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学会合理消费



  我小时候是个穷孩子,深知贫穷给人带来的伤害。因此,我不希望女儿受到贫穷的伤害。我觉得,一个女孩子如果总感到缺钱,不是什么好兆头。所以,我给女儿的零花钱一向比较充足。

  问题是女儿很会花钱,似乎总有要买的衣服和鞋子。也许,她的愿望较容易被满足,便养成了越来越高的口味。

  北京一位专家采用“置装费”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会合理消费很成功。我也借鉴过来,按季度给女儿“置装费”,并与女儿签过协议。实施一段时间发现利弊均有。利在于女儿提高了计划性和自主性,弊在于起点偏高,加上女儿有别的收入来源,如稿酬等等,照旧大手大脚。

  有时候,我挺怀念童年那种贫穷的感觉。与哥哥去海水浴场游泳,身上只有几毛钱,却感觉得挺富有。能坐上几站车,剩下的路步行,也感到很幸福,玩得非常开心。如今,女儿这一代人还有这样的感受吗?历史不能倒退。

  我希望女儿将来多挣钱,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但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即使在市场经济时代,人生快乐与否也不仅仅取决于收入多少。

  从我的教训来看,还是让孩子从小做一个“穷学生”更好一些,精神生活高于物质生活更好一些,而轻易满足孩子可能使其对生活缺乏渴求。

  实际上,我女儿在做中日中小学生勤苦状况对比调查时,对于这一点也有她自己的认识:

  日本学生来中国,购物精打细算,一省再省;中国学生到日本,疯狂购物,大手大脚让日本人咋舌。

  日本的孩子比中国的孩子懂得节俭,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节俭这个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要在我们年轻一代手里丧失!日本人的节俭给我留有很深的印象。

  住在扶美子家时,他们每次带我出去玩,肯定自带水;出去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从不剩下。这对我一个天天在学校午餐倒饭的人来说,可真是无地自容。不过时间长了,我也渐渐适应了这种习惯,很少再剩饭了。扶美子家本来有一辆房车(即挺大的一辆家庭用车),非常适合五口之家,第二年我再去的时候,发现她家却把车给卖了。原来,她爸爸上下班全坐电车,从家到车站的路途就以自行车代劳了(穿着西服却骑着自行车多么滑稽),为的是省下一大笔养车费。2000年夏天,我父亲去日本时,为感谢扶美子全家对我的关照,要请他们到中国餐馆吃饭,他们竟全家骑自行车去了,并人人眉开眼笑,一点没觉得有何不妥,真是令人感动。

  不光是父辈如此,日本的年轻人也非常注意节俭。扶美子到中国民宿的时候,买的东西非常少,除了给朋友买的一些礼物以外,她几乎没给自己买什么。相比之下,我们许多同学在日本一掷千金,连日本人也张口结舌。还有一次,我和扶美子一起出去玩,中午在一家西餐馆里吃午饭。我掏钱要买可乐,扶美子见状马上摆摆手,示意餐馆饮料贵。她为了给我省100日元(约合7元人民币),不顾我的劝阻,竟然跑了很远到自动贩卖机那里买回来给我。我非常感动,也明白扶美子是因为深知打工的不易,才格外的节省。相比之下,我们这些花钱大手大脚的小贵族们,真该在汗颜中三思啊!

  女儿是在长大后认识到这些的,很显然,这也反证出我对女儿理财教育的不足。合理消费是个大问题,理财教育一定要从小开始。

  我的建议是:

  (1)打孩子是愚蠢的。不要打孩子;批评孩子的同时,让孩子自己谈一谈错误在哪里,给孩子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2)训斥、责骂孩子之前一定要冷静下来。想一想你为什么要训斥孩子,想一想是否可以换个方式来解决问题。让自己冷静一两分钟再做决定,不要对孩子说“你真笨”、“你不行”等类似的语言,这样极其容易摧垮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自信心,而重新建立自信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3)不要让孩子整天盯着书,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果孩子不太合群、不习惯和同伴交往,可建议孩子选择足球、篮球、排球以及接力赛等项目,既能锻炼身体,还可以帮助孩子逐步适应群体交往。

  (4)理财教育要从小开始。父母给孩子钱要有节制,引导孩子有计划的使用钱,可以为孩子示范购物,并让孩子有机会知道家里的钱是怎样花出去的,父母每个月都需要哪些开支等。