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本来是丰富多采的经济生活的反映,为什么这些活生生的内容一经理论化就那么乏味,令人不敢拜读呢?绝大多数经济学著作都是一付正儿八经的样子,严密的逻辑推理,连篇累牍的图形分析,以及令人头痛的数学推导,无怪乎西方人也把经济学称为“沉闷的科学”。也许经济学的发展还离不了严肃的学术著作,但作为普及性读物,能否让它趣味性更强,更令人爱不释手呢?自然科学中有许多令外行读起来津津有味的科普读物,社会科学中也有不少引人入胜的普及性读物,看来经济学在这方面是落后了。
最近有幸读到蒋自强教授主编的《经济学趣谈》,精神为之一振。这本书虽谈不上是一本上乘的经济学著作,但在化“沉闷”为“趣味”,普及经济学知识上却作出了可贵的努力,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这部包括97篇文章的书不同于一般的通俗读物,它的重点在于趣味性,即要在知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结合的基础上突出一个“趣”字。其具体作法就是先从一个故事入手,然后从中引出一个经济学的道理,或介绍一个经济学的观点。从故事入手就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再由这个故事引出一个观点,就使读者不知不觉地学到了许多经济学知识。例如,作者在讲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量这一道理财是从莫泊桑著名的小说《项链》开始的,小说的主人公罗瓦赛尔太太丢了朋友一条值五百法郎的假项链,而还了一条三万六千法郎的真项链,这两条项链看来一模一样,价格差别为何这么大呢?这就引入了商品价值的决定问题这一经济学基本原理。由故事引出理论,读来兴趣盎然,读后颇有收获。这就正是趣味化的妙用吧。类似这样成功的例子书中还是很多的。诸如从《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治家谈经济管理,从三个和尚没水吃谈经济责任制,从猫投河自杀谈生态经济学等等,都是溶趣味与知识性一体的。
经济学的范围相当广泛,本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选材丰富,涉及到许多领域的经济学知识。从本书的内容看大致包括这样一些方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经营管理知识;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问题;新兴经济学科;中国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等。对于想了解一些经济学知识的广大读者来说,重点不能是比较专而系统的经济学介绍,而应该是广博而普及的内容,尤其是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知识。因此,选材广泛而不集中于一、二个问题是恰当的。
当然,作为一种尝试,这本书也还有其不足之处。首先是有些文章的趣味性还不足,这有内容本身的困难,因为有许多理论还找不出恰当的故事或事例,但我想即使是这种情况也应该通过其他方式来加强趣味性。其次,有些文章偏重于趣味性,而对经济学道理本身讲得不够深透,故事部分占的篇幅不少,而在说明其中的经济学观点时就太简单了。应该说,《经济学趣谈》本身的中心仍是讲经济学,故事只是一个引子,颠倒了这个关系就难免有肤浅之感。最后,在选题上,与当前经济改革有关和人们所关心的热门话题上分量少了一些。如果能把这一部分作为重点,深入浅出而又趣味盎然地介绍一些经济学知识,读者的兴趣就更大了。
尽管我并不认为这本书篇篇都是上乘之作,但我认为它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一个成功的尝试。如果更多的经济学者认真从事这一工作,那么将会使经济学更加普及,我的朋友也不会用“乏味”来评价经济学了。
(《经济学趣谈》,蒋自强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年六月第一版,5.10元)
品书录
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