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应天故事汇 >> 看钱奴作者:多人
后记


  郑廷玉的《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杂剧,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讽刺喜剧,在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郑廷玉,河南省彰德府(安阳)人。他是元代前期的戏曲作家,一共写了十六个杂剧,现在有六个流传下来,《看钱奴》是其中最好的一个。

  《看钱奴》的故事来源于四世纪时一部神怪小说集《搜神记》。《搜神记》说有一个姓周的贫民在夜里梦见天帝哀怜他,叫司命神把张车子的千万家财借给他,等张车子出世后再物归原主。从此以后,他经营产业,处处顺手,成了千万富翁。后来他家里的女仆张氏在车房里养下个孩子,取名张车子。车子长大以后,周家渐渐贫穷,他的产业都转移到车子手里去。这个宣扬贫富于天定的迷信故事后来一直在民间流传,到十三世纪中叶就成为穷贾仁借用周家二十年财产的故事。生活在七百年前的杂剧作家郑廷玉的思想不免有迷信成分,当然还不可能认识到贯穿在这个故事里的“贫与富前定不能移”的思想的欺骗性,因此他在剧本的结构上安排了一个宿命论的框子,让东岳增福神以正面人物出场作封建道德和宗教迷信的说教,这当然是毫无足取的。然而作者对苦难人民却怀有同情,对于“这等无仁义愚浊的却有财”、“有德行聪明的嚼齑菜”的社会现象有所认识,并对当时社会是非颠倒抱着强烈的不满,因此依然能在剧中为我们塑造一个为富不仁的“看钱奴”形象。

  郑廷玉把这个看钱奴取名贾仁,同时即意味着他的假仁假义。剧本第一场,作者在大力宣扬神的威力的同时,就描写了这个看钱奴性格里虚伪的一面。他令人厌烦地宣扬自己如何得了些少富贵就一定会怎样怎样地做许多事情;但当增福神答应给他二十年富贵时,他想的却是怎样做财主,摆架子。这样前后对照,就用他自己的卑污心理,戳穿了他满嘴的谎言,突出地揭露出他随处行骗的丑恶面目,取得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买子一场无情地揭露了贾仁性格里刻薄剥削的的一面。他连别人出卖儿子的钱都要赖掉,连替他作中人的门馆先生都要叫他赔钱,为了攫取财物真是到了灭绝人性的地步。这一场写那孩子死也不肯改口说自己姓贾,贾仁夫妇就在他的父母面前打得他呼天叫地,以及贾仁摆架子、耍无赖的种种情状,都是精雕细琢的现实主义描绘,生动逼真,讽刺性强。元朝滥发钞票,一贯钞当时还不够买一个泥娃娃,贾仁却说:“一贯钞上面有许多宝字。”要陈德甫高高的抬起来给那穷秀才,不仅把这个刻薄鬼的神态写绝了,而且寓针砭时弊于幽默诙谐的笑乐之中。

  第三场用夸张、漫画的手法突出贾仁爱钱如命的悭吝性格。在他病倒后对养子的一段谈话中,作者正确地把握住这个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思想逻辑,用一连串夸张性比较大的动作,敷演出买鸭挝油、狗舔指头、马槽发送、借斧断尸等宣有喜剧感的场面,并把这些场面串连在一起,前后映照,在连续不断的哄堂大笑中,让观众摄神守魄地看到一个地主守财奴损人利己的本性、贪婪悭吝的心理和狗彘不若的行径。

  虚伪、刻薄、悭吝,这是贾仁性格的三个方面,它概括了剥削阶级里许多人物的共同物征。因此尽管这个剧本一头一尾有许多宗教迷信的描写,依然不能掩盖它的现实主义的光辉,成为中国讽刺性喜剧里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十七世纪初徐复祚的杂剧《一文钱》,十八世纪中叶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对悭吝鬼形象的描写也都有独到之处,但仍不及《看钱奴》的淋漓尽致。郑廷玉笔下的贾仁形象,就是和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的著名喜剧《悭吝人》中的主人公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

  《看钱奴》的艺术价值,同样受到了世界人民的珍视。它在十七、十八世纪曾被翻译介绍到西欧,有裘利安的法译本和佚名的英译本。

  《看钱奴》传世的版本,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息机子《古今杂剧选》本,《元曲选》本。这三个本子的剧情大体相同,但元刊本的科白极为简略,唱词也与其他两个本子出入很大。所以,我们这次校订,选了唱白比较完整的《元曲选》本作底本,以息机子本作参校本,两本并存的个别明显脱误,则据元刊本补出。


上一页回目录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6-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