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孩子身心是人格教育的第一步



  跑出学校,我就想:“如果遇上霍老师那样的老师,我的命运就完全不会是这个烂样儿了。可惜我没有那么幸运。教育如果不能给予学生这种幸运,那就是失败。”我和晓桐抱头痛哭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要不是父亲到学校找了校长,我这会儿就已经退学了。“赋闲”在家的那几天感觉好极了,惟一放不下的是晓桐。可以按照自己的目标去发展了,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我实在不愿意再回到校园了。也算受教育多年了,学校却从未给我留下过什么好印象,也没遇到几个好老师。整日里埋头书本,毫无创造的乐趣;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我们如何自由发展。学习之苦自古皆然,什么“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这些封建观念早该改改了。学校真像一个牢笼,赋性自由的鸟儿折断了稚嫩的翅膀,飞翔的能量只能雪藏于平庸的环境之下,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得见天日金玉重光。

  我无奈地重又回到了班上。班主任换了新的,原来的还当我们的科任老师。经历了这场风雨,我和晓桐在班里都有点抬不起头来了,再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自然地交流,再也找不回美好的感觉了。

  这倒真像我们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似的,老师做错了,带给学生身心的伤害是无法挽回的。除了几个好朋友,同学看我们的目光也和以前不同了,虽然他们一直都知道我俩的关系。

  晓桐和同桌晓英的关系也在逐渐恶化,不知怎么搞的。晓英这人挺怪的,有些忧郁和敏感,学习成绩挺高的。也许女孩子之间总有些矛盾吧,尤其两个优秀的女孩。本来晓桐还是颇有人缘的,旁边几位女同学都站在晓桐一边,让晓英显得有些孤立。我倒是于心不忍,和谁都搞好关系。心里恋着晓桐,并不妨碍和晓英的正常交往。

  “我要是把心里的故事说出来,都够你写一部长篇小说的了。”晓英面色忧然地对我说。

  我知道她和母亲的关系不太妙,却想像不出母女之间怎么会有解不开的疙瘩呢。我虽然有心事也不和父母说,但这不影响心理感觉上他们是我最亲的人啊,只是我们孩子的事说了他们也不会理解。怎么晓英和母亲就那么苦大仇深呢,是她太敏感了吗。

  不仅仅是这样,是父母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了,从未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和老师一样,只管成绩,不管身心,缺少了身心健康和人格培育的教育,能称得上什么素质教育?没有人理解孩子,他们的内心就会更加孤独更加忧郁,心理郁结无处疏解,久积而成疾。孩子的心理需要外力的救助,然而当前的教育环境却只能让他们更为压抑,这叫什么以人为本?

  这种漠视孩子身心的书本教育,是对孩子成长规律的无知逆反。心理、道德、人格都无法从书本上得来,讲得再天花乱坠也是徒劳。以人性和天性为根本的教育,只能靠人去实现。教育者的平庸将会注定教育的失败,因为这种教育不是对孩子自主潜能的激发,而往往是对其身心深深的伤害。体制变革成败的一个标准,就是能否让事业主体变得杰出。教师群体的内存能量当然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激励,内力与外力的撞击中才会发生裂变,释放巨大能量。

  “我眼下那部长篇还没影儿呢,不过我可以放下张衡,先写你这一部。”我对晓英笑笑。当时我正筹划鸿篇巨制呢,立志要为一代科学巨子东汉张衡传扬一生精华,在文学史上树立一个科学家的经典形象。由于受章回小说影响较大,前六十回上下对仗的题目我都拟好了,只待退学以后铺纸挥毫一展才思了。

  晓桐和晓英都毫不怀疑我的伟大志向。我正准备倾听之时,晓英却欲言又止。

  我侧身向后,见晓英无言,便不自主地将目光移向晓桐,晓桐竟然一直在盯着我看。四目相对,我心头为之一颤,久铸的坚冰立刻就被一股柔情融化了,继而涌出无尽的歉疚。我刚想对她说点什么,晓桐已经微启双唇。

  “凤亮,很久了我一直想跟你说个事儿,我家里人想让我退级。我想问问你,怎么想的?”晓桐也有点忧郁地望着我。

  我震惊之下愣怔无言,晓桐要退到初二年级,我们就不在一起了。难道这么快就要分开了吗?不,我真切感受到了一种即将失去的刻骨之痛,即刻珍惜只怕已来不及。这么久了,我不该冷落晓桐啊,为什么要慑于别人的压力呢?我太不勇敢了。离开了晓桐,上学就彻底没意思了,与这无滋无味的教育为伍,我独自如何承受?

  互动留言:

  很多社会问题都有其心理成因,这与当前的心理教育一片空白关系甚著。教育和学习的内容还不够科学和完善,课程改革需要继续深化。作为家长,也要更加关爱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孩子做平等的朋友,具备沟通的基础,经常和孩子讨论与研究问题。不要除了分数就对别的不闻不问,发现异常更得及时谈心。功夫在平时,切莫使心理问题久聚成疾积重难返,影响孩子的人格发育。

  更加可悲的是,孩子的性格心理常会无端地被刺伤,他们的纯真感情也终于要被摧残殆尽了。这留给孩子一生的会是什么呢?后面有篇解读文章《面对早恋,这样的好老师令人感动》。说真的,当前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感动和生动,而又多了残酷和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