吃完饭要去自习室的时候,心里也是很不情愿……所有的一切都让我很挣扎,很想放弃,不过最后还是在兄弟们的鼓励下,我坚持下来了。

  其实在那段时间里,我向往的生活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早晨可以睡到自然醒,然后懒懒的赖在床上。生活节奏是那样的慢,比如穿袜子也要半个小时,不必每天都匆匆忙忙的。大家都躺在床上谈天说地,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开心啊。

  好在在自习室里也和很多一起考研的朋友建立了很好的友谊,这种感觉有点特别,不像是平常认识的朋友,大家都感觉一下子就很亲切,而且都了解彼此的艰辛与不容易,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打个招呼,彼此微笑一下,都会觉得心情特别的好。

  辗转后的柳暗花明

  就这样熬过了考试,当我收到录取通知的时候,当很多同学都给我发短信和打电话祝福我的时候,真的好高兴,也为自己有这么多朋友而开心。考研虽说是告一段落,但是这个结束不等于完结,一个结束就代表着另一个新的开始,新的征程,所以只有继续前进,不能停歇!

  02、看今朝学子复习苦,忆往昔考研岁月稠

  考研是人生的第二次重大选择和转折,我毫不怀疑这句话。第一次转折是高考,但谈不上什么选择——因为翻看院校专业目录就看花眼了,家里人也没上过大学,也不知道怎么弄,于是等成绩出来,找了个几个中学老师谈了谈,就那么晕晕乎乎把专业院校定了。接下来再晕晕乎乎的走进大学,一看跟我想象得差太远了,于是在失望之中奋起,开始认真考虑我的大学要怎么过——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想着,做着。

  上大学时理所当然是不学习的,第一专业不喜欢,想学的听听不想学的爱干什么干什么;第二反正将来就算确定考研了也不考本专业,现在学什么都是浪费;第三大家都这么说的么,上大学先放松放松再说,谁要去当书呆子……小学中学学了十二年,在各科老师的压迫下规规矩矩了十二年,终于可以在课堂上获得自由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我还不珍惜?大学有那么多新鲜事物,去学学跳舞,练练演讲,总得去体验体验她能给我的一切。

  上课是不学的,干部是要当的,能力是要锻炼的,各项活动是要参加的,奖项是毫不客气能拿就拿的,就这么过到大三,我开始认真考虑将来。这个学校我已经摸透了,我追求的很多东西是她不能给我的,大学阶段是有很多遗憾的,于是我决定延续我的学生生涯,去追求我理想中的校园生活,换学校,换专业,换城市,也换一个自我。

  为了将来生活得更美好,我决定,考研!

  早早决定了目标之后,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动手了。大三上学期正是在学生会呼风唤雨的时候,也是我前期所有的锻炼付出正要开花结果的时候,所以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但是我既然要跨专业,这个专业课还是要开始好好学的。于是开始自学。文学院的专业课对我来说算不了什么,从小在家看书多,再说,本校中文系的学生我也见过,就算他们学满四年也不见得能比上我现在的水平,那么他们那种水平发奋一下都考上了,我肯定也能考上。但是为了谨慎起见,在院校选择方面,比来比去我最后定了南师。首先南师毕竟是师范类院校,很多综合类院校的学生不会去考,竞争力适当减轻;其次南师的文学院是本校第一大院,地位不可动摇,在全国也排第五,考进去也不错;最后听说本校每年都有学长会考到南师,那么打听点儿消息买点儿资料还是有门路的。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在我考研之前,我就有六成把握;等出了考场,就有八成把握;拿到复试通知,感觉这事儿就定了。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也简单,但是让现在的学生去试试可能就不简单了。到了大四,到十月中旬,所有的实习评奖都结束了,就开始全天复习。这点我的本科母校还是很人道的,知道大家要考研安排的课程就很少,老师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所以天天都可以去自习室。只是当时学习环境可没那么好,扩招之后学生激增,教室不够用!好在天助我也,因为教务处排课失误,2号楼有一层楼的十个教室几乎是天天没课!于是那里就成了考研人的天堂和战场。

  每天,早上五点半准时醒来,冲牛奶,在等待它的温度降到可以喝的时间,洗漱。之后,喝掉牛奶,穿好衣服,拿着书包和面包就直冲教室,只见昏暗的灯光下,路上已经走着七八个人了,大家兵分两路,一路去文科楼,一路去2号楼,我想那阵子楼管一定特郁闷,那么早学生就把他叫醒了。大门一开,学生就犹如潮水一般冲进去,各占各的位子,然后就可以舒舒服服的学一整天。我总是啃着面包看单词的,等吃完了,天亮了,再去外面读读书,再回来继续学。

  具体学什么,已经不记得了。但是,不外乎背单词,看新概念4,做题,整理错题,轮换着看政治和专业课。每天中午十一点出教室去吃饭,一来饭菜都是刚做好的新鲜量大,二来避免之后人多挤来挤去浪费时间,等别人去吃饭的时候,我就出来了,回宿舍稍事休息吃个苹果,然后再去下图书馆,翻翻杂志,休闲一个小时,大概一点回教室,一直学到七点再出来吃晚饭。下午一般是会比较累的,累的时候趴桌子上睡会儿,或者听听随身听(后来是MP3),或者补充点儿能量——这点儿阮晔老师说的没错,累了饿了你就吃啊,我经常是带点儿糖吃的。

  晚上回去一般是没什么事了,随便翻翻书,政治书,专业课,或者是借点儿图书馆的书来换换脑子,记得最清楚的是那时候图书馆大整理,有一堆书放在那儿让人翻,我瞅见一本法医学的书就抢回来看了,里面讲的都是什么尸体过了四个小时会变成什么僵硬程度,被掐死的人丢在河里泡泡脖子上会出现蝴蝶样的痕迹,还有最恶心的就是通过腐尸上蛆虫的繁殖进度来计算死亡时间,但是自从看了这本书我就不怕看恐怖悬疑片了,而且从此对法医学犯罪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又对犯罪心理学产生兴趣,虽然可能这辈子我都不会从事相关职业,但是可以拿这当个爱好……

  这样的日子也就是过了一百多天,最后不就过了么?天天程式化的学习,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就是那十几本书看完十几本题做下来,翻来覆去的弄,不就解决了?现在的学生,就是对自己缺乏认识,缺乏计划性和持久性,缺乏耐力和毅力,缺乏坐到那儿一天就不动的本事,而且分心的杂务太多,所以就是坚持不了!你能自助,上帝才能助你;你能坐下来用功拼命学,辅导班的课程讲义教会你的东西和提供的信息服务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我老爸最喜欢的一句话是:通者自渡,迷者师渡。我已经把自己渡过去了,现在就开始渡别人吧。

  03、孔雀“东南”飞,创造考研高分奇迹

  我是东南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一的学生,2010年考研专业课我考了140分,专业课排名第二。回想考研的那段经历,我要感谢帮助过我的人,是他们陪我一起走过了那段艰难岁月,我还想再说一下我的复习感受和方法,希望也能够想帮助过我的人再去帮助别人。

  数学复习

  我很理解考研同学的心情,也为了帮助更多的学弟学妹,我总结了一下我的数学复习经验,与大家分享。第一遍复习书的时候很慢,我把数学的公式,方法都做了总结和归类,还做了错题本,把数学的知识点串起来,使我的数学基础打得很牢。后来我做标准全书的时候发现我总结的还是很全的,标书前面的知识点总结,基本上都很熟悉。

  由于基础很好,所以标书做的很快,标书应该是1个月零10天就结束了,有的时候基本上一天就一章。数学我从做完辅导类标准全书起,每个星期都要卡时间做一篇真题,对于做错的题,我会找数学教研室的老师进行答疑,并把相关知识点题型再做一遍,不停的巩固。

  专业课技巧

  经过专业咨询师的指导,我用了五轮复习方法复习管理学专业,最终考了140分。

  第一轮是通读全书,自己也在书上画画自己认为的重点,最主要是思考,理解,不能粗略似的看看就过去了。

  第二轮是自己整理全书重点,专业咨询老师给画出重点,划出大概段落,需要自己挑选总结加以补充。这段时间比较长,我是自己手写的,手写会增加记忆的强度,每章总结完我都会单独订在一起。装在包里方便拿,在食堂等待菜炒熟的时候或者没事的时候就随时拿出来看看。

  第三轮是背诵,每天都坚持背诵,而且第二天要巩固前一天看的内容,晚上睡觉之前也要把当天背的东西在脑海里过一遍。

  第四轮是要结合专业咨询师给的笔记来背,把知识点串起来,专业课咨询师提供详细笔记,事实证明,非常有用。同时把历年专业课考题也写到笔记上,对应的重点每年都是不变的,就是出的题目有些改变罢了,专业课一般都没有答案。但我也好好利用了这份资料分析并总结了一下自己的答大题的方法,并要根据分值来答题。一般分三段,首先要把相关的定义写上,然后对定义展开书上的分析,最后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分析,条理分析,方便老师阅卷。例如: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结合相关问题分析。这就要分五段,第一段,什么是管理,第二段,管理的科学性,第三段,管理的艺术性,第四段,管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关系,第五段,结合自己知道的例子进行分析。案例分析我建议看下本科生的期末考试卷纸,看看老师的评分标准。此外,我平时很喜欢看一些相关文章,有些时候自己的分析头脑不光要靠实践,还要看一些文章来学习。

  第五轮,就是要快速背诵了,快速背诵是指按照自己总结的每章可能出的题目来背,因为有以前的基础,所以最后一遍就相当于在脑海里过一遍就好了。按照自己出的题目来背,可以在考试的时候找到相关的知识点,即使第一次见到陌生的题目,也可以把相关的知识点都答上。

  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我的这些亲身经历能够给将要考研的后来人些许启发,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在考研这场持久战中战胜自己的惰性,坚持到底,收获胜利!

  04、考研故事:三年磨一剑 我的外校保研之路

  2007年10月,我从湖南师范大学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保送,保研成功。2008年九月底正式开始我的研究生生活。而今已是2009年7月31日,盛夏三伏天,可是对于从半个火炉城长沙过来的人,却享受着北京夏天出乎意料的晴朗凉快。读研已经有一年了,可现在回想自己跨校保研的经历,总是感怀不已。每个人的经历丈量着自己的人生,行走的轨迹不可以重复。不得不说,相对考研的短期突击,长时间的努力后,到了拥有保研的资格,跨校保研是比较轻松的。可是一路走来,实力和运气,让我绕过了考研大军,用三年的成绩换取了一年的轻松惬意。

  保研主要分为直研和跨校保研两种。跨校保研相对于直研来说,难度要大很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尤其是从地方院校到综合性大学,关涉到很多问题。但是,只要保证了以下几点,那么也是不成问题的。首先是个人成绩要足够优秀,这是保送最重要的前提;其次是学校政策允许外保,这一条也十分关键,政策好坏直接决定你能否获得学校准出的许可;再次,保研的学校相互之间常常有合作交流的先例,如果选择了这些有良好交流保送惯例的学校,成功率会大很多。

  一 进入50%的保研率的中文基地班

  我是湖南的考生,在全国,山东湖南这些地方教育竞争都比较激烈,高考录取分数线也相对比较高。2005年湖南的文科录取就创下了全国最高591的记录。我成绩在高中班级是中等,2004年高考发挥还算正常,超出了湖南文科重点线20分,当时想着离家近,分数不上不下,就选择了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大主要面向本省的生源,所以录取的分数线相对较低,当时我以为自己可以进入第一志愿新闻,或者第二志愿英语,但是最终我竟然被调剂到了中文,这是我的第四志愿!后来我才知道,我进入的是中文基地班,调剂到这个专业对中文和英语要求比较高,学校招生办会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专业的调整。或许是自己一直以来中文和英语成绩比较突出的缘故,我无意中成为了直接从高考录取的20人之一,是中文专业的幸运儿。正是这个班,奠定了我后来的保研之路。

  不得不先说一下全国各大高校的基地班。为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的培养,原国家教委依据 “扶强保重、合理布局”的原则,以培养少而精、高层次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为目标,在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少数全国理工科大学、师范大学中选择实力雄厚、教学科研水平高、教学条件好、在国内同类学科中能起到骨干带头作用的学科点作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从1991年至1996年,原国家教委有计划、有步骤地分四批在全国部分高校建立了83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简称“理科基地”),1994年批准建立了5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简称“文科基地”)。基地主要设立专业有中文,历史,经济,物理,生物科学与技术等等。

  基地班在其他很多高校都存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北外,南开大学,兰州大学等等。基地班说白了类似于高中的重点班,在这里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政策。升学读研或者就业情况等等都相对有优势,但基地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研究型的科研人才。

  在湖南师范大学,总共有三个专业设置了基地班,文科是中文和历史,理科是生物。这些班级都以三十人为单位,高考直接录取一部分,开学后,在全校范围内再招一小部分。当时我是高考直接录取的。我们班还有十个人是后来陆续从全校的考试面试中组合过来的。记得上第一节课,从1995年开始带基地班的一个老师就强调了基地班的特殊性,关键点是两个——50%的保研率,头两年实行淘汰制。

  这着实让我明白了自己面对的竞争。原来以为可以放松下来的神经再度紧绷。

  二 三年磨一剑

  保研在大一看来是很遥远的,但是淘汰制度实在是迫在眉睫。大一时,我抱着自己不要被淘汰的目标开始努力。淘汰的条件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或者两门公共必修课不合格,计算机不合格,英语六级不过线。

  当时,我们班前二十人的学号是按照高考基地班录取成绩排的,当时我是排在6号,也就是第6名。我和班级高考成绩最优秀的前三位住一个宿舍,宿舍的人都很努力。记得刚入学不久,有一次深夜闲谈,宿舍一个成绩非常优秀的女生说过一句话:这里住着我们专业最优秀的学生哦。我很汗颜,本来想着大学的时代可能比较轻松闲散,但是竞争的氛围和被期待的关注,让我开始有意识要努力。

  或许我从来对自己都是不会高估的人,喜欢给自己留一点余地。我对自己并不是那么自信满满。于是,我以不要被淘汰的心,开始暗自努力。平时的时候,老师上课讲到的专业问题,我都会去找相关的专业书籍来看,拓展自己的思路。英语因为是自己的强项,成绩很占优势。读中文相对来说看书的时间是比较多的。虽然在大一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些社团和社会活动,少了许多看书的时间,但是中文底子和良好的英文成绩让我脱颖而出。大一结束时,我的成绩竟然排在了班级第一名!这个结果真是让我自己挺吃惊的。因为当时班级里优秀的同学很多,还有从新加坡留学回来的学生,以及本来就在长沙四大名校念书上来的同学,但大一的成绩给了我充分的信心。

  有人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大二大三,我的努力一直都没有停止,信心也越来越足。我认为在大学期间,要取得好成绩,平静的心是很重要的。我没有理会别人的质疑或者夸奖,只是想着,自己要做好。大二是过四六级的关键期,英语从来就不是障碍,我想的是拿一个漂亮点的分数。我没有选择报班,而是自己努力。一周我几乎有四天早上会握着收音机,听着美国之音和BBC步行上学。四六级一次性通过了,四级613分,六级579分,分数还行。我没有再考,因为要用更多时间去别的事情。

  大二,淘汰制度也开始真正实行了。淘汰是残酷的,我们班在大一大二学年末总共淘汰了四人,同时挑选了同专业300多人中的前两名补差额,继续保持30人的格局。但只要进到基地班,意味着必定会有保研资格。残酷的淘汰激发了竞争,到了大二后,班级学习氛围明显开始浓厚,大家都开始更加专注自己的学业。

  大三为保研所作的重头戏是学年论文的写作。前两年的成绩基本上奠定了保研的格局。这时候要考虑的是能否维持良好的局面,保研到更好的学校。我们的基地班有个政策,学年论文基本都可以发表,而发表论文,是保研中很占优势的一条,因为它直接和你的科研能力挂钩。于是,我花了较多的精力在学年论文的写作。并且开始和上届的师姐联系,对于学校的报考,学年论文的写作,大三保研的程序开始了解,取得更多有用的经验。自己在反复权衡后,选择了所要读研的具体方向。学年论文的写作最好和自己研究生就读的方向一致,这样的保研的时候比较有利。虽然大三一年的成绩没有达到第一,但是学年论文顺利发表了,三年的总成绩加起来,保证了第一的好成绩。这下,就开始真正着手保研了。

  三 进京保研之路

  大四上期,刚入学不久的九月,大家就开始准备着材料,往各大高校投送,希望获取保送资格。此时,冷静分析自己的所处的位置。借鉴往届的保研经验显得格外重要。

  三年第一的成绩,在意料之中。但是,我们学校还组织了一次本校的保送资格考试,只有通过了这场考试,才能获得直研或者外保的资格。即保研的程序是:本校保研资格考试和体检通过——获取外校保研面试——外校面试体检通过后,双方学校完成相关手续。

  在借鉴了往届的经验,听取了相关老师的意见后,我决定投考几个学校。我们院外保的政策非常照顾基地班,极力支持学生往外校保送,好实现更多的学术交流,但是,对于非基地班的学生,成绩再优秀,也只能直研本校。可以说,跨校保研,政策还是很重要的。虽然各个学校政策不一样,但是总体而言,你要明白自己学校实行的政策具体是怎样,才能确保自己保研成功。因为此时,你的成绩已经不是焦点。如何获得并通过外校的保研面试才是挂件。我们院的政策是可以同时投报好几个学校,如果外校保研失败,还可以回到本校。

  了解了往届的经验和本校的政策,我估摸了自己的情形,锁定北大、北师大和中山大学作为主要跨校第一备选学校。其次是相对容易上的华东师大。本校作为最后的保障。保送北大的材料都准备好了,但是最终我还是没有投报。我听取了院长的意见,他告诉我,保研中有很重要一条就是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关系,以及系统级别是否对应。具体而言,若报考北大和中山大学以及人大这样的学校,上的可能性不大。虽然我成绩很好,但我们属于地方类院校,是师范学校系统,和综合性大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关系不多。保送到这些地方的先例不多。而且我们班有一个同学获得了人大的保送资格,但是最后竟然没有保送成功。另一个同学报考了厦大,这个学校我们从来没有保送先例,果然如院长所言,都失败了。这个前例也让我警惕。于是,我放弃了尝试保送北大的想法。

  另外,很多学校的政策是只能投报一个学校的。虽然我们政策没有硬性规定,我们有同学投报了5个学校,但最终也忙不过来。实际经验表明,保送忌讳太多选择,多投容易分散精力,尤其是报考一南一北的学校时,要懂得有所取舍,否则不容易成功,反而消耗了时间和精力财力。

  我权衡利弊最终把北师大作为自己首要报考的学校,开始准备复习。由于北师大考研开列的教材比较多,而开学一来一直忙着材料的准备,学校的选择,所以实际上看书的时间不多。由于借鉴了往届师姐的经验,她提醒我早作准备。暑假我就来到学校,开始提前看书,这让我对自己更加有信心。而且,看书的时候,我采用的是顾大局的做法,抓大知识点,没有太着重细节,切合了保研考试的一大特点。当我复习的时候,面试的OFFER还没有确定,但我没有焦躁,确定下来后,就开始从早上七点半复习到晚上十一点左右。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心无旁骛的半个月,每天不断写纸条日志,给自己鼓劲。其间OFFER下来的时候,我的复习已经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保送之前,可以试着和报考学校的老师联系。一是确定自己想要报考的老师,二是可以让老师更加了解你。而选择报考老师的关键,在于你对自己以后的研究方向有明确的意识。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获得双向的交流和认可。

  保研的笔试着重的是大题,只要好好复习,基本上没有什么大问题。结合我自己以及身边保研人的实际,我认为保研时的面试才是关键。在面试时,一般会涉及到相关的专业问题,细致到你要报考的小方向。若有相关论文发表,则你的论文一定要熟悉,这是保送时老师感兴趣的点,基本上都会问及有关发表文章的问题。另一方面,自己以后想要从事的研究方向也是被问及频率很高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你通过面试后跟随的导师。因此,回答问题的关键在于诚恳和诚实,知道的说,不知道的老实承认,比夸夸其谈更容易得到老师的认可。老师看的关键是你的潜力和对学术的态度。我面试的时候,很简单的常识题都没有答出来,但是我很快承认了自己的缺陷,表示出弥补的意愿。在其后的回答中,仍然不慌不忙,很大程度上补了之前的不足。总之,面试要传递的是一种切合的人格魅力和对学术的追求,这种气场若发自内心,则不用担心不被赞赏和发掘。

  北师大的面试结束后,我接到了华东师大的面试通知。但此时,我已经确定自己被录取了。所以,很礼貌地说明情况,拒绝了复试。这个程序也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要脚踏几只船,因为或许对你而言,这意味着多一次机会,但是很有可能会影响下一届的保送,以及学校之间的录取人数和关系。

  当我拿到保研拟录取通知书的一刻,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一路走来,虽有坎坷,但总体来说踏实而平稳。其实有句话说得很对,保研是用三年的时间来换取一年的轻松,保研成功那一刻的风光背后,是三年以来点滴积累的付出。细水长流式的努力,是保研人的共同底色。只是这一份小小的成功,经由三年的沉淀累积,显得更为厚重与坦然。

  05、向杜拉拉看齐 话说2011年考研升值记

  杜拉拉是一个工作上理想远大,为了能在事业上有所收获,有壮士断臂舍弃爱情的决心和勇气的职场女性,同时她又能够在为自己预设的事业大道上兢兢业业、步步为营。

  如果你拥有杜拉拉对于理想的执着,敢于接受挑战,并且能够有一个理性的思维科学规划自己考研的每一步,那么相信考研成功对你来说就不在话下.2011年考研愈演愈烈,学子们每一步都要走准才能最终升职。

  首先给自己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曾经有位作家说过一句话,如果你一一流作家为师,你有机会成为二流作家;如果你以二流作家为师,你有机会成为三流作家;如果你以三流作家为师,那么请你下辈子重新来过。人生的追求也是如此,放高自己的梦想,给自己更大的空间挖掘潜力,那么你就会因为自己背负的行囊足够大而让人生收获得更加富足。

  从现在起就以目标所在的学校专业要求自己的专业能力、规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为成功站在理想之峰定下一个科学的作息计划,让自己接下来能够判定的每一份复习任务都能够像规章一样,烙在你研前的人生中。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感觉,相信能够充足你的信心,让你更有底气笑对接下来的备研之战。

  当你已经为自己的未来圈下一方土地,并且打牢了地基,事业上稳固的大楼,理想上都楼望远的成功又怎会遥远呢?让事业升值是有章可循的。

  生活上轻松淡然

  关键词:不拘细节、大大咧咧

  相较于事业上的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的态度,杜拉拉显然在生活上大大咧咧,常犯糊涂,甚至得过且过。

  如果考研的你也能如同杜拉拉一样在生活上有些粗线条,那么恭喜你,相信对于备研路上的枯燥、单调、无聊等等一系列负面词汇,你将能够成功淡化,让你在复习时候的负面情绪有所降低,让你的心情更加积极上扬。

  由于考研复习会占去你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此消彼长,经营你生活质量的时间自然会减少不少。如果你在生活上“锱铢必较”,那么直到最后走上考场上的这段时间,你将过得很累很辛苦,很不开心。那么这时候你何不大气一些,不拘小节一些,放手一些生活上的琐碎,处事淡然一点,为人淡然一点,淡然面对下降的生活质量,淡然疲累、孤寂、单调的生活,将这一切不好的都当做是为取得成功而作出的投资,让自己轻松一些,那么相信你的生活自然而然也会快乐一些。心情好,生活质量自然也是一种升值。

  感情上无心插柳而柳暗花明又一村

  关键词:顺其自然

  杜拉拉在爱情与事业方面主观上首先是选择的事业。然而在她自己事业逐渐走上成功取得收获得同时,她的专业度也同时提升着她的魅力,无心插柳而柳成荫,在顺其自然中,杜拉拉取得了事业爱情的双丰收。

  有人说过,感情的双方是犹如天平的两端,当你生命的分量变重了,那么你的伴侣自然也拥有与你相当的分量。考研显然无论从丰富自身的知识内涵上,还是提升自己在追求一样事物上的综合能力上,都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考研不仅能让你自己的人生有一次飞跃,也能让你的人脉层次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上新的台阶,因此为自己的缘分勾勒出更广阔之地。

  其实,人生的升值计划,无外乎事业、生活、爱情,当所有的一切都从理想变成现实,那么相信此时幸福已经常伴你身边了。向杜拉拉看齐,从职场成功看研路功成,相信已经有一幅未来蓝图在你心中缓缓成形。

  06、名企白领考研记:一边工作一边考研

  古语有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考研这件事上,想成功,就要有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锲而不舍的精神。每个人遇到困难都会犹豫,会退缩。考上研究生是我一生的梦想。为了考研,我必须锲而不舍!

  2010年,拿到中央美院毕业证时,我计划和同学一起考研。暑假时,我做好了各种准备,一切都照计划进行。就在这时,老师的电话打乱了一切:“学校现在有两个推荐去4A广告公司的名额,你愿不愿意去啊?”挂了老师的电话,我心里很矛盾。一边是我梦想的设计艺术学研究生,一边是知名的4A广告公司,怎么取舍?家里更是炸开了锅。家长认为实践经验比学历重要,有了工作经验可以调整今后的选择,朋友说从学校出来学会适应社会是很重要的。他们对我进行了轮番的“教育”。

  迫于各种压力,我选择了去4A公司上班,心里想着就是上班也要考研,不能放弃梦想。开始工作的日子比想象中艰苦得多。广告公司的压力很大,一个策划案所有人都要行动起来。方案改了又改,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考研变成了遥不可及的事,我甚至怀疑自己的梦想还能不能实现。

  转眼间,一年的时间在忙忙碌碌的工作、生活中过去。一次和同学聊天,他问我:“你当初为什么想考研?”我说:“那是我一直的梦想,我喜欢那种校园生活,全身心的放松。我可以有时间画画,做喜欢的设计,而不是为了迎合客户去设计。”“既然你做了选择,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坚持下去。我身边就有很多人一边上班一边考研。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梦想和人生是自己的,有再大的困难也要实现它!”看着同学坚定的目光,我反思这一年来的生活。其实考研这件事不应该有太多功利,比起工作的压力,学习让我更有目标。

  找到了前进方向,我开始对有限的时间进行分配。在保障工作的前提下,挤出各种时间来备考:午饭时把饭买回来,一边看书一边吃;不太忙的时候抓紧时间查各种资料;给客户提交方案时尽可能画出来,以应对绘画加试;下班的路上把笔试的内容分批背下来,第二天上班时再把前一天背过的看一遍;周末有空就跟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交流,及时修正自己的复习计划。

  每天高负荷运转,身体有些吃不消。离考试还有两个月的时候我病倒了。躺在病床上想起这几个月的生活,眼泪不禁流了下来,身体和精神上的疲惫向我压来。看着日历上考试的日期一天天临近,想起我所付出的一切,想起同学说过的话,我对自己说:坚持,再坚持,为了梦想,为了我所向往的学习生活。

  为了补回落下的复习内容,我多请了几天假,在家认真温习前段时间复习过的功课,为冲刺阶段做好衔接。我算好剩下的时间,重新制订计划,开始最后的冲刺。距离考试的时间越近,我考上研究生的愿望越迫切。

  2012年1月,当我走出考场时,所有努力和付出都成了脚下通往设计艺术学研究生的路。那一刻,我离自己的梦想是那么近。接下来,我顺利完成了专业考试,胸有成竹地等待着考试成绩发布。

  当中央美院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寄到我手中的刹那,苦辣酸甜交集在一起,备考过程中的一幕幕从眼前掠过,泪水顿时溢满了我的眼眶。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我的努力和坚持终于换来了成功。

  现在回头来看,考研的结果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而考研的经历更是我人生中收获的一笔宝贵财富。

  07、考研故事:一位英语不及格的保研生

  他把自己的家变成了实验室。为了做实验,他去献血。他和很多院士是忘年交,还热心指导中学生做实验。他也忙着考研,但更多时间是做实验。他英语不及格,但学校破格录取公示时,全校没一名师生提出异议―――

  孙涛:不“合格”的优秀生

  不要电脑也要实验设备

  即使课程很紧,孙涛也不愿住校。他每天往返40分钟骑车回家,家里有1000多种植物等着他照料。

  孙涛的“宝贝”放在阳台的三层架子上,从初中就开始收集的这1000多种植物,都属番叶科的多肉植物。目前孙涛是国内收集这类植物最全的。

  受爷爷的影响,孙涛从小就自己种了许多植物,开始没有选择,慢慢地,他只对多肉植物感兴趣。为了收集这些植物,他到花卉协会去找,更是逛遍了天津市的花鸟鱼虫市场和各种早市。

  他不仅仅养花,更研究花。在“多肉植物的遗传及其药用价值开发”方面,孙涛已经有多项科研成果位居国内领先水平,并有两项实验设计收录到新编医学化学教材《医学化学实验》。因为在植物遗传领域的突出成就,2002年,他被中国遗传学会破格吸收为会员,从而也创下该学会两项记录:惟一的在校本科生会员和年龄最小的会员。

  孙涛的实验也和花有关。上中学后,他开始不满意课本上教的知识,看到一个结论或是一个实验,总想自己去实践验证一下。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他开始把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和化学相结合,从细胞结构研究植物生长的内在机理。

  他慢慢地把家变成了实验室,除了床和书架,到处是瓶瓶罐罐。试验台、分析天平,各种化学试验用品应有尽有。

  做实验时,他好几次被熏昏过去,被酸碱烧伤烫伤更是常事。一次因为操作高浓度的甲醛蒸汽,他的双手表皮完全溃烂,整整一个月才好。他现在手非常粗糙,也是长期做实验留下的。“当时自己的胆子真是够大,一些实验现在想起来非常危险。”孙涛说,正是这种摸索,为以后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实验能力基础。

  不要以为孙涛有钱。他的父母双双下岗,有时学费家里都是四处找亲戚去借。家里的实验设备几乎都是他“淘”来的,只要听说哪个单位的实验室搬家,有不要或是处理的设备,他都会去看看。他还特别会收废利废,一些别人丢弃的坏的实验器具,弄回来修修也能正常使用。

  分析天平是孙涛比较“值钱”的家当。那是上高中时,他得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天津赛区的一等奖,校长问他想要什么奖励,他说,就要一台分析天平。有老师说,你怎么不要一台电脑?孙涛很实际:“天平是自己做实验最需要的。”

  化学实验需要成本,大二时有一次他做一个实验,到了关键时候,需要买一种反应酶,大约600元,孙涛没有办法就去献血,用得来的钱继续做实验。

  “科学精神就是要不断地去探索,要抱着怀疑精神去验证。”孙涛这样理解科学精神。

  孙涛的父母一直是喜忧参半,开始时家里化学实验的声响、刺鼻的气味时常让他们担惊受怕。但他们没有过多地制止,只是适当的时候提醒一下,母亲更是经常帮儿子洗一大堆实验用的瓶瓶罐罐。

  专家们看中了他的执著和潜力

  个子高高的孙涛现在是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部的研一学生,白皙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嘴角向上一翘微笑时,镜片后的大眼睛也会跟着亮一下,这时你会觉得他整个人都是明净而快乐的。

  孙涛有些腼腆,但是一谈起生物或是化学方面的东西时,他立刻会变得十分健谈。孙涛说,一接触与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有关系的人,自己就会变得十分激动,而且从不怕别人拒绝。

  高中时他干了一件至今说起来都让人佩服的事。那年他因为课外科研竞赛成绩突出而获得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小小科学家”称号,领奖时认识了一位新疆的小伙伴,这个同伴也对植物特别感兴趣,他俩商量着到中科院植物所去参观一下。到了植物所,他俩迫不及待地去找在这里工作的匡廷云院士。匡院士是当年“小小科学家”的评委,对这两个中学生有印象,但是当两人说明来意后,匡院士还是非常吃惊,因为从没有这么小的科研爱好者找上门来。匡院士当即派人专门陪他俩参观植物所的各个实验室。

  孙涛当时还背了一些自己培养的试管苗,找到陈维伦研究员,陈研究员非常有兴趣地给予了指点。他和小伙伴在中科院植物所待了一个星期,看了所有的实验室和标本馆。

  孙涛在天津可以找到好几个实验室做实验,因为他有几位忘年交都是专家教授级的人物,这些“大人物”的实验室对孙涛都是开放的。专家们看中的都是孙涛对于科研的执著和在生化领域方面的潜力。

  高中时他参加课外科技竞赛,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高级工程师李德森是评委之一,研究遗传学。当时孙涛正在研究的多肉植物的药用价值,与李老师的研究有交叉的地方,孙涛就主动到南开大学找李老师。最初,李老师并没有特别注意已经是医科大学学生的孙涛,可孙涛一次又一次去,看李老师和他带的学生做实验,有时他就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李老师发现,这个本科生的建议对自己的实验非常有帮助,后来干脆把实验室的钥匙给了孙涛一把,让他跟自己的硕士和博士一起做实验。

  孙涛和南开大学遗传工程研究室几年来共完成论文9篇,其中5篇在《植物杂志》《植物生理学通讯》等核心期刊发表。他和李老师合作完成的论文还被邀请参加学术交流,孙涛代表天津医科大学,而这时他不过是大三的学生。到了大学四年级,孙涛基本上在南开大学修完生命科学的专业课,并完成了相当于生命科学遗传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内容。

  去年,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还聘请他为“客座技术员”,并为他配备了专门的实验室进行植物细胞工程方面的研究。

  不管在谁面前他都敢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后来,因为“冲撞”,孙涛又被另一位教授发现。那是一次化学实验课,周宝宽教授介绍实验用的圆底离心管,但是孙涛当时就提出离心管应该是尖底的,因为自己家里有。事实证明孙涛的判断是错误的,不同实验应用不同的离心管。但是周宝宽教授认识了这个瘦弱的男生,第二次实验周老师就让孙涛用自己的方法做一个药物结晶实验,结果孙涛做的比周老师指导的研究生还要好,后来他加盟了周老师的药理实验室。

  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孙涛获得了不少机会。而不管是学术造诣有多高的教授看到这么一个有想法的后辈,都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在天津医科大学的一次教学工作会上,孙涛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畅谈了自己的观点:现在医学院的教育过多地强调专业基础课,而忽略了数学、物理等其他非医学基础课程,这样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因为现在许多学科都是交叉而成的。比如,化学与生物的结合产生了生物分子学,而生物芯片则是数学与生物的结合。孙涛的讲话让台下的校领导频频点头。

  孙涛说,自己非常幸运,遇到了许多帮助自己的人。如今,孙涛也是一个小老师,他的母校天津102中学聘请他为生物小组的辅导员,孙涛把自己几年做实验的经验都告诉他的学妹学弟们。他所指导的生物小组,每年都能在天津课外科技竞赛中获得两个以上的一等奖。为了表彰他们,学校在新盖的校舍里专门辟出一间90平方米的实验室。

  分数只是一个标准 优秀的学生只需要接近这个标准

  像很多同学一样,临近毕业,孙涛也忙着准备考研。可即使这样,他还是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做实验上。

  学习成绩不突出,英语更是没有通过六级。学校领导经过商量决定破例让他参加保送研究生的英语测试,可是孙涛依旧不合格,而且是最后一名。

  “我平时看的最多的还是生物化学方面的英语文献,除此之外觉得英语没有太多用处。”孙涛这样解释自己的“落后”。

  学校领导提出:“对于这样突出的学生我们一定要留住他。”于是,天津医科大学破格录取孙涛为硕士研究生,公示期间,全校师生无一提出异议。

  “分数对于大部分学生只是一个标准,对于优秀的学生能接近这个标准时就应该敢于破格。”医科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张金钟说,学校看准了优秀学生,就要给他们搭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站得更高。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孙涛的决定又让老师们另眼相看。学校共有两位导师看中了他,按照惯例,他在本科时一直在跟老师搞药理学,应该选择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可是孙涛经过考虑,选择了肿瘤病理学。他说,这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拓宽一下专业领域,本科时主要侧重于药理学、遗传学研究,读研时换一个方向会使今后的发展面更宽。

  现在孙涛对英语非常重视,他明白要上一个台阶,必备的条件还是需要的。

  实验枯燥吗?有人问孙涛。孙涛说:“只要一进实验室,我感觉就像打球一样轻松快乐!”

  08、我的考研历程:在追求梦想与工作的抉择之间

  终于踏入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大门,尽管随之而来的会是课题的压力、毕业的压力,但谁也不能否认,我们都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油然而生的自豪——我是一名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一年前的今天,这一切还只是我的一个梦想,而如今我真的生活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教育基地,学习在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学术气氛活跃、科研条件一流的环境里了。

  一年前的这时,正是毕业前的关键阶段,我面临着就业还是继续求学的抉择。当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时,我想的最多的是我远在河南农村的父母。父母为了我和妹妹能够读书,完成学业,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已经辛辛苦苦操劳了大半辈子,年迈的父母已经不堪承受更多的压力、更重的负担。想到体弱多病的母亲还要拖着孱弱的身躯,起早贪黑地每日辛勤劳作;想到头发花白的父亲还要为我的学费发愁,想到为了我和妹妹上学而变卖得一贫如洗的家,我实在不忍心再读下去了。找一份工作,至少可以让辛劳半生的父母有片刻的喘息,至少可以让含辛茹苦供我读书的父母过上稍微像样一点的生活。父母太累了,该歇息一下了,该享受生活了,也是我做儿子的报答他们的时候了。

  可是,心中难以割舍的还是那份对科研的热爱。硕士三年的论文研究工作,使我从科研中体会到了极大的乐趣,我知道在科学研究里有我的追求和梦想,有我想要的一切!找一份工作,我会做得开心吗?我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吗?我能做出一番成就来吗?这样难道就对得起对我寄予厚望的父母吗?也许我会赚一点钱,也许我会让父母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难道这就是父母养育我20多年所要的报答吗?

  在我犹豫不决时,接到了父亲的电话,父亲问我毕业后的打算。由于个性的原因,以前我们父子之间很少交流,但这一次我们父子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长谈。我知道从那一刻起,在父亲的眼中,我已经长大了,从一个任性倔强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开始考虑承担家庭责任的大人。父亲义无反顾地告诉我:“你还是准备考博吧,我和你妈都希望你能考上博士。”这就是我可怜、可亲、可敬的父母,他们远在千里之外却无时无刻不挂念在异乡求学的儿子,只有他们最了解儿子内心深处的想法。

  挂了电话,回想起自己求学的每一阶段无不让父母操碎了心。想起小学时,母亲每天早上6点钟准时叫我起床,无论刮风下雨把我送到村子那一头的学校上早自习。每当临近期末考试时还要每天为我煮一个鸡蛋增加营养。想起初中时,晚自习回去稍微晚一点,父亲就会到学校来接我。想起高中时,父母要用自行车载上百十斤粮食,到离家几十里远的学校给我换粮票。想起读大学时,每次假期结束返校,母亲总是尽可能地多给我几块钱,我知道这是母亲称盐买油的钱啊!往事一幕幕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父母为了我学业有成已经付出了太多,然而突然间我明白了,读博士不仅仅是我自己的理想,也是父母对我的期望。都说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到今天我才明白,在该读书时没有书读的父母的眼中,读书是多么神圣的一件事情!他们只能寄希望于他们的儿子来实现他们的梦想、了却他们的遗憾,我又怎么忍心让他们失望呢?

  终于下定决心考博了。怀着对中国科学院无限的崇敬,抱着对病毒学浓厚的兴趣,背负着父母殷切的期望我毅然决然地报考了我心目中向往已久的科学圣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接下来就是紧张的复习备考阶段。这时候时令已进入冬季,福州的冬天也是寒冷的,从海上吹来的风无孔不入,带走身上本就不多的热量。而我想到了北方家中的母亲每天天不亮还要冒着严寒骑行数十里去卖菜,患有颈椎病的父亲还要去打零工贴补家用,我实在没有任何丝毫懈怠的理由。

  三个月后的那场考试将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十几年的求学生涯能否继续取决于此。我知道,即使失败了我还有第二次机会。可年迈的双亲已经很脆弱,不堪再承受儿子的任何一次失败带给他们的打击。我又怎么忍心用自己的一次失败去摧残父母早已因过度操劳而憔悴不堪的心?所以,我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努力,要考上,因为这不仅仅是对自己十几年的求学生涯有个交代,更是对含辛茹苦、省吃俭用数十年养育我成人、供我读书的父母有个交代。

  为了备考,春节我没有回家,一个人留在了清冷的学校复习。当除夕的爆竹声响起的时候,我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淳朴的父母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只是在电话那头反复叮嘱我:好好复习,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担心。不要心疼钱,不够花了就跟家里说一声,过年了,买点饺子吃。挂了电话,我已是泪流满面,后来才想起来,我连一句祝福的话都没和爸妈说。我只能在心底对父母说:爸妈,请你们原谅儿子的不孝,当别人家里除夕团圆、其乐融融时,我却远在千里之外,要你们为我操心、为我牵挂。我一定会好好复习,不辜负你们的期望的!你们就安心在家吃年三十的饺子吧!

  当我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录取通知书交给父亲看时,父亲表情肃穆地将手洗得干干净净接了过去,掩饰不住的喜悦从额头的皱纹里绽放出来。

  20多年了,第一次没有在家过春节,少了我的家里会不会冷清很多呢?今年的春联父亲能贴正吗?妈妈的饺子还会是我最喜欢的馅吗?年初一的鞭炮谁来燃放呢,是妹妹吗?常年在外求学,有种种借口不去想念父母,可真的知道父母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我。

  经过紧张的复习备考阶段,考期临近了。各种各样的担心和忧虑都有,压力真的很大。怕父母知道我哪天考试会紧张得睡不着觉,我骗父母说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呢。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每一次重要的考试,父母都会紧张得彻夜难眠,考试的前夜都千叮咛万嘱咐我早点休息,不要熬得太晚,晚上睡觉盖好被子别着凉。考试那天早上还要按时叫我起床,安慰我不要紧张,鼓励我要有信心。其实,我知道他们比我还要紧张!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我不愿再让父母分担我的压力,他们已经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但我还是在考试前一天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我需要他们感情的支持,我希望听到他们的声音,这样我走进考场的时候,心里才踏实。被蒙在鼓里的父母在电话里再一次安慰我: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担心,好好复习。可怜的父母这时还不知道我第二天就要走进考场。原谅我吧,爸妈,我实在不愿你们再为我担心,我一定要用最好的成绩来报答你们!

  为期一天半的考试终于结束了,感觉整个人都快虚脱了。自己考得怎么样,心里实在没底,我甚至怀疑自己能否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曾经的豪言壮语,现在想来都感觉有点浅薄可笑。

  等待公布成绩的日子实在是一种煎熬,什么样的想法都有过,想得最多的还是如果考不上,我怎么去向自己的父母交代,又怎么有脸去见他们?

  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到了公布成绩的日子。当研究生部的老师告诉我以总成绩第一名被录取时,我没有太多的喜悦和兴奋,这是我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的事情。曾经想过要考取第一名,却不曾想到真的拿到了第一名。在第一时间,我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从听筒里我能感受到父亲的激动和兴奋以及母亲的喜悦和解脱。他们的儿子将要读博士了。种了一辈子地,侍弄了几十年庄稼,却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了一名博士,这是值得他们骄傲的事情。能成为父母的骄傲或许是一个儿子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前面的路还有很长要走,但我的父母——将希望完全寄托于下一代身上的中国最标准、最普通的农民或许从此真的可以松口气了!

  当我回到家里,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录取通知书交给父亲看时,父亲表情肃穆地将手洗得干干净净接了过去,掩饰不住的喜悦从额头的皱纹里绽放出来。好久没见父亲这么高兴了,父亲真的老了,要戴上老花镜才能看清我的录取通知书。对不起,爸爸,这一天我让您等了太久。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没有看我的录取通知书,却看懂了我们父子的表情,因为她那么专注地看着我们,我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了幸福!

  这就是我的考研历程,正如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还有呵护。真心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是我奋斗进取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