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林语堂一九三四年用英文写就《中国人》后的第三年,中译本就面世了,而且不止一个译本,只不过是由于种种原因的交织,使中国人特别是大陆上的中国人遗忘了这本《中国人》。今天当我们重新读到郝志东、沈盖洪两位先生的新译本,您不能不为这本书中所闪烁出的智慧的火花所折服,您不能不为林语堂知识的渊博和语言的机智所击节。
如果说,一本书由于出版年头久远之被读者所遗忘尚属情理之中的事,那么,对《中国人》中所渗透着的反思精神——从文化角度出发的反思——的遗忘则多少有点令人遗憾。乍一看书名,它很容易使读者联想到前两年风靡大陆中国的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两者在对中国国民的国民性反思这一点上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是林氏的著作不及柏杨先生那么激愤甚至是偏激而已。看上去,林氏只是在客观地、轻松地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文化,殊不知如果没有一种理性的反思精神作支配,林氏也难以做到客观、轻松地介绍。
反思,成了时下中国知识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前一段《山坳上的中国》一书所引起的反响不也是由该书的反思性所引发的吗?对于一个患有健忘症的民族来说,反思的意义就尤为重要了。不过,平心而论,早在本世纪,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在一批社会文化精英那里就已经开始,鲁迅先生的反思和批判精神是大 家所公认的,其实,林语堂也算一个,虽然他那“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座右铭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虽然以往文学史教科书上对林语堂的描述容易使我们去蔑视他,但《中国人》这本书所渗透着的反思精神却是不该遗忘的。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本世纪初已经开始了的一代文化精英们的反思中断了,渐渐地,人们不再反思,甚至厌恶反思,而只会盲从,吃了大亏还是盲目,我们记忆的神经变得特别麻木,于是,历史不断出现轮回。今天,我们终于开始重新反思了,对中国来说,这实在是一大幸事。然而,当我们开始医治健忘症、开始重新反思的时候,先目睹一下先辈们的反思不是大有裨益的吗?我想,这或许是林语堂的这本旧著在今天格外受欢迎的深层原因吧!
(《中国人》,林语堂著,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三月第一版,2.30元)
品书录
贺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