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这词明白如话,似乎老妪能解。但是,最后一句如果你不滑过,就大可追问一下:什么地方不好肠断,偏偏要在白苹洲?
试检读一些今人的词选注释本,对上述问题很多根本没提。感到这是个问题并在注释中提出一定回答的。可举两家为例。一是《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版),其注如下:
“白苹洲,泛指浮萍丛生的汀洲。……亦可用作专名。白居易《白苹洲五亭记》:‘湖州城东南……洲一名白苹。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苹”,因以为名也。’温庭筠曾游湖州,……其《江南曲》诗中亦有‘妾家白苹浦’语,此词可能在湖州作。”(中编第一册429页)依此释,白苹洲可泛指,也可专指。但注者又说这词可能是温庭筠在湖州作的。这点倒费解了。作者在湖州作,作品女主人公就该在那专指的汀洲上肠断?还是她就是作者“夫子自道”?这也不象啊。
另一是俞平伯的《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版),其注是:
“……《白香山诗集》补遗卷上《送刘郎中赴任苏州》,汪立名注引《太平寰宇记》:‘白苹洲在湖州,…有…芳菲亭,内有梁太守柳恽诗《江南曲》云“汀洲采白苹,日暮江南春”,因以为名。’又白居易《得杨湖州书》诗:‘白苹洲上春传语’;后集卷十五附白氏所作《白苹洲五亭记》说得很详细。这里若指地名,过于落实,似泛说较好。中唐赵微明《思归》诗中间两联云:‘犹疑望可见,日日上高楼,惟见分手处,白苹满芳洲。’合于本词全章之意,当有些渊源。”(24页)俞注觉得,把白苹洲作为专指地名,过于落实,似泛说较好;又引赵诗,认为当有些渊源。一个似字,一个当字,表明注者不十分肯定,但感到白苹洲是个问题,且确有渊源。
的确,渊源是有的,但不是赵微明的诗(他只是二手),而是两位注家都已提到的柳恽的《江南曲》。请读恽诗全文:
“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但言行路远。”原来,柳恽写的正是一位盼望“故人”归来的可怜的思妇。她在白苹洲上好不容易遇到曾在潇湘见到她故人的洞庭归客,可带回的信息却是故人明显负心的搪塞托辞,你叫她怎么不“肠断”!
温词很妙,他点明白苹洲,暗示女主人公将与柳恽写的那位同命运,可她连潇湘信息也没有,只是从“天际识归舟”的一误再误而焦灼、肠断!(《栩庄漫记》评温词这句是蛇足,我看不对。)
柳恽原诗对后代影响很大,白苹洲由泛指变了专指,甚至成了典型环境。白居易有记,李商隐的诗干脆叫它“柳恽白苹汀”或“柳恽汀”。后人诗文提到汀洲采苹,大抵渊源于恽。柳宗元名句“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用得多么活。(有朋友远来而不便看他,他答以此诗。)可惜不少注者不读恽诗,释柳州诗句还在望文生义哩。
读书献疑
建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