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库金会两个儿子平时大错不多,小错不断。面对调皮的儿子,他不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斤斤计较,但对原则问题则牢牢把住关,不使儿子往邪路上滑。为此他与儿子之间还曾演绎过一场“猫抓老鼠”、斗智斗勇的游戏,与儿子的带课老师紧密配合,成功当了一回“私人侦探”。

  1993年底,库金会才上小学一年级不久的小儿子,就伙同哥哥从他钱包里拿走了50元钱。当他发现钱包里钱少了之后,就问妻子,妻子说没拿,又问两个孩子,孩子们也一口咬定没拿。钱没了,妻子没拿,他又没外出,钱能不翼而飞?经他反复观察和分析,初步判断钱是大儿子拿了。因小儿子太小,还没那个胆量。可无论他怎样盘问、诱导甚至威吓,儿子们硬说没拿,一副“坚贞不屈”的样子。后来又搜查书包、抽屉、被褥和枕头下,均无结果。两个儿子见状,“委屈”

  得要哭,大声向他抗议,说侵犯了他们的“人权”,差点没把他告上法庭。

  一般家长到了这一步,也许就会放弃。但经他反复分析,还是认定儿子们“作了案”。平时的小错无所谓,50元钱也不是个大数,但涉及到孩子的品德问题,可就是个天大的事了。孩子今天敢偷拿父母的钱,明天就敢到学校去偷,如再发展下去还会到社会上去犯罪,那家长的失职可就太大了。因此,他决定要把这件事盘查到底。但下一步的追查必须偷偷进行,不能让孩子们有所发现,不但要查出50元钱的下落,还要看看这哥俩是怎样花这笔钱的,以便对孩子强化教育。

  那些天,他十分注重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注意他们的神情。

  为加强“破案”的力度,他还将“家丑外扬”,把这事告诉了班主任,请求老师协同“侦破此案”。果然,他和妻子发现这段时间两个儿子饭量减少,学校老师也反映说小儿子库稳飞最近上课老吃零食。掌握了确凿证据,他心里有了底,便到学校把儿子们叫到老师面前,摆上老师课堂收缴的零食当面对质。儿子们这下再抗不过去了,只好如实“交代”拿钱经过,并“交代”钱是放在学校门口的副食店里,与店主说好实行“记账式”消费。随后,孩子们带他和老师到校门口的副食店去查看,已花去了35元,还剩15元余额。这种消费方式发生在两个小学生身上,足可看出孩子们有多精,家长怎么可能搜到“赃款赃物”呢?难怪面对家长的“拷问”,孩子们“理直气壮”、“坚贞不屈”了。试想,如果家长稍一马虎或不负责,孩子们的“手脚”不就得逞了吗?一次得逞事小,若从此鼓舞了孩子们“作案”的勇气,再接着做下去,哪还得了,不就把孩子们给毁了,也把家庭给毁了吗?

  “破了案”,库金会并没就此“结案”,他在想,孩子们为什么要偷钱,就是因为想买小吃解馋。小孩子嘴馋是很正常的事,自己小时候不也嘴馋得不得了吗?不仅小孩子嘴馋,就是不少大人也常常嘴馋。因此,这个漏洞光靠“破案”去抓去堵不行,还要正大光明地满足孩子们嘴馋的需求。但是前提是他们必须好好学习,必须明白,想吃东西,想达到某一个目的,必须用正当的手法、通过正当的渠道去达到。12年来,无论外界怎样影响,他的两个孩子从没到游戏厅和网吧去过一次,也从没和别的同学打过架,而且每个学期都被所在学校评为三好学生。

  巧用“罗森塔尔效应”

  善意的欺骗法,大概每个家长在孩子身上都用过。你说孩子聪明,孩子当然高兴;你说孩子学习用功,不少孩子可能会因之学习更用功。

  当然也有例外,如有些孩子经不起表扬,本来就自满,一表扬就更是飘飘然,对这样的孩子,家长的表扬就应该谨慎些,但仍然可以用其他的善意欺骗法来促使孩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