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该怎样做?有一阵子,是强调“重大题材”为先;作为反其道者,又以为非风花雪月不可抒怀。我却始终怀疑,一篇好的散文究竟与题材有多少关系。比如《马克·吐温幽默小品选》(叶冬心译,百花文艺出版社),读读《漫谈理发师》,或《辛劳的蚂蚁》,还有必要在题材上颇费踌躇吗——我真想说,有好的幽默就有好的散文。当然,这幽默须得基于透视人生世象的洞察力,而且,还得多少有些正义感。
我喜欢莫洛亚的作品,在未读《从普鲁斯特到萨特》(〔法〕莫洛亚著,袁树仁译,漓江出版社)之前,就已经有这种先入之见了,因此读罢之后,只有喜悦,而无惊奇。倒是尚存一点遗憾和不平,出现在这位作家笔下的九位令其自豪的法国同胞:普鲁斯特、莫里亚克、圣埃克苏佩里、纪德、罗兰、杜加尔、波伏瓦、马尔罗、萨特,一个个都是那样性格鲜明,呼之欲出,而中国亦不乏大手笔,因何不见有似于此或超乎于此的作家画像呢?——或者, 正在酝酿中以及已经产生了?我不知道。
《道德箴言录》(〔法〕拉罗什福科著,何怀宏译,三联书店)是一本很可怕的书(至少令我悚然一惊),作为一向喜欢对号入座的浅薄的读者,我几乎以为这位十七世纪的智者所写的书就是针对我这个二十世纪的愚人,请读开篇第一段:“人们所谓的德性,常常只是某些行为和各种利益的集合,由天赐的运气或自我的精明巧妙地造成。男人并不总是凭其勇敢成为勇士,女人亦不总是凭其贞洁成为贞女。”这已经道出了全书的总旨。一切道德的后面皆是不道德,或者说,道德的言辞就是使不道德的行为变得冠冕堂皇,以致合理化。为人同为己,爱人同爱己,出以“公”心的终极还是一个“私”心。凡不是出自本能的“善”都是为了达到某种“恶”的目的。老子《道德经》中所斥责的“巧言”,大约就是为一切不道德所作的道德辩护罢。当然,这只是一位对号入座者之浅见,至于作者当日所鞭挞之实际对象,当留待读者自去考察。而且,我想象不出,如果人人都去对号入座,那么对人类对社会究竟是幸抑或不幸。
欲每月介绍数册新书,则需新书日读数册,在这并不总是十分轻松的情况下,就不免对“小”书和“图”书有所偏爱。近日于此二者恰皆有所得。其一为《卡夫卡寓言与格言》(张伯权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不过此书虽小,读来却并不轻松——不比作者那些难懂的小说更好懂。比如格言之一:“他们获得了一个选择的机会:可以变成皇帝抑或变成皇帝的信差。大家全都象小孩般地希望做皇帝的信差。于是,只见世上无数的信差来往奔走,彼此对喊着已经失去意义的讯息——因为没有皇帝了。他们多么希望结束这种不幸的生活,但是为了忠于誓言,他们不敢。”试问,此段寓意何在?也许你读懂了,不过最好先别说出来,说出来就不成寓意了。我倒以为,“读不懂”(当然故作艰深者除外)也是书的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呢。得之二为《希腊罗马神话》(〔美〕托·布尔芬奇著,杨坚译,湖南人民出版社)。此书取材于荷马、维吉尔、奥维德的伟大史诗和其它古典著作。用散文形式叙述了希腊罗马神话中最著名、最富有诗意的故事。尤令人激赏者,是间布其中的六十余幅彩色及黑白插图,包括文艺复兴时期大师如达·芬奇、拉斐尔、波提切利及后世名家如提香、普桑、哥雅、毕加索等人的绘画和古希腊罗马雕像、瓶饰等图照,并配以富丽的装潢,持此一卷在手,真“不亦快哉”!
聂绀弩老人是一位奇人。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聂绀弩传》(周健强著)是在聂老自述的基础上写成的,对于敬仰这位老人、喜爱他的文章而又不了解他一生的读者来说,这部传记无疑是非常可贵的。书中记载的传主生平,多有鲜为人知的内容,奇怪的是初次读到却并不让人觉得陌生,因为这些材料能如此生动、如此亲切地勾画出那位“糊涂、顽固、出奇地不懂政治”, 却又思想敏锐、文笔犀利、锋芒四射的老人。他冥顽不灵、不识时务的让人啼笑皆非,可同一个他,却又能赢得各式各样人物的最真挚的友情。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可能聂老正是因为在某些方面无所求,所以才能无欲而刚,保持了坦诚的赤子之心,用他永葆青春的锐利文思、用他那支生花妙笔给后人留下大量的论文、杂文、小说、诗歌,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他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的美好形象。《读书》曾是老人在横遭摧残、劫后余生时,常在他病榻之侧的一本刊物,也是他晚年作品的重要发表园地,想到刊物也许曾给老人最后的岁月带来过愉快,不禁感到欣慰。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了一本《花轿泪》(周勤丽著),漓江出版社出了一本《结婚十年》(苏青著)。两本小说的作者都是最典型的中国南方封建家庭中的“少奶奶”,小说的内容也是少奶奶的生涯。这种“少奶奶”的阶层,是人们最嗤之以鼻的“寄生虫”,大概只有巴金曾给予过这些不幸的“寄生者”深挚的同情。这两本作品的主人公比起巴金笔下的人物,是属于晚辈的少奶奶,她们都上过“洋学堂”,又住在巴金作品中青年人视为生路的地方——上海。可她们的遭遇并没有因此更好一点,她们能胜过前辈的地方是有勇气做娜拉。时代给了她们机会,遭遇使她们想反抗,《花轿泪》的女主人公作为一位全家在四九年避难香港的大资本家的家庭成员,却倾心于共产党给予妇女的地位,渴望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无可讳言,这些罗里罗唆的大家少妇那点身边琐事是完全可以用“俗浅”二字来贬斥的,但这些发生在中国国土、中国家庭、中国社会历史中的故事、人物不也有它独特的意义值得想一想吗?人们在钦佩鉴湖女侠的时候,好象从来很少想到,她也是出身于“少奶奶”这一特殊阶层的。
有不少人轻视报刊上的“豆腐干”文章,但上乘的“豆腐干”文章,其写作难度恐怕也不比大块文章小。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的吴其敏先生的文史小品集《坐井集》全部是几百字的小文结集,作者在似乎信手拈来的题目中,举重若轻地写出寓知识、见解、文采和消遣性于一身的小文章,充分显示出作者见解精当、腹笥宽阔、文笔轻松流畅的特点,从而也使这部小品集具有多方面的吸引力——可以获得知识、可以探讨问题、可以陶冶情趣,比之郑逸梅先生的“豆腐干”,本书又另具一功。
工人出版社近年来出书种类多样,选题不拘一格,颇受读书界瞩目。先后推出的荣格《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弗罗姆《逃避自由》两书受到读者欢迎,在书市上十分抢手。这两本书《读书》杂志曾经约请专家撰文介绍,细心的读者想必还有印象。心理学家荣格曾经预言,心灵的探讨必定会成为未来一门重要的科学,因为这是一门人们最迫切需要的科学。此话已逐渐成为现实。而且,时至今日,心理学已不再是只有专业人员才能问津的深奥学问,它已日益大众化、普及化,深入人们的个体存在和日常生活。工人出版社献给读者的《朋友译丛》中已经问世的《你的误区》和《你的潜能》就是心理学家撰写的关于普通人心理、性格的大众读本。这两本书都是曾经轰动西方心理学界,受到公众欢迎、连续再版重印的畅销书。自被介绍给中国读者,也是相当热门的。所谓“误区”,意指自我挫败从而有碍于精神愉快的日常行为,《你的误区》从几个主要方面介绍了保持精神愉快的思维方法,其每一章都象一次心理询诊,旨在尽可能为读者创造自己解决问题的条件,其中心议题可用两句话概括:其一,你可以做出各种选择,你就是各种选择之和;其二,从现在做起。《你的潜能》的作者马克斯威尔·马尔兹是美国著名的整形外科医生和心理学家,他在此书中介绍了一门新的学科理论——自我意象心理学。据马尔兹说,本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发现是“自我意象”。所谓自我意象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人们的自我信念之上。在马尔兹看来,“自我意象”是人类个性和行为的关键,改变自我意象就能改变人的个性和行为。而且,“自我意象”决定了个人成就的界限。扩展自我意象,就能使人扩展自己的“潜在领域”,能使个人富有新的能量、新的才华,使失败转变为成功,从生命中得到更多的生活。除上述理论著作以外,工人出版社尚拟编辑出版《外国美术资料丛书》分专集介绍外国某一民族、某一地区、某一时代或某种类型的艺术品。率先问世的《希腊瓶画》收录瓶画和彩绘陶瓶三百余件,包括了古希腊各个历史时期和各种不同风格的重要作品,丰富多采,诗意盎然,颇具艺术魅力。
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马克思主义和当代现实丛书”,其中由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系魏<SPS=0213>任主编张仁德任副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论》。这是一部中国的发展经济学。此书一出,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的确,发展经济学作为一个经济学的分支独立出来后,就被西方经济学家占领了这个地盘。向来是西方人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偶也有发展中国家谈发展。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未免失之偏颇,且有从不同利益的考虑之疑。再者,每每谈发展都限于一个理论、一种对策。案前的这部著作喜人之处一是我们自己谈自己,这就更有针对性。二是兼收并蓄,既吸收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学者谈的“发展”,又有我们自己的理论,从对影响中国发展的十大因素的论述中可见一斑,这十大因素的论述使此书确具特色。
《计划商品经济与体制改革》是列入国家“七五”科研规划的全国高校“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于一九八六年九月在成都举行的会议的具有“一流研究水平和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它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和读者见面了。此书分八个部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所有制形式的改革与股份制;宏观控制与企业行为;价格杆杠与价格改革;经济体制模式比较;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的性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增长。从这些内容上,人们可以看到,我国经济理论界已经把商品经济上升到一个“合法”的地位;对经济运行和运行机制的研究已经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人们在认真的探寻着社会主义的增长模式和适度的经济增长率。总之,这本书比较集中的再现了我国经济理论的研究动态与成果。
《读书》服务日之页
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