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为庆贺著名《文心雕龙》研究专家杨明照教授八十寿辰暨执教五十周年而出版的学术论文集,集中收有海内外许多著名学者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例如,大陆学界在八十年代曾开展过一场关于刘勰《文心雕龙》是否以佛学思想为主或是否“以佛统儒”的大论战。其实,早在六十年代,台湾已有学者提出刘勰文艺思想是“以佛学为根柢”。潘重规教授撰文驳斥此说,以翔实的考辨、确证刘勰依僧<SPS=1286>之时,《文心雕龙》已写成,刘勰文名已著,因此,《文心》思想与刘勰晚年佛学思想大异其趣,不可混为一谈。相信这一观点对大陆“龙学”研究能有所启发。本书中不仅有考证精审、功夫深厚之作,也有方法新颖、视野开阔之作。香港作协主席黄维梁先生的《精雕龙与精致瓮》一文,比较了刘勰与西方新批评家对结构的看法,并将这种研究的结论导向了当代创作与审美,指出:《文心雕龙》体大虑周,是文学批评的杰构,不但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光芒万丈,在世界的文学批评史上,也应有尊贵的地位。将《文心雕龙》与新批评理论作比较,不但可以认识《文心》的崇高地位,而且对醉心于西方观念的人,也是一剂清醒药,因为“刘勰和诸新批评家的主张,特别是他们对艺术性(包括对结构)的肯定,是不会过时的。中国的创作者,如果对中国传统的态度有所怀疑,而倾向于崇拜外国,则新批评的主张,以及对肯定新批评派的意见,听起来可能较为顺耳”。黄先生这种通达的看法,是值得推崇的。本书所收论文,不乏独到之见,新颖之解,例如祖保泉先生对《指瑕》疑难句的试解,冈村繁先生对张衡与班固的比较,陈耀南先生对“风骨”群说之辨析,安东谅先生对“知音”的探究,吴调公先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等等。
本书的另一特色是体现了海内外学者《文心》同雕的友谊。台湾“龙学”专家王更生教授在文中写道:“学不已斋主人杨明照先生,是我国《文心雕龙》学界的泰斗。我虽然没有和他见过面,但他对我的研究心路,确有决定性的影响。”日本学者户田浩晓先生,也谈到他与杨明照先生的神交与学谊,“余曾读杨明照先生《文心雕龙校注》,受益甚大。后在《大安杂志》上草短章而述所感,因此与先生结学缘。”户田先生三十年前在《大安杂志》上所“草短章”即指《杨明照氏<文心雕龙校注>读后》一文,在这篇书评中,户田先生认为杨明照先生早年的《文心雕龙校注》“发前人未发的卓见,随处都有”。但亦不无遗憾地指出:由于当时中日邦交尚未正常化,因而影响了学术交流,仅版本校订一项,就有“杨氏已见而我未见者”,亦有“我手上有而杨氏未见者”。“仅就这一事实来看,也足以说明日中两国之间的关系,越是能够早日恢复正常,自由地交换论文,相互往来,则日中学者的研究工作也会比今天越加紧密,越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我对这一点谨致以殷切期望”。
(《文心同雕集》,户田浩晓等著,曹顺庆编,成都出版社一九九○年七月第一版,4.00元)
品书录
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