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到的版本是一九七四年的英文本,它曾被收入美国的一套认识论丛书内。的确,不少关心结构主义的人是从社会人文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出发的。然而布洛克曼此书的长处却不在这方面,其实它不折不扣地是一本有关当代文学理论思想的著作。作者在这本小小的书中相当细致地总括了他对现代欧洲文学思想变迁的认识。一九八三年夏,当我有机会在卢汶的作者寓所内谈到了对该书的这一认识时,作者亦表赞同。此书中译本初版于一九八○年,那时离我国的“文学理论热”的兴起尚有若干年。对于当时还不大熟悉现象学和结构主义问题的读者来说,也许还不易抓住书中一些精辟分析的要点。读者今日重读时当会有更丰富的感受了。
作者早年专攻现象学,这种学术背景使他不同于时下英美英语系中的一些结构主义文学教授。布洛克曼是依据现象学和大陆语言学两大知识传统来思考形式与内容之间关系这个文学理论中的根本问题的。作者在该书二、三、四三章中对俄国(及苏联)、捷克和法国结构主义三阶段的描述,展现了欧洲思想家对“形式——内容与形式——形式”的认识的辩证过程。通贯全书,作者处处抓住了这一条有关形式与内容关系的主线,从而使其论述极富思想魅力。
此外,尽管中译本拘于直译法未能充分传达该书思想史叙述部分的优美笔调,读者仍会对书中描述的本世纪头三、四十年间那永远值得后人怀念的欧洲精神氛围,获得深刻印象。那时文学理论探讨者满怀虔敬与热诚,其风度与战后“后工业化时代”的专家学者又有不同了。掩卷而思,布洛克曼在此书中不只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基本概念和抽象名词,而且呈现了一个颇有深度和广度的精神世界,并讲述了一批批学者在这个世界中孜孜探索着时代文学真理的真实故事。
从哲学角度看,这本书的份量不免显得单薄了一些。不过作者的本意原不侧重于去重构一门结构主义哲学。其实此书也正因为充分表现了布洛克曼个人的美学趣味(作者目前在法哲学的本职工作外,仍研究现象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将长久保持其本身固有的价值。
(《结构主义》,〔比〕布洛克曼著,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一九八0年九月第一版,0.96元)
品书录
卫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