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CB89307801>
将芭芭拉·雷奇(Barbara Leitch)所编的《简明北美印第安部落辞典》细细翻阅一遍,我原有的一个疑团似乎解开了,至少是快解开了。以前我在研究有关中美和南美印第安文化的资料时,常发现“四”这个数字。例如古秘鲁的一个神话里有四个主要的神,古智利的一种民歌用四言四行的形式,古墨西哥王蒙特祖玛用<SPS=1890>时有四个老臣陪坐,他的大臣出行乘四人抬的轿子……那么北美印第安人又怎样呢?虽然印第安文化并非一个整体,而是分为许多各自相异的系统;但也不能说它们之间就无共性可言,譬如“四”是否就是许多印第安人心目中的一个成数呢?
雷奇的辞典介绍了近四百个北美印第安部落的情况。每个条目即是一篇短文,从有关部落的人口、地理位置、经济生活,一直谈到他们的信仰、风俗习惯、历史发展过程,当然也还要涉及部落名称的含义、语言的归属等等。因此读者就可以通过此书了解那些部落及整个北美印第安文化的概貌,而且书中许多的插图又提供了直观的便利。笔者则在对大多数部落的介绍中发现了那个有趣的“四”。现在可将这些印象作如下的归纳。
一,信仰上的“四”维奇塔(Wi-chita)人认为在其所敬奉的万能之神Kin-nikasus之下,还有四个重要的神,即太阳、月亮、晨星、大地。合壁(Hopi)人也认为在太阳之外,掌握宇宙的还有地母、天父、月亮、角蛇(Horned Serpent)。道(Tao)族所信奉的四个神则是祖先、太阳、月亮、地母。切叶尼(Cheyenne)人也认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由四个神所代表的。
二,习俗中的“四”黑足(Black-foot)人崇奉太阳神,其最重要的祭礼为太阳舞,每次为期四天。奇利卡华(Chiricahua)人最重要的节日为女孩的成人礼,届时已入及笄之龄的女孩身披鹿皮服,由父母主持,举行为时四天的庆祝。科维昌(Cowichan)人则为这样的女孩举行四天的斋戒礼。梅斯卡莱罗(Mescalero)人、育马(Yu-ma)人也有类似的仪礼。斯夸米施(Squamish)女孩斋戒期为八天,也是“四”的倍数。乔瓦(Kiowa)族则对男孩有所要求。其人信奉太阳神,族人跳太阳舞时,小伙子们则要到一定的地方守候四天,以期见到自己的保护神,求得终生的幸运。在葬礼方面也多有为期四天的仪式。例如奥托(Oto)族、人(Pueblo)族、土尼卡(Tunica)族都为亡故的亲人举行四天的葬礼。育马人每年有四天是纪念当年亡故亲人的祭日。卡布列里诺(Gabrielino)人每年举行为期八天的“亡人节”(Feast of Dead),届时歌舞、饮宴、为新生儿命名,同时焚烧亡故亲人的偶象。胡龙(Huron)人的亡人节是每隔八至十年举行一次,那是该族最重要的祭礼,他们将平时葬于村落周围坟地里的已故亲人的尸骨合起来,统葬于一个墓穴之内。这八与十很明显都是四的(整或半)倍数。除生死之外,对有些部落来说,农业也是头等重要的事,因此卡育加(Cayu-ga)、切洛基(Cherokee)、克里克(Cre-ek)等部落每年都要举行“青谷节”(Green Corn)的仪式,以求当年五谷丰登,这种节日也多为期四天。瓦绍(Washo)人每年则用四天举行“松果节”(Pine Nut Dance),亦以求丰收。此外这个部落在有族人生病时,要由萨满对其作四天的治疗。另一件有趣的事是育奇(Yuchi)人认为人有四个灵魂,其中一个会在人死后转世,不是升上天堂,就是重返人间捣乱。
三、社会组织中的“四”金仙(Tsimshian)人分为四支,分别冠名为鹰族、狼族、蛙族、鲸族。山族(Onondaga)人分为八个母系家族,分别为狼氏、熊氏、海狸氏、龟氏、鹿氏、苍鹭氏、鹰氏(书中原遗漏一族),族长也以这些动物为名。利洛埃特(Lilloet)人每四家或八家同住一个大屋子。切叶尼(Cheyenee)人有一个四十四人组成的部落委员会,其中又有一个萨满偕其四名助手作为执行委员。合璧族中有四个男子社团,每个男孩均需参加其中的一个社团,以完成启悟,进入成年。这四个社团是根据医术、表演、征战与气象四种专业分工划分的。祖尼(zu<SPS=2362>i)族的儿童是要在十一至十四岁的这四年中进行启蒙的,启蒙活动在村落中代表上、下、北、南、东、西六个方向的六间宗庙中进行。特同(Teton)族为母系社会,其领导团体为七人组成,但由四个执行委员协助工作。
四,建筑中的“四”海达(Haida)人的大房子长一百英尺,宽六十英尺。希达察(Hidatsa)人的大房子为圆型,直径四十英尺。奥哈马(ohama)人的圆屋直径为二十至六十英尺。保尼(Pawnee)人的圆屋直径也是六十英尺,皮库里斯(Picuris)人的圆屋直径也是二十英尺。比阔特(Piquot)人习于在山岗上造木屋,一般长四十英尺,宽二十英尺。特同人住在用十二张水牛皮缝制的帐篷里。托洛瓦(ToloWa)人造的独木舟长四十英尺。当然我们从本文附图(一)上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山族人的村寨,它四六相合,严整有序,自成方圆,俨然一个八卦阵。
我们不可能在这里将数百个部落的情况一一点到,但仅从以上典型中也足以见到“四”及其倍数在北美印第安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倘作进一步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他们所认识的空间有“四”,或是四个方向,或是四种力量;他们所认识的时间也有“四”,无论年、月、日,常以“四”为周期;总之,他们所认识的宇宙是一个“四”的世界。为此,他们又自然地要求自己遵从“四”的规律,衣食住行、举手投足,总以“四”为准则。
天有四时,地有四方,并非只有印第安人住的地方如此,而是世界上的大多数地区均不例外,因此“四”在其他文化中也该有所反映。根据印第安文化所处的发展层次,加上雷奇在其辞典中用了许多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初的人类学资料,我们就从传统文化的范围里选择一些参照因素加以比较。柏拉图说,“三”是思想的数字,“四”则是实现思想的数字。前者指的是“天堂”、“人间”、“地狱”三界,后者指的是人间这个层次所处的平面,即是说进行思想的人是生活在有四个方位的大地之上的。在印度,神话中的“梵天”有四个头,佛教有“四谛”教义;前者似可视为一种空间的力量,后者大致是人从苦难走向幸福的时间历程。中国人则是更加酷爱“四”的。好象我们祖先留下的是一种“四”的世界观,因此凡事都框在这个“规矩”里:字有四角,言有骈四骊六,住有四合院,用有八仙桌,止要四平八稳,行要四通八达,至今买月饼还须成四成八的……似乎非如此不能与天方地圆的宇宙达成完美的和谐。
显然,北美印第安人“四”的文化是合乎那么一种共同性的,无论什么民族,在其对宇宙的认识及这种认识的表现中总少不了“四”。但是北美土著在这个问题上又有什么特殊性呢?由于我们对他们的文化了解太少,尤其是没有实地考察的经验,且所得材料既来自西方著述,其中难免没经过西方观念的过滤,目前就无法对此作,明确的判断。我们既不能指出他们各部落间在“四”上的差异,,也不能说明与其他文化系统相比他们所有的个性。如有些看上去似乎是民族心理的个别性表现,实际所反映的倒更是文明发达程度上的差距,或者是反过来。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试着做一件事,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为出发点,琢磨北美印第安人的“四”。这样至少可为今后的比较研究作一点探索。
在北美印第安文化中,无论空间方向上四位一体的结构、还是时间方向上逢四的周期、亦或是它们结合成的时空连续体,实际上都还只是这些土著人认识主客观世界的结果。若要作深一步的探讨,我们不妨来推测一下他们认识问题的方法、以至他们的世界观,从中或许能见到一些特殊之处。
在雷奇的辞典上有两幅有趣的照片,一幅是祭礼中的道族萨满、另一幅是祖尼(Zu<SPS=2362>i)人的画盘。在前者上有男女两个萨满,均着神服,他们并排站立,四手合握着一个棒形的神器。棒的两端各有两个半圆,每个半,圆上黑白相间有若干环,每一环的弧线上也是黑白相间分为若干段(见图二)。细看就会发现,这些黑白线条与它们合成的整体竟与周易上的阳爻阴爻及八卦图相似。这一男一女与他们每人手中一个的半圆,是象征两种对立互补的元素吗?不同层次的黑白环、与每一条弧线上规则的黑白段,<IMG=AB89308101>难道是象征由这个基本的分析而产生的相反相成的万物吗?如果这个恰恰叫作道(Tao)的部落在思想方法上也与道家“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理论相合,那我们就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他们的一些“四”了。譬如他们及与他们相似的合璧等部落,都相信掌握世界命运的有四个神,或是在一个高位神下有四个神;但这些神实际上是可以分成阴阳两类的:阴者,月亮、地母(EarthMother),阳者,太阳、天父(Sky Fa-ther)或祖先。于是,这就可以看作是一个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的神话体系。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解释道族等部落的建筑。道族将他们的村寨建作“北村”(North Town)与“南村”(South Town)两个部分,此外还有分布于全村的七间宗庙(Kiva)。慧深和尚也谈到过“扶桑”人有南、北村,但“扶桑”人究竟是不是印第安人还有待考证,暂不去管它。然而此处的“二”与“七”合却必有奥妙。按道家思想,“二”为生数,“七”为成数,所谓“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但是“五行”实际并非五种元素,而是一个实体在四种时、空条件下的四种状态;因此道族人“二与七合”的建筑结构可能内含着“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的观念。在后一幅照片上,圆盘中间似乎也有象征阴阳两种力量的符号(见图三)。这是一个黑色的圆与两个白色的半圆,它们黑白相对、整半相对;而且妙的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半中有整、整中有半;可以看成是两个圆,也可以看成是四个半圆,而它们又统统包括在外边的一个大圆里。这所象征的难道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吗?是想揭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规律吗?果真如此,那么这个祖尼人的符号实际上就是概括了百卷哲学著作也未必说得清的道理,它就与东汉魏伯阳的“太极图”有异曲同工之妙了。从这个角度我们还可重新研究附图的建筑结构。在山族人的这个村寨里,六边形的寨墙包围着一个四边形的建筑群,正是“一与六合”。一个整体之内先有两个对称的大房子位于两极,再向内则是两个四边形,最内的一圈是八间大房子;也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思想吻合。
当然,以上仅仅是一种推测,而且这种推测也未必适合于解释所有北美印第安人的“四”。但假如事实恰如推测,我们最终就有把握说这些印第安人“四”的成数是源于一种与中国道家思想相似的二元论,就能进一步认识这种文化可能是一种具有初步文明发达的文化。还差得很远。
远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