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传达信息的品牌就是文凭



  实际上,在市场经济中,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消费品市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市场“劳动力市场”。我们在消费品市场上是买方,在劳动力市场上则是卖方。信息经济学的原理,“品牌效应”仍然管用。这个时候,传达信息的“品牌”就是“文凭”。

  所以不要相信“能力最重要,文凭不重要”的鬼话,更不要相信“用学历衡量人是传统保守的科举制度的落后思想”,正好相反,文凭非常重要,而且“用学历衡量人”是与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现代“信息经济学”理论的必然推论。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将长期存在,在劳动力相对比较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商品”的购买者用人单位就好像走进了摆着上万部手机的大超市,他不可能用一个月的时间来一一挑选比较,只能一眼扫过去,根据几个著名品牌选择几个商品,然后再拿起来挨个比较。对于那些没有贴上“知名品牌”的商品,连被拿起来比较的机会都没有。

  不要把“能力”和“文凭”对立起来,文凭是向用人单位传达关于你能力大小的信息标签,二者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我以考中央机关国家公务员为例。假如你要想进商务部,报名的时候有个资格审查,两个死标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英语六级以上”。网上报名,仅仅因为我报名的时候因为没有注意“在备注栏中填写六级证书号”的要求,忘了填,所以尽管我在“英语水平”一栏填了“六级”,一天后即被判为“审查不合格:英语水平未达要求。”面对冷冰冰的电脑,你找谁说道理去,谁会理睬你的英语水平到底怎么样?这个规定合理吗,我看很合理,因为报考商务部的人数仅通过审查的就有6千多人,只招120多人,如果不看英语六级证书,不把没通过审查的算在内,光是这六千多人都挨个去英语面试十分钟,整个商务部就不用干别的了。而且十分钟之内表现的素质一定比六级考试反映的素质准确吗?我看大大的不见得。至于本科文凭所代表的学生素质,要让商务部来考察,那没有个一年半载估计下不来。

  最后我把证书号填上去以后,通过了第一道审查。接下来是什么呢,国家公务员考试。也就是说,你高考考上了大学,大学了考过了几十门专业课,英语六级也考过了,最后要想进入国家机关,还是必须要考试。从6000人中选出约三百人参加复试。这个考试合理不合理呢,我觉得还是很合理,因为通过审查的6000人还是太多。商务部五个面试官面试一个人,时间大约半小时,所以必须再次缩小审查面。这个缩小的标准怎么定,或者说,怎么让这6000人中比较优秀的300人把关于他们素质的“信息”传达给商务部。显然只能通过考试了,考试比较死板,但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非常有效率,可以大大降低选拔人才的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实际上也就是获取信息的成本。

  公务员考试分为A类和B类,报考国家部委属于A类,我考了一门行政能力测试,一门申论。当时正在忙着考研,没空准备,稀里糊涂的去考,居然通过了,进入了300人的大名单。然后干什么呢?还是考试。考英语,不过这一次考的是跟对外贸易有关的英语,除了单项选择、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传统题型外,还要将一篇经贸方面的英语文章译成汉语,再将另一篇汉语文章译成英语。

  这道关之后,才是真正的面试,包括英语面试和综合面试。我仍然通过了,但我最后还是没有去商务部,其间原因,一言难尽。这里不是在讲我个人经历,而是通过这个事情告诉大家,考试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有的人认为,高考是最重要的考试,我为了高考而高考,高考完了之后以前学的东西就没有用了。你以前学的东西有没有用先不说,你通过高考除了考上大学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要注意--通过高考锻炼你的考试能力。因为在你未来的人生中,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考试在等着你。

  首先,在大学里你得过四、六级吧。没有四级证书就没有用人单位会把你当成大学生来对待,没有六级证书就至少要被一半招本科以上学历的单位刷掉。

  然后呢?看你做何选择。我在前面举了陆文成功的例子,有人如果想以她为榜样,那么美国大学不可能来面对面考察你的素质,你必须通过两个考试,一个是TOFEL(Testof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非英语国家英语水平测试),包括听力、语法结构、表达能力、词汇、阅读理解和作文,除了作文外全都是单项选择计算机判卷;第二个是GRE(GraduateRecordExamination,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全部都是单项选择,计算机改卷。比我们国内的高考还要缺乏灵活性。你要想象陆文那样拿全额奖学金,那这两们考试的成绩都必须非常高才行。如果想去英联邦国家,那就得考雅斯(IELTS)。如果你要读研,那当然就必须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英语、政治和专业课。你说我不读书了,我找工作。那么国家机关就不用说了,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而学法律的要找工作,还要参加全国统一司法考试,而2004年全国司法考试通过率你知道多少吗?7%。就是说一百个人中只有七个人能通过。很多名牌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也要考两三次才能通过。而学会计的也需要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通过率多少?也是7%。还有很多很多的资格认证,我就不说了。现在的情况是这样,本来某个方面没有资格认证,大家都一样。但突然某权威部门从国外引进了一个或者自己创造了一个如果别人有了你没有,那么你就很吃亏了。搞这个东西可以创收啊,所以这种认证越来越多。进外企,别人有BEC(剑桥商务英语)证书,你没有,那人家肯定优先录用别人。此外,很多国有企业为了减少以前那种“走后门”的情况,招人的时候第一道关也是笔试,笔试通不过一律免谈,面试的机会都不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