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也夫、李强主编的《西方社会学史》一书,算是社会学恢复以来这一领域的早一批投石问路者之一。开卷有益处,乃觉书中时有大胆标新、敢破定论之举。且说社会学上结构功能理论的主要缺限,大凡读过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人皆耳熟能详:不用问,帕森斯乃至整个结构功能理论局限性的一个主要特征,便是其多从社会系统自身的维持和稳定出发,因而无力说明社会冲突、社会变迁,甚至歪曲了社会的真实面貌和本质,是保守理论的代表。——社会学界一般都主此说,多少名家们都就此进行过致命性的批判!似乎这一点已成定论,不用多说。然而,本书作者则以透彻的洞见、周密的分析指出,虽然帕森斯本人所重视的是社会整合而非社会变迁,但这并不等于说结构功能理论无法解释社会矛盾和冲突而只能解释社会整合。恰恰相反,结构功能理论通过对系统的构成及其维持和发挥功能的条件及机制方面的论述,为如何理解社会冲突、社会变迁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角度和启示。质言之,社会冲突和社会变迁恰恰从另一维度、另一方面反映出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运转所需的种种要素;对社会冲突的直接认识可以是对社会整合的间接把握,反之亦然。帕森斯对社会病态和冲突诸现象未曾足够注意,只着重于从一个角度单一地分析社会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自有不足之处,但这并不说明结构功能理论本身不藏有足够的解释力因而无从发展。此处立意有据,推陈出新,有启发性。再有如符号互动论中的“标签理论”一派,作者在指出其缺陷的同时,并未漏掉其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如它强调习惯为人们忽视的、对越轨行为的主观评价的重要性,对造成和加深越轨行为的社会原因和人际关系原因作了精辟而细致的分析。“所谓有越轨行为者,就是被成功地贴上了这种标签的人。”(转自该书第275页)因此,我们不仅要注意越轨行为本身,尤其要注意社会是如何看待和评价它们的。此言不谬,是为死心眼和糊涂虫的进言:老是忙不迭地跟人“划清界限”,凡事皆给人贴上形形色色“好人”、“坏人”的标签,往往只会更快地推人下水,孤立人家也孤立自己,使人打心眼里疏远你,不合作或“不就范”。若能如该书所示,理论上常具此慧眼,现实中也就会聪明些吧?题外之话,不妨玩味一番。
该书囊括整个西方社会学史,面面俱到,却浓为不厚一册,适于浏览。各章开头语固非“正文”,然为各章之纲,不可不读。且此处虽落墨不多,却概括力强,可渭长抒意气,极尽风骚。
书中亦有冗赘粗糙、不值费评之处。尤引为憾的是,对当前西方社会学理论界“百家争鸣”的多元化局面未见胪陈,而仅仅展开对四个主要流派的论述,不免未出窠臼。凡此皆望来日臻善。有道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且待花团锦簇时。而且,笔者很同意该书“前记”中此言:“我们自己久远的历史和错综的现状都蕴藏和呼唤着她自己的社会学理论,外来的学说所能提供的只是借鉴。”
(《西方社会学史》,郑也夫、李强主编,能源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十二月第一版,2.85元)
品书录
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