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掌握一门特长



  战国时期的公孙龙是赵国的风流名士。他手下拥有三千门客,这些门客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本领。他常说:“一个聪明人应该善于接纳每一个有自己特长的人。”

  一天,一个流浪汉来见他,并向他推荐自己:“我有一项特别的本领,想投靠你门下。”公孙龙高兴地问:“你有什么本领,快说来听听。”那个人回答道:“我声音特别大,很善于叫喊。”公孙龙听了,就转身问他旁边的门客:“你们有谁善于叫喊?”结果没有一个人回答。于是,他就收下了这个很善于叫喊的人做他的随从。

  过了没多久,公孙龙和他的门客一起出外游玩。他们来到一条河边,发现渡船在河的另一头,但河流很宽,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时,公孙龙想起他最近收的那个人的本领是善于叫喊,于是,他就转过头去对那人说:“你大声叫对面的船夫,看能不能把他叫过来。”那人觉得展示他技能的时候到了,就竭尽全力大声地向对面喊:“喂,船夫,过来,我们要过河。”他叫声刚落,对面的船夫就摇着船过来了。公孙龙对这个新收的门客非常满意。

  这就是“一技之长”的由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怎样的处境,一个人只要拥有一项特殊的本领就不难生存。社会发展到今天,分工越来越细化,相对于全面发展型人才来说,我们更需要有一技之长的专业型人才。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即使你的精力永远也用不完,也无法完成一件事情的所有环节,因为我们还需要效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特点而学会了特长,那么你的任务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其他的事情自然会有人做,你无需操心。一本书的出版要经历很多环节,市场调查、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排版设计、校对、印刷、发行、宣传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人去完成,你不可能把所有的工作都一个人包了。如果你是搞设计的,就专心把设计工作做好,其他的你就不必操心,否则只会白白浪费时间。

  因此,最重要的是: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必须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然后朝着你认定的方向努力,虽然会有很多挫折,但你始终是前进的。如果你认不清自己,什么都想做,又不知道做什么好,在十字路口左右徘徊,刚前进了一段路,又折回来,朝另外一个方向出发,不多久发现又不合适,又返回来,如此这般,人生到底经得起多少这样的折腾呢?和你一同出发的人已经到了终点,你还在路上摸索,你付出的代价太大,而收获太少。

  上帝垂怜两个刚刚丧失双亲的孩子,把他们叫到跟前,慈爱地说:“我要传授你们本领,然后靠本领去生活。”

  上帝问哥哥:“你要学什么本领?”

  哥哥说:“我想做一名伟大的潜水员。”

  上帝点了点头,又问弟弟。弟弟回答说:“请授予我精湛的医术。因为我的父亲母亲死于瘟疫。我要用这项本领拯救那些可怜而无辜的病人。”

  上帝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并给他们一道符咒,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仍然有两次求助的机会。

  哥哥做了一段时间的潜水员有点厌倦了,就开启那道符咒,请求上帝授予他另外的本领。这次他要了飞行员。结果只学了点皮毛,他又觉得在天上飞和在水里游一样无趣,于是再一次请求上帝授予他另外的本领。这一次他又想学火车司机。上帝仍然微笑着满足了他。这次时间更短,甚至不到一个礼拜就放弃了,他受不了火车没日没夜的轰鸣声。等他再次开启符咒的时候,他突然发觉,他已经没有向上帝求助的机会了。他变得一无所有。

  为了生活,哥哥只好一边乞讨一边寻找弟弟帮忙。找到弟弟时,简直不敢相信,弟弟已经拥有了一座别墅,他创办的医院和医学院人人皆知。

  哥哥不解地问:“难道你没有向上帝进行第二次求助吗?”

  弟弟说:“当然有。但是我每次求助的都是医学上遇到的难题。”

  这就是哥哥和弟弟的区别。什么都想学,什么都半途而废,最终一事无成;扎扎实实学一门自己的特长,日积月累,终于走向了成功。道理总是很简单,可为什么我们总是办不到?兴趣可以朝三暮四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难道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吗?记住,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特长,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坚持下去,你就一定会成功!

  借力而行--三言两语的人生忠告

  有时候我们可以为了别人而活着,但绝不可以为了成为别人而活。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你能做什么就去做吧,不要犹豫。

  戚戚者早夭,大观者寿

  《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豁达、达观、通达

  达,dá①通;②达到;③懂得透彻,通达(事理);④表达;⑤显达。

  【豁达】huòdá性格开朗;气量大:胸襟~│~大度。

  【达观】dáguān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生性~│遇事要~些,不要愁坏了身体。

  【通达】tōngdá明白(人情事理):~人情│见解~。《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豁达、达观、通达

  笑着面对人生

  人生这两个字真的太复杂,说不尽,道不完。有的人苦于人生短暂,几十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就要了却此生,悲从中来。而有的人,觉得人生路漫漫,没有尽头,苟活于世,徒增烦恼,生不如死。这两种人的人生态度都是消极的。前者把一切看得太重,后者似乎什么都看开了,其实什么都没有看开,只好发出无奈的慨叹。

  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是,每个人的一生都充满了挫折,都有很多烦恼。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欲望,当这些欲望无法实现的时候,烦恼就产生了。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一次痛苦的旅程,从我们降临人世的那一刻起到我们的生命的终结,无时无刻不在忍受着痛苦。叔本华的痛苦主义哲学曾经影响了很多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的年轻人。看不开的人,一生都没有快乐,一生都背负着痛苦的十字架;而看得开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努力做自己的事情,失败了懂得自我安慰,伤心的时候想开心的事情,这样的人往往会从人生当中寻找到更多的快乐,也容易产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