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著名语言学家许国璋先生在“序”中所说,此书,“编著的方法是可靠的”。编者“采用的是‘双重描写法’,一方面是按国家和地区分述一国一地的语言使用;另一方面按世界上已经调查清楚的语系语族,分析所属不同语言在何国何区使用。它既符合概况编辑家‘按国述语’的方法,又符合语言学家‘按语述民’的方法。前者保证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语言都有说明,后者保证了世界诸语言各自的分布都有交代。这两者的结合是一张人文地理图和一张语言分布图的结合。”
书中的第一部分描述各国(地区)的语言使用状况。分别以二百零四个国家为单位,首先描述该国(地区)的语言使用概况,包括语言数量、官方语言、语言格局和语言政策等,然后是各主要语言的具体描写,包括使用人数、分布地区、方言状况,主要特点,系属关系等,有的还涉及该语言的历史发展。书中第二部分是世界诸语言的谱系分类,描述了近二十个主要语系及一些目前暂不能按语系而按区域划分的语言的情况。对于系属不明的语言,有争议的分类,也尽量予以交代。对目前世界上两种重要的语言现象——皮钦语和克里奥耳语,书中给予了专门的描述,并附有世界上一百种主要的皮钦语和克里奥耳语概况。书后附有本书正文中所提到的语言(语系)名称的英汉对照表及参考文献举要。
现代语言学者们的显著特征就是具有十分强烈的理论意识和锐利的理论眼光,并能将其用于解释已知的和预测未知的语言现象。本书著者在持续研究的基础上表现出了这方面的功力。书中充分汲取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将纷繁的世界诸语言的使用状况置于广阔的、充满活力的背景中来描述,从而把语言和语言的使用,使用该语言的人,以及和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社会结构和社会的价值系统联系了起来。
例如,在对语言的分类上,编者采取了实事求是的态度除了采用近代用得最广泛、最受学者们青睐的谱系分类法(按某一共同母语在分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共同特征来划分语言)和类型分类法(按词的形态,结构来划分语言)外,还结合进了区域分类法。区域分类法是一种文化人类学的分类,它的主要依据是:地理上相邻的语言,在长期的聚合过程中会获得某些共同特征。这样就恰当地处理了类似美洲和巴布亚等地那些调查,描写尚不够充分,一时难于确定其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属。编著者认为,当今任何一种分类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盲点”,不可能仅靠单一的理论方法来解释千差万别的语言现象。完全纯粹的谱系分类法是不存在的,它不过是以这种方法为主,同时融合进了区域分类法。
《手册》纠正了过去传统上的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如过去把“皮钦语”(pidgin)蔑为,“洋泾浜”语言,把“克里奥耳语”,(creole)看作是“败坏了的”和“讹用的”语言形式。事实上,皮钦语现在在太平洋的一些岛屿广泛使用,在新几内亚甚至具有官方语言的地位;克里奥耳语更是中美、南美一些岛屿和地中海一些港口城市居民的母语。编著者认为,对于世界上数百万人每天都在使用的语言,轻率地加以否定是错误的。
除了充分汲取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外,《手册》还具有详备、实用的特色。例如,《手册》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包括成立不久的巴勒斯坦国,以及梵蒂冈、安道尔、列支敦士登这样的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都做了描述。
对有些常发生语育纷争的国家(如比利时、加拿大、挪威、印度、西班牙等)采取了客观态度,对纷争发生的原因,发展、现状等尽可能详尽地加以介绍和分析。
对一些使用人数很少,甚至濒临消亡的语言书中也可查到。如在描述英国的语言状况时,肯定了英国有关部门对使用于康沃尔半岛的科尼什语和使用于马恩岛的马恩语的态度。前者作为第一语言已于十九世纪之前就消亡,但现在出于文化方面的考虑正在复活它,比如在教堂中使用;后者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消亡。但最近,有的研究人员发现有些老人还会说马恩语,于是做了许多努力来复活它。这些材料读起来不仅引人兴趣,而且在学术上给人以启发。难怪《手册》的第一位读者许国璋教授称它为“起名平淡,内容丰实”的手册。
(《各国语言手册》,黄长著编著,重庆出版社一九九○年六月第一版,8.20元)
品书录
张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