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学渊源、撰述考》含有“渊源考”十三卷及补遗十三卷,收录之人自明代始共一千二百余人;“撰述考”四卷及补遗四卷列作者二百三十余人,收书二千三百七十余种,有中国的,也有日本的。两考仅引用书目就有千余种,可谓洋洋大观。这部书有助于我辈后学对桐城学派的历史和规模产生切实的体会,也由此更能理解当年白话文学先驱们那种面对大敌的激烈抗争态度,而如此强劲的对手不得不以败北告终,也见出历史发展的必然大势是不可抵挡的。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今天不以宝贵遗产视桐城学派。
顺便说一句,两书的装帧古朴方正,宛然“桐城”风貌。
《中国文人的自然观》(W·顾彬著,马树德译,6.45元)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化史丛书”的一种,作者为波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系教授。作者认为:与西方的自然意识“伴随着资本主义和工业社会的形成而形成”不同,中国文学在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前已有了自然观的完美表露,经过六朝,至唐代完成了中国文人自然观发展的全过程,达到终点,到二十世纪后才开始有新的变化。作者主要是在对中国诗歌的探讨中阐释这个问题的。西方学者对汉学的研究有自己的出发点和特色,这与中国学者研究西方一样,但目前我国对于自然观的研究还没有大的开展,即如本书作者所说,中国对自然观的研究迄今还没有过专著。在对这方面的研究上,我们明显地落后于西方和日本,作者以为“这与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有关联”,是不是可以解释成:中国人自然观的形成不与工业社会相连,而现代人对自然观的认识与研究必须与工业社会相关联呢?
看到南帆新的论文结集《阐释的空间》(海峡文艺出版社,4.20元)一个文学批评家批评性格的形成可视为成熟的标记,而南帆的批评性格似乎可用“平实”两个字来形容。他有不卖弄、不取巧、亦不讳言的朴素,又有严谨、细致、以理服人的精密,这使他的批评文章虽没有如华彩乐段一样的宏丽气势,却有一种逻辑的力量,读之必有所得。《阐释的空间》不是南帆的第一本著作,但却因是论文集,所以更鲜明地展示了作者的批评个性与风貌。
《世界名诗鉴赏词典》(辜正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39.50元)——写下这一书名的时候就已想到,已经是第三次在这里推荐同一类的书了。如果采用同样的宣传口吻,想必会被细心的读者责为不真诚。因此不妨引一段诗人之论以代言:“说‘诗不能翻译’是一个通常的错误。只有坏诗一经翻译才失去一切,因为实际它并没有‘诗’包涵在内,而只是字眼和声音的炫弄,只是渣滓。真正的诗在任何语言的翻译中都永远保持着它的价值,而这价值,不但是地域,就是时间也不能损坏的。”(徐志摩:《诗论零札》)当然论者在这里是将“歪曲原作的翻译”排除在外的。所以这里仍有一个如何评判译作优劣的问题。这部辞典的主编者提出一个“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除在序言中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外,并在一部分名作条下采录了几种不同的译文,这一不失公允的态度或可稍稍弭平纷争,也体现了作为辞典所应具有的包容性。本书收诗范围在目前所见的同类辞典中可推为最广,平日介绍不多的诗作不在少数。辞条撰写方式则以提供背景材料为主,而主观“鉴赏”的文字尽量简短,这大约也是为此类“辞典”正名的一种努力吧。总之,二百六十余万字、十六开精装、还有那一幅美丽的“奥格斯堡的诗传单”的封面画,抵御它的诱惑,怕要下一番决心了。
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宗教与世界》丛书已陆续出版六种:《基督教与文化》(艾略特著,杨民生等译,3.25元),《宗教与文学》(加德纳著,沈弘等译,3.05元),《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道森著,长川某译,4.15元),《妇女与世界宗教》(卡莫迪著,徐均尧等译,3.30元),《神学与形而上学》(利奇蒙德著,朱代强等译,3.00元)、《政治期望》(蒂里希著,徐钧尧译,3.25元)。可以看出,丛书是从文化角度来对宗教进行探讨的。作为西方的精神文明,宗教虽然包含了许多的荒谬,却经久不失魅力,即因人类所面对的世界,永远有无法认识无法解释的神秘,永远有无法回避无法摆脱的困惑,而必得在一个形而上的世界求得精神的慰藉吧。对一种信仰的虔诚,实在不好指责,歌德的名言“反对神的都不在神外”,的确耐人寻味。而爱默森的一首小诗则从另一方面提出问题:“我喜欢教堂;我喜欢僧衣;/我喜欢灵魂的先知;/我心里觉得僧寺中的通道/就像悦耳的音乐,或是沉思的微笑;/然而不论他的信仰能给他多大的启迪,/我不愿意做那黑衣的僧侣……”不做上帝的信徒,却依然不妨到那个世界去寻找美。走一走,好吗?——但愿我的推荐,不会使读者失望而返。
有“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经典著作”之誉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美〕艾布拉姆斯著,郦稚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7.30元)终于有了中译本,这是令人欣悦的。十九世纪英国浪漫派诗人似乎是上帝创造的一个奇迹。杰出的人物那样集中地联翩出现,又那样分明地各具特性。他们既有锐敏的感性直觉,又不乏理性的觉悟;既醉心于自然,又对政务抱有同样的热情。因此不论作为诗人还是作为理论家,他们都显得格外重要。详细考察其诗歌理论,既可借以总结此前的诗论传统,又有助于认识其对此后诗论的影响。本书在广阔的思想文化背景中,对这一时期的文论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由此概括出西方文学批评四大理论(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客观说),并提出了文学批评四大要素(作品,宇宙,作家,读者)等见解。李赋宁先生说,读罢此著,“顿觉云过天晴,豁然开朗”,不知对批评理论感兴趣的读者是否会有同感?
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他的民主革命思想经历了曲折的、不断进步的过程。《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军阀》(段云章、邱捷著,四川人民出版社,软精装,7.80元)指出,这一漫长的认识过程表现为孙中出与军阀两条并行而对立的道路斗争,即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的中国和把中国建成独立、民主富强的统一国家的斗争。孙中山无疑是后一条道路的代表人物。书中,作者通过运用大量历史资料分析研究了孙中山和军阀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各种形式的斗争。为了问题研究的深度,作者将这两条道路的斗争置于广泛而又复杂的国际国内社会背景下展开。这样,一方面如实的再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另方面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就成了对充满矛盾的活生生的运动过程的考察了。
在我国的近代历史上,四川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在经济发展上有比较大的差距,以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而言,远较东部地区逊色。四川近代工业史》(张学君、张莉红著,四川人民出版社,软精装,6.25元)分析了个中原因。造成近代史上四川经济落后的原因作者认为一是商品生产发展不足,农业中以维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农产品始终占居主要地位,经济作物的种植虽在清代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没有形成规模大、范围较广的专业化生产;由于交通的困难,长距离大宗贸易不多见,未能形成对生产发生质变作用的强大推动力;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四川时间晚于东南沿海地区三十年。洋货、土货输入贸易量少,资本输入微乎其微,因此外国资本对四川封建经济的分解较东南沿海地区弱得多。上述作者的分析都是以充分的历史事实为依据。许多地方则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多采用综合统计方法。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力求治学严谨,立论有据的苦心。
实录是一朝史官于皇帝死后按年月日期顺序记载一朝皇帝在位时的言行事功的流水账簿。其繁琐和查用的困难程度就自不待说了。为了给更多的研究者提供方便,陈振汉等先生化费了三十六年的时间编辑出版了一套清代经济史资料。(北京大学出版社)资料分为两辑,第一辑为《清实录经济史资料(顺治—嘉庆朝,一六四四——一八二○)》,共分四册,第一册为农业篇;第二册为商业;第三册为财政篇;第四册为清入关前满洲社会经济。(书价分别为:13.70元;14.30元;12.80元;14.40元)。目前这一辑已经出齐。第二辑是《清华录经济史资料(道光—光绪朝,一八二一——一九○八)》,现已交付付印。我想大概不久就要和读者见面了吧。从卷帙浩繁的实录中编辑出这套资料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在编写中全部实录为手抄,为了避免舛误,每条资料都经过再三校对。这里,我作为一读者,感谢此书的编辑者们。
《超级竞争—美日欧高技术角逐概览》(武欣、王晓龙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90元)向人们详细介绍了被人们称之为世界三大科技发展计划的“日本第五代计算机时代”、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和欧洲的“尤里卡计划”。作者将这三大计划“浓缩在一个时空点上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指出这三大计划标志着高技术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关系已由此开始新的组合;以微电子、信息工程、生物、航天、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技术群,正在以巨大的活力改变着各个不同国家的社会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群体,其影响向各个领域扩散。最后,作者分析指出这“三大计划”将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中国家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书中,作者对世界各国经济关系的变化的分析很有见地。 世界经济的中心正在逐步转向亚太地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为此,有人慨叹二十一世纪的美国将失去经济大国的地位。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的《第三世纪——美国在亚洲纪元的复兴》(〔美〕乔尔·科特金、〔日〕岸本和子著,辜正坤,高佩义等译,3.65元)就为美国如何摆脱未来二十一世纪的困扰开了偏方。作者认为,美国并不是在走向衰落,而正面临着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机会。因为,大量的移居美国的亚洲人及西班牙移民将使美国人摆脱传统的欧洲中心偏执症,从而开辟像中国、台湾、新加坡、朝鲜、日本这些国家的市场以及更多的市场,这当中就潜伏着美国未来经济成功的可能;其次,美国的企业有着“开放制度”的力量,美国又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多样化人性的民族,这些在经济发展中已经显示出和必将继续显示出神奇的力量。书中,作者又对美国的某些公司怎样与亚洲公司竞争成功;管理方面要作出怎么样的反应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近代经济史(从十四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下半叶)》(〔民主德国〕汉斯·豪斯赫尔著,王庆余等译,商务印书馆2.70元)主要写大西洋沿岸至乌拉尔地域的欧洲经济史,内容包括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普鲁士、哈布斯堡王朝、俄国等的经济状况、相互关系和对世界的影响,以及社会各阶级的兴衰变化情况。在全书的叙述过程中,作者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论述;经济的过程位于中心地位。本书运用的资料比较丰富。可供研究者用。
无独有偶。在中国有所谓的黑市,在西方称这种黑市为“地下黑经济”。这种黑市或黑经济从事国家禁止贩卖的物资,逃税、漏税,在商品价格上也扰乱着国家市场。它给整个经济生活带来混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地下黑经济》(〔美〕李朴·班·维克尔著,黄小平、邱梅译,2.30元)对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地下黑经济进行了大曝光,指出地下黑经济的猖獗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力资源、物资、资金不是按生产率成本进行有效分配,而是以机会成本进行分配,它严重妨碍了整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逃税与不逃税人之间出现新的分配不公平;法律失去威严,政府遭损害。所以,必须从严治理。
中国法制出版社新近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规汇编(一九九○年第一辑)》(4.00元),它汇集了一九九○年第一季度内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有关决议;国务院发布和国务院批准,部门发布的行政法规以及法规性法规;此外选收了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公布的地方性法规和人民政府发布的法规。此书的出版,可以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也向人们提供了法律咨询。在法制逐步走向健全的今天,此书是颇有实用性的。
得知浙江古籍出版社推出二十卷本《李渔全集》的消息,颇有些惊讶。得享如此殊荣者,并不多见,笠翁先生得以“傲视群贤”,可以表明今人观点的一种转变吧。目前全集尚未出齐,仅胪列卷次如下;第一至第二卷:‘笠翁一家言;第三卷:闲情偶寄;第四至第五卷:笠翁传奇十种;第六至十卷:笠翁阅定传奇八种;第八卷:无声戏、连城璧;第九卷:十二楼、回文传、内蒲团(梗概);第十至十一卷:李笠翁批阅三国志(演义);第十二卷至第十四卷: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第十五卷:古今史略,干古奇闻;第十六至第十七卷:资治新书(初、二集);第十八卷:评鉴传奇二种、韵书三种、杂著;第十九卷:李渔年谱、李渔交游考、李渔研究资料选辑;第二十卷:现代国内外学者论文精选、李渔研究论著论文索引。全套售价400元。
巴蜀书社的《文宋文》已见第一册(25元)。这是古篇整理的一项大工程。其收录全部现存别集之文,中有不少稀见之册。此外于各种总集、史书、类书、笔记、传话、地志、家乘、书录题跋、碑刻法帖、佛道二藏帖敦煌遗书中广事搜罗,总计收文约十万篇,收录作者逾万,其中百分之九十五均为无集作家。总之,有宋三百余年的单篇文章,于此几可尽得一览。所收入的作者,皆附以小传,且一一注明资料出处。书后并有作者索引与篇名索引,多方为读者提供了检索之便。
《读书》服务日之页
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