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首先被布德尔所震撼,当然是因为他那尊《拉弓的赫克利斯》。那种肌肉与岩石相悖所迸发出的力,那种两腿与弯弓间所形成的动人且富于颤动感的空间,那如顽石般富有悲剧意味的头颅与夸张的弓之间紧张与宁静的反衬对比,把生命弹性和它的悲剧归宿强烈地凝缩在了一个瞬间里。与这强有力的赫克利斯相对比的是另一尊柔韧纤细的《水果》。《水果》是一种非常纯净的曲线的流泻。温柔而小心翼翼地袒露着等待的双乳与那螺旋形流动的节奏形成对比,凝固成一种宁静的惆怅。有人说,布德尔的雕塑是一种十八世纪怀旧式的宁静。我觉得,在它希腊式古典宁静下涌动的却实际是一种很深刻的二十世纪的悲剧意识。是它所游荡着的那种痛哭的梦幻令我震颤。
最近读到这位大师的随想录。这是一种非常随意的关于感受与思考的记录,像是用简洁的线条组织的速写与素描。这是一本非常优美而且动人的散文集。我们能看到蒙托榜那被阳光照成了透明的草地与森林,白云一样在自然秩序下游动的牧羊犬;能看到紫色夕照下布德尔与他女儿之间那种动人的爱。当然,更多的是有关艺术创造的札记。布德尔的一生,在那儿苦苦寻觅的是那种自然万物中普遍永恒的节奏韵律。他在心灵不间断的碰撞与颤抖中追求整体严格界限之中的极度和谐。
其中有许多非常珍贵的艺术箴言。给我留下印象的是,布德尔说,“隐含在艺术中的力量是孤独的,是力量使艺术家接触整个生活,但是最后它总是谦虚地隐藏在艺术作品之中,”“诚实有时可能表现得很幼稚,但是它比技巧更有力量。所有表现稚嫩的作品,其实都是因为里面掺进了最不诚实的情感的缘故。”“乖巧精明的人往往创造出虚假的作品。”布德尔还说,“我愿意在轻松的生活游戏中偶然地发现某种规律,从一个疲惫困倦的灵魂中,只能产生枯萎苍白的艺术。”“二流艺术得到了时代所能给予的全部殊荣和人们至诚至忠的喝彩。因为它粉饰了民族的愚蠢,而不是传播了民族的精神美德。第一流的艺术总是同时代忤逆狂悖的,并超越时代精神之上。这种艺术的感召力才是最强大、最积极的,也是一个民族精神中最生动的部分。”
这本书的书名是《艺术家跟中的世界》,相比内容,书名多少有些平庸,少了许多诗意。读完全书,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似乎是那样一个弥漫着夜的温馨的夜晚,在那样一问幽暗而又神秘的工作间里,是布德尔和罗丹在点燃蜡烛照亮古老而圣洁的大理石。“烛光移来移去,神秘的光影在大理石上奇妙地跳动着,工作间整个儿笼罩在扑朔迷离、如梦如幻之间。优雅的光芒在沉浮不定的影子上摇来晃去,影子在光的颤动中也振动不休。”就在这种振动不休之中,一个梦幻的灵魂就在那里向我们微笑。
(《艺术家眼中的世界》,布德尔著,孔凡乎、孙丽荣编译,辽宁美术出版社一九九0年五月第一版,5.50元)
品书录
石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