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出现的地名比较好对付。更加棘手的是,一百多年以前标点符号尚未通用,遇到若干地名连续出现,作者不加点断,后世读者颇费心思猜测。如《三述奇》第88页:“嗣于西历一千八百五十九年(即咸丰九年),法助义大利及德义志征澳地利亚国。三国凯旋,议割澳地,以<SPS=1476>呢、奚米浪二地归于义国,德国自取边界数地。”读书至此,初不知“<SPS=1476>呢”、“奚米浪”是今天意大利什么地方。后来核对史实,恍然大悟,上述相联的两个地名本应点作“<SPS=1476>呢奚”和“米浪”,即威尼斯和米兰。
碰上小地名尤其麻烦。同书《普法战事记》一章提到许多巴黎附近的村镇,若不谙地理,根本无法点开。想当然的为之,难免出错。如94页,“其右营将军韦努阿者,与德战于三克洛、茂洞赛、佛比阳暨古皇河边,无分胜负。”应点作“三克洛(Saint-Cloud)、茂洞(Meudo-n),赛佛(Sèvres)、比阳(Billanco-urt)暨古皇河边”。“赛佛”一名,同书中屡见,不知何故标点者在这里把它拆开。又如96页,“十四日,南城外法兵退德兵,折回克河、堆善皮呢二村”,应读作“折回克河堆(Créteil)、善皮呢(Champigny)二村。类似标点错误,也见黎庶昌著《西洋杂志》(《走向世界丛书》,喻岳衡、朱心远校点)第101页,《巴黎街道》一节:“西洋都会、街道之洁净,前推巴黎,而巴黎又以商腮利赛及布尔瓦得、意大里两街为最精致。”这样断句,似乎“布尔瓦得”与“意大里”是两条街,其实“布尔瓦得意大里”是boulevard des Italiens(意大利人大街)的译音,是一条街,与“商腮利赛”(香榭丽舍)同为巴黎精华所在。
以上几个例子,除“<SPS=1476>呢”和“奚米浪”本可避免外,其余例子怪不得校、点者:没在巴黎经过的人,不会知道这些小地名以至街名。笔者不过借此机会提一个建议:标点古书中连在一起出现的外国地名(人名亦然)译音时,如无绝对把握,与其任意为之,不如存疑,以不点断为好。
读书献疑
施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