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他说,这样做有以下几个目的:

  一是锻炼自己的意志、毅力和恒心。一个人干事业最起码的功底就是吃苦、耐心、毅力和意志。

  二是给儿子作表率。他说自己平时坚持到学校送饭,这看似教条、形式,实际上是磨练一个人的意志、锻炼其坚强毅力的得力方法,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无形中也感染了儿子们。

  三是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以便针对问题有目的地施教,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库金会说,现在许多家长都苦于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这样就给一些受不良影响的孩子在家长面前说谎、蒙骗创造了条件。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情况不了解,孩子一次次说谎得逞,慢慢养成了坏习惯,有些甚至走上邪路,这类例子很多。出现这种现象,很多家长不是检讨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够不够,了解够不够,尽没尽到一个家长的职责,反而一味抱怨孩子不听话,学坏了,抱怨学校风气不好,管理不严。其实孩子学坏,一大半责任在家长,要是家长经常到学校去,观察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成长,发现问题及时施教,孩子就不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也就说不上学坏了。

  正因为明白这一点,库金会自孩子上小学起,就坚持每天去一次学校。在小学阶段,他主要是到学校观察孩子活动的情况,研究孩子的心理活动。他不但观察自己的孩子,还观察别人的孩子,同时找老师了解情况,观察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和成绩差的孩子在课余时间有哪些区别。他还用很大精力研究放学后各种类型孩子的活动情况。他发现,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一般都能径直回家,不在路上疯玩;反之,家庭教养不严,学习成绩差,孩子就会利用放学回家的点滴时间,或去游戏机室玩一会儿游戏,或在小玩具摊点上瞎看,有些甚至到处疯跑着追打。在初中和高中阶段,他敏锐地观察到早恋和青春期叛逆是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主要“杀手”。他就每天对孩子施以正面的感化教育,以情感人,一日至少进行三次教育,他还形象地把这比喻成“孩子天天掉进染缸,家长就要每天从染缸里将孩子捞起来洗一洗”。

  因为孩子们在一起,都处在青春期,平时在一块儿吹侃的内容都极“前卫”,孩子稍不注意就会“中毒”,影响一天的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受到影响,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家长如果偶尔管一次,打骂一两次,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孩子不但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和幼稚,还一肚子委屈,认为和家长无法沟通,有些再也提不起学习劲头。

  他掌握了与孩子沟通的秘诀

  现在,家长们普遍反映与孩子沟通难,家长的话孩子一点也听不进,你还未开口,他就捂起了耳朵,还叫你闭嘴!有的甚至与父母动起了拳头,令家长们伤心不已。库金会说,他天天接到不少家长的电话,许多家长谈到这些都失声痛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而库金会的孩子是典型不听话的孩子,他又如何与孩子沟通呢?他坦言,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也有过失败,也经常被儿子“训斥”,至少每周要被孩子“训”一至两次。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不听话呢?为什么对家长那样反感排斥呢?库金会经过反复的长时间观察研究,再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这种排斥是普遍现象,即使对那些非常听话型的孩子来说,青春期也常常会出现逆反心理。他回忆自己在14岁那年,突然发现自己长大了,对父母的打骂斥责产生了抵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