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文化研究中最令人棘手的是研究方法问题,因为鱼文化包孕的内容很广,与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宗教学等有着广为密切的联系,稍一不逊,便会犯常识性的错误。作者在广泛阅读古文物、中国史书、历代人物传记、古今图书集成、各类辞书、地方史志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借鉴西方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进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从内涵举释、功能导向、鱼谜揭解、演进轨迹、因子不灭等几大方面对鱼文化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构建出了我国鱼文化的体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师承中国著名民俗学家张紫晨先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广泛阅读,吸取前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的民间收集、乡村调查结合起来,从自己的收集中精选出七十六个从古到今的图例,条理分明地描述了鱼文化各种类型和变迁。我们知道,对民间文化的发掘,必须亲自调查甄别,才能做到言必有据,最忌讳的便是臆断猜测的贵族式或准贵族式的研究方式,作者一反当今文化研究过于空泛的宏观思辨倾向,具体而微地对鱼文化进行深入的考察、分析,尤其显得难能可贵。基于此,书中用大量的史料和收集,归纳出鱼文化具有图腾崇拜物、表生殖信仰、丰稔物阜的祈望、辟邪消灾的护神、星精兽体的象征、世界之载体、沟通天地生死的神使,表阴阳两仪的转合、通灵善化的神物、巫药占验作用、祭祀与祝贺的礼物、游乐与赏玩的对象等多种能够“启动文化创造内力”,“在社会组织、人伦观念、神话思维、哲学观念、巫术迷信、生产活动、艺术创作以及生活风俗中充分展现,发挥着组织、教化、认识、改造、选择、整合、满足等功能作用”,(第14—15页)揭示出隐匿在神秘“重帷”下鱼文化的真义。
有关鱼的传说、故事中许多难解之谜终于有了科学的答案、印证。在本书的题记中,作者引用了格罗塞《艺术的起源》中的一段话,开宗明义:“科学的职务,是在某一群的现象的记述和解释,所以每种科学,都可以分成记述和解释两个部分……。”(第1页)作者正是采取了这种“记述”和“解释”的方法,在“内涵举释”、“功能探究”后,开始依据鱼文化的各种功能,进行“鱼谜揭解”,阐释了鱼类献宝、和合与双鱼、鲧与乌鱼,特别是人鱼与孟姜女等民间传说故事的潜在内涵,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其辉煌的实亦彪炳千古历史,以其因子的重聚参与现代文明。
作者属于当代最为活跃的第三代青年文艺评论家,《中国鱼文化》一书有着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立意深刻、论证缜密的鲜明胎记。尽管如此,我们仍不无遗憾地认为本书还并不能够给中国鱼文化研究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只不过意味着这个领域的研究才初见成效,还未真正改变过于寂寞的局面。
(《中国鱼文化》,陶思炎著,中国华侨出版公司一九九0年五月第一版,4.00元)
品书录
谢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