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应天故事汇 >> 李逵负荆作者:多人
后记


  康进之(一说姓陈),元代前期杂剧家,棣州(今山东惠民)人。生平事迹,俱不可考。所作杂剧,还有《黑旋风老收心》一种,今不传。

  元明时代,水浒戏存目约三十余种,今存十余种。《李逵负荆》是其中最好的一种。

  李逵的故事在水浒戏中占的比重很大;李逵又是水浒戏中塑造得最出色的英雄人物形象。李逵负荆的故事,在元明之际,被施耐庵等小说家采集编写于《水浒传》中。但小说中的这一故事,远不如杂剧那样生动感人。解放后,上海文化局创作研究室又依据《李逵负荆》杂剧和京剧《望江楼》改写成《黑旋风李逵》,说明这个剧本直到今天仍然为广大群众所欢迎。

  《李逵负荆》是一个优秀的幽默喜剧,它是由误会而产生的喜剧性冲突构成的,因此有人又叫它误会剧。从故事本身看,李逵和宋江的误会是剧本的主要矛盾。王林和两个贼汉的矛盾,王林和宋江之间的误会,都是构成李逵和宋江之间误会性矛盾的条件。而随着各种矛盾的推移和转化,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喜剧关目和一系列的喜剧性的故事情节。

  宋江定场诗中的“替天行道救生民”,是梁山起义军的政治纲领和行动准则,也是统领全剧的主导思想。两个贼汉正是利用梁山头领的威望而冒名作恶,老王林基于对梁山头领的信任才要女儿出来敬酒。假宋江抢走满堂娇,造成了王林对真宋江的误会。通过王林告状,又把这一误会移植到李逵的心头。李逵那种嫉恶如仇、忠于起义军的政治原则的品质和急躁鲁莽的性格,决定了他与宋江的一场误会性冲突必然发生。

  李逵上山问罪,从旁敲侧击到正面冲突,从拔斧砍旗到堂前赌赛,自以为真理在握,气冲牛斗。李逵越是煞有介事,观众越是发笑,喜剧气氛越浓。

  在下山对质途中,李逵对宋江行动的快慢,总能找出他认为的合理解释,使误会通过他的错觉在想象中逐渐加深。宋江由于成竹在胸,不仅不计较李逵的无礼,反而不时地对他进行挑逗。这场十分幽默的相互调侃的好戏,不时引起了观众内心的愉悦。

  三方对证,是本剧情节的高潮。对证的结果,原在宋江意料之中,然而却在李逵意料之外。误会一经消除,双方气势完全转换过来了。李逵闹店,是他愧恨的内心冲突的反映。

  至此,戏剧只有“赌赛”和王林与两个贼汉之间这两个次要矛盾了。“负荆请罪”又是一场妙趣横生的好戏。李逵借剑准备自刎,场面气氛紧张;王林上山报信,紧张场面顿缓。李逵捉拿了两个贼汉,自己“将功折罪”,又使王林父女团圆,宋江、鲁智深恢复了名誉。一切矛盾都得到解决,出现了十分热闹的喜庆场面。

  《李逵负荆》始终充满着浓郁的喜剧气氛,不断博得观众的笑声。喜剧中的笑,不仅可以用于讽刺,用于揭露生活中的腐朽势力;而且可以用来歌颂、塑造正面英雄人物。本剧就是一个范例。

  《李逵负荆》现存《元曲选》和《酹江集》两个本子,文字基本相同。本书以前者为底本,以后者为参校本,改正明显错误数处。另外,《北词广正谱》所录本剧曲文,与以上两本相较,出入甚大;其中“蛮姑儿”、“上京马”、楚江秋”三曲,今传两本皆佚,兹不具引。


上一页回目录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5-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